APP下载

考古发掘之后的文物保护分析

2020-10-26穆金锋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5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现状措施

穆金锋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各界密切关注,且相继获得一定的成就。不过仍需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文物保护理论还不够健全,相应的保护技术和设施也存在一些漏洞,使考古发掘后的文物未得到较好保护,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传承和发展。文章在客观阐述考古发掘之后文物保护的现实意义、现状基础上,结合实际探讨日后对这类文物予以妥善性保护管理的措施,希望借此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现状;措施

考古发掘的主要目的在于深入研究我国各阶段的历史,从中汲取重要的传统文化养分和人文精神力量,进一步推动现代社会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历史文物由于长期埋藏于地下,发掘之后一旦任何细节处理不当都会发生严重的损坏,不利于后续对历史、文化信息的收集整理。为了进一步汲取各类历史文物中蕴含的宝贵思想和智慧,进一步为现代人文精神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等指明方向,做好考古发掘之后的文物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1 考古发掘之后文物保护的现实意义

考古发掘后的文物保护工作有着一定的必要性,且属于一类软系统。现阶段,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条件愈加丰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接连覆盖,建设进度持续加快。在此过程中,为了一改以往过于严重的文物保护低潮,考古发掘后的文物保护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1.1 出土文物的不可再生性

通常来讲,考古发掘后的文物保护工作的目标就是减少甚至杜绝文物的损坏,方便日后全面和准确地研究文物的历史背景和蕴藏的文化内涵。①因为文物的不可再生性,考古发掘后的文物保护显得愈加重要。

1.2 发掘遗址的不可复原性

在考古发掘现场中不仅要对文物进行保护,还要对发掘遗址进行保护,这些遗址和文物同样重要,都是唯一且不可再生的。比如楼兰遗址,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且不能复原。类似遗址在世界范围内还有很多,有待考古专家进行严密性保护处理。

1.3 出土遗物既有的不可替代性

就考古发掘现场来说,文物和遗址不单单具有不可再生性、难以复原性,同时也具有不能替代性。比如北京出土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其验证了原始人存在的历史事实,是对某种古老生命的最佳证明,这是其他化石无法替代的。

2 考古发掘之后的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2.1 地方政府对于文物保护的现实意义不够重视

文物是反映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的重要物证,更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精神、文化、历史财富,理应得到考古人员的严密性保护。可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现阶段我国仍有较多地区尚未明确文物保护的现实意义,对于文物保护工作过于忽视,有些地区甚至尚未建立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从而直接影响到本地的文物保护工作进度和水平。除此之外,因为一些地方政府对文物保护认识不够深入,相关考古工作者积极性骤降,开始习惯于敷衍了事,并没有很强的文物保护意愿,久而久之就使大批的文物资源被随意地放置在一旁,长期经受外部不良环境因素的侵蚀而无人问津。

2.2 对于文物保护的经费投入和支持数量较少

尽管现阶段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已经明白考古发掘的必要性,但部分地方政府始终没有关注考古发掘后的文物保护,出现了将大部分经费投入在考古挖掘流程中,导致文物保护资金严重不足的状况。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未能创建足够专业的文物保护场所,一味地将文物存放在库房内,也没有安排优秀的技术人员去监管。长此以往,这些文物就会变得愈来愈脆弱,开始出现破损现象,不利于以后学术专家的研究和考证。

2.3 考古发掘人员思想理念的陈旧落后

事实上,许多考古发掘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并未达标,他们一味地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发掘文物,至于后续的文物研究和保护等事宜则由他人处理,所以文物的完好状态等均不被他们考虑,从而造成许多发掘出来的文物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此外,还有一些考古发掘人员认为只有保存完整的才可以算得上是文物,破损的则没有价值,可以随意丢弃,所以发掘时只取出一些保存完好的文物,而将一些破损严重的留在原地,这不利于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全面执行。

3 对考古发掘后的文物进行妥善性保护的策略

基于上述现状,地方政府应当及时加大经济、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制定出更加实用的文物保护举措。

3.1 强化考古发掘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

考古发掘之后的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各个机构的大力支持和人民群众的配合才可以顺利进行。基于此,地方政府应当及时做好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强化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考古发掘人员应当尽快调整工作理念,结合全新技术来优化改进考古发掘方式,减少对文物和遗址的破坏,提高考古发掘活动的成效。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组建更加专业化的工作团队,做到实时更新和完善文物保护的技术、理论,为日后我国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工作系统优化提供不竭的推动力。

3.2 增加在文物保护方面的经费支持

在督促各个地方政府深刻领悟文物保护工作现实意义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有效途径去促成考古发掘后的文物保护工作的落实,同时选择和企业、事业单位等合作,适当增加资金投入,提供可靠的政策支撑。如深入调查特定区域的文物保存、发掘、保护的实况,随后准确预算出后续文物保护将要耗费的资金,再配合多重渠道去筹集经费,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注入文物保护事务之中,从而带动文物保护活动的有序性、深入性开展。①除此之外,在资金充足之后,文物保护机构还应该自主地进行技术、设备革新,进一步加快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等工作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保障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效性。

3.3 培养优秀的文物保护工作者

考古发掘之后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其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如何,将直接决定文物保护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所以只有确保这部分人才的质量,才可以切实为今后文物保护机制、模式的优化奠定基础。当前要做的就是一方面针对考古发掘人员进行深层次的文物保护知识、技能培训,令他们时刻呈现出更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潜能;另外一方面要培养高素质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令他们凭借更加卓越的职业技能来推动保护进度,提升整体性的考古、研究水平。为我国文物发掘后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确保相应保护活动的顺利展开。

3.4持续健全有关文物保护层面的法律法规

我国立法机构应当及时明确考古发掘之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操作细节、相关责任主体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借此逐步规范考古发掘现场操作人员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保持文物保护的科学性和有序性,进一步引导相关机构自主加入文物保护活动之中,完善行政管理和法制监督体系,真正创造出优质的考古发掘、文物研究条件。除此之外,还应该凭借健全的法律法规去加强文物保护的法治化建设力度,杜绝任何工作人员因各种原因而做出有违文物保护的行为,进而时刻保障文物保護的综合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考古工作来说,考古发掘之后的文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全面强化这部分工作的实效,才可以带动文物发掘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为考古发掘工作开展奠定基础。所以说,处于新时期之下,地方政府应当不断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关注和重视,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和政策保障,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促使文物保护工作井然有序、高水平地进行下去。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现状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