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窑洞民居保护的重要意义探讨

2020-10-26姬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5期
关键词:保护意义文化

姬静

摘 要:窑洞民居不仅反映出当地长期传统习俗文化的积累,同时也兼具革命时期伟大的精神文化内涵,窑洞民居具有较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文章客观地分析了窑洞保护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探索窑洞文化保护的意义,推进窑洞民居保护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窑洞民居;文化;保护;意义

窑洞民居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丰富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推动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窑洞建筑的现状分析

1.1 损坏现象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住房的功能性需求不断增强,结构简单、外观不够精美的黄土窑洞则成为“土”和“贫穷”的象征,这种不良的社会意识风气给当地的窑洞建筑保护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对窑洞文化价值认识不足,导致窑洞保护工作并不理想,使这些窑洞建筑处在不良的保护氛围中。农村居民开始拆除老房子建造新房子,大量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窑洞建筑被拆毁,部分窑洞或因年久失修而损坏、倒塌。

1.2 窑洞建筑在不良生态环境下的破坏问题严重

以前的窑洞建筑一般是由经验丰富的造窑师傅根据个人的施工经验建造的,相比现代建筑来说简陋,也缺乏科学性。黄土窑洞是生土建造的建筑,它直接暴露在大自然中,土体材料要承受风化、雨水冲刷及各种各样自然的破坏。因过度的荒地开垦、植被破坏等原因,导致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退化严重。黄土地质条件水土保持能力本就较弱,上述问题也加剧了对原有黄土稳定地貌的破坏,导致依托于黄土建设的窑洞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使现存窑洞建筑容易发生损坏和坍塌。

1.3 窑洞建设被取代的趋势化严重

窑洞建设受到自身建筑空间和采光问题的影响,导致部分群众对窑洞建筑建设的热情不高,同时因部分居民对建设艺术喜欢的差异化和变化,导致窑洞建筑在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受青睐度逐渐降低,基本的建设发展动力明显不足。现代化建筑能实现生活中现代化设施的建设需求,满足人们对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追求,更具有吸引力。现在很多地区的窑房大都已废弃不用,人们选择在平地建房,这种建造行为也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使本就稀少的土地资源变得更加紧缺。千篇一律的现代化建筑形式,也导致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和当地民俗文化逐渐消失。

1.4 窑洞文化保护的热情不足

面对逐渐消失的窑洞民居,当地居民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大多数居民认为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导致窑洞民居保护动力不足,甚至出现了破坏性加剧的问题。对于传统窑洞居住居民来说,窑洞是十分重要的,窑洞文化是历史发展长期积累的结果,以窑洞建筑文化为体系的文化结构是当地发展特色的彰显。一个地区显著的文化标签是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品牌打造、宣传的基石,丧失了文化底蕴的地区,无疑失去了自身经济发展及价值支撑的主心骨,对于当地的发展是十分巨大的损失。而窑洞文化的传承者、继承者因为对自身文化价值认知的不足,导致窑洞文化保护后劲不足,这是窑洞文化保护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加强民众对窑洞文化价值的认识,也是开展窑洞文化保护工作的必要前提。

1.5 对窑洞建筑的延伸文化挖掘程度不足

窑洞文化是一个文化体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文化建设内容,在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要实现对文化多样性、丰富性的挖掘,为文化的发展、宣传、传承提供丰富的文化内容素材,提升当地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在保护窑洞文化的过程中,如果对窑洞的发展趋势没有进行充分的研究,就会导致其在保护的过程中文化价值被低估,不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在保护资金的解决、保护机制的开展等方面也不被重视。

2 窑洞建筑装饰所蕴含的民俗文化

窑洞建筑装饰文化的发展大多源自文化的长期积累,在文化建设发展的過程中,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长期累积的民俗文化和艺术都在窑洞建筑装饰上得到了一定的反映,提升了窑洞建筑装饰的艺术水平。

2.1 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窑洞建筑装饰文化大多来自民间智慧,而对民间智慧的创造主要来自人们几千年生产生活方式、长期农耕时代的影响和打造,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淳朴的民风。当地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也在窑洞建筑装饰中得到了体现和发展,比如当地居民在窑洞的外观装饰中,采用各种砖雕、石雕的建筑装饰塑造手法,将各种美好的生活寓意寄托在艺术雕刻中,极大地丰富了窑洞建筑的艺术价值,使窑洞建筑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也丰富了当地人们的思想文化,文化艺术的美好寓意功能也得以在窑洞建筑装饰中体现。

2.2 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

窑洞建筑装饰的艺术展示内容多以砖雕、石雕为载体,这些雕刻纹饰更多地体现出传统农耕时代的生活习俗,也是当地居民各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体现,展现出各种和谐的劳动画面,表现人们的生活品位。这些对现实生活的刻画,无不彰显出和谐的生活方式及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这种朴素直接的刻画手段,也是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歌颂和弘扬。

2.3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天人合一

窑洞建筑装饰更多的是取自当地较容易获得的装饰材料,在其取材的形式上明显突出对因地制宜、天人合一思想价值的彰显,不过多采用奢华的材质,以朴素的文化载体突出最简单朴实的生存真理。窑洞本身以黄土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打造建筑保温隔热、热量利用等方面,也是最大化利用了当地丰富的黄土资源,将资源和利用价值发挥到极致,充分体现出建筑定位上节约利用物质资源的思想。

3 窑洞民居保护的重要意义

3.1 保障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

窑洞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因受窑洞传统建设规模的影响,要实现窑洞文化内容丰富度的保留,就要充分保护窑洞建筑,只有意识到窑洞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才能实现在窑洞文化保护上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对于政府保护窑洞民居工作的开展,人们才能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支持,实现窑洞文化在我国的传承,保障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

3.2 提升居民的文化思想意识内涵,提升文化优势

当地相关部门在执行窑洞民居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应对传统窑洞建筑知识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普及,提升当地居民对窑洞文化的认知程度,提高人们的文化自信。通过对窑洞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和学习,逐步体现出文化建设优势,使当地居民的文化特点更加突出。在开展文化旅游、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经济的过程中,这些传统文化能发挥优势文化的支撑作用,使当地的文化特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精神和现实支柱。

3.3 探索文化经济的必要前提

将自身的文化优势发挥出来,提升文化建设的优势,使当地的文化特色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能让经济发展获得持久的动力。以当地特色文化结合经济的发展模式,能保持传统文化的丰富度,释放文化宣传的优势,以经济发展需求为动力,制订可持续的窑洞民居保护机制,形成窑洞文化保护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谷红文,张风亮,杨焜,等.西北地区黄土窑洞的生存现状和保护策略[J].工业建筑,2019(1):1-5,20.

[2]张豪,吴雪.陕甘两地窑洞民居建筑保护的现实意义研究[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6(5):206.

[3]丁雪.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开发[J].绿色科技,2013(5):114-115.

[4]刘馨之.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美与自然[J].科技风,2019(6):231.

[5]黄利荣,常俊玲.陕北窑洞建筑的变迁及发展趋向[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5-38.

猜你喜欢

保护意义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有意义的一天
谁远谁近?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诗里有你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