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数字化科技时代下的文物保护

2020-10-26孙云净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5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博物馆数字化

孙云净

摘 要: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浩瀚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出难以数计的宝贵文明印记,这些文明印记最终以文物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日益重视精神世界的追求,博物馆作为连接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纽带,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外界干扰因素的增加也为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在当今蓬勃发展的数字化科技时代,博物馆亟须运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文物保护。文章通过深入剖析博物馆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文物的必要性及规范要求,针对性提出相关应用建议,致力于在博物馆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文物方面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文物保护

博物馆是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古代文明的窗口,保存着诸多珍贵的古代文明印记。当前我国拥有五千多家博物馆,对外展出的文物达到四千多万件/套,文物的保存非常周全。人们漫步于博物馆,就能够充分感受并融入古代文明氛围,大幅提升自身的精神世界满足感。我国人口数量巨大,而过度外部干扰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文物造成多方面的损伤,因此很多博物馆采取限制进入人数的方式来兼顾广大人民群众的了解需求及对文物的保护需求。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未能真正得到满足,随着多领域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数字化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为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值得人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1 博物馆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文物的必要性

1.1 利于信息修复储存

文物因受到年代久远及材料落后等诸多因素影响,属于非常容易损坏且持续处于崩塌状态的物件,博物馆普遍需要在文物的保护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并不断采用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保护。但文物的稳定性弱化问题很难得到完全解决,数字化技术为博物馆保护文物提供了新的可能。长期来看,博物馆对于文物不应该仅停留对其物理形态的维持,通过数字化形式实现对文物内涵的传承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博物馆通过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文物内涵的永久性储存,同时还能够对文物进行通常人力无法很好完成的深度修复。

1.2 利于拓宽展览渠道

文物承载着当时年代的文明精华,是非常宝贵的文明结晶,对于文物的保护要兼顾疏和堵的辩证关系,既要考虑对文物物理形态的维持,又要考虑发挥文物真正的价值。当前大多数博物馆还是秉持传统的展览运作模式及文物保护理念,更多地采取限制进入人数等方式来减少对于文物的外部干扰,同时有些规格过大及价值极大的文物并不适合在博物馆进行陈列,人们根本没有机会一窥其芳容。博物馆通过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能较好地应对当前面临的两难问题,大大拓宽了文物的展览渠道,利于文物的价值展现。

1.3 利于促进资源共享

当前,各个博物馆就文物保护的稳妥性考虑,普遍对文物的调动交流表现出保守的态度,即使少数实现的文物调动交流,其背后也耗费了巨大的人财物及时间资源,存在明显的资源共享障碍。文物具有的地域属性使某一区域发现的文物普遍具有一定程度的共性,而文物的合理定期调动、交流往往能发现文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对于古代文明的综合研究非常有意义。博物馆通过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文物的在线共享,而数字化资源的实时更新也保证了博物馆之间资源共享的时效性,能够达到很好的文化交流效果。

2 博物馆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文物的规范要求

2.1 因地制宜结合实际

秉持数字化理念的博物馆运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前博物馆运作模式的大幅调整,其有效落地需要人财物的支撑。由于各个博物馆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在实际落地期间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科学发展思想,数字化基础较好及数字化需求较迫切的博物馆可以大踏步地向前迈进,对于数字化基础一般及数字化需求尚可的博物馆,需要把控好实际推进进度,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形成真正适合自己的数字化文物保护模式。

2.2 构筑整体管控架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博物馆数字化文物保护模式的真正落地,有赖于内外部各个层面的积极支持,是涉及内外兼顾及上下统筹的复杂项目,需要预先构筑整体管控架构,提前规划设计详尽工作方案;注重对文物基础数据的梳理分类,建立翔实的图文数据库,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可靠并形成定期更新确认机制;还要关注对于文物基础数据的深度加工,基于文物独特属性进行差异化处理,为后续外部分享打下坚实基础。

2.3 强化在线交互渠道

建立丰富、多层次及引人入胜的文物在线交互渠道,是博物馆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文物保护的关键落地环节,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及资源支持。博物馆在线交互渠道主要承担着两方面的功能,分别聚焦于业内资源共享及广大人民群众在线游览。博物馆需要根据受众的不同特点及关注度进行差异化设计,尤其需要关注人们的在线游览需求,要基于文物的实际情况及背景,多措并举地采取多种表现形式,充分展现出文物的应有魅力,让人们感到身临其境甚至获得超过现场游览体验。

3 博物馆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文物的建议

3.1 重视数字管控系统

数字管控系统是博物馆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文物保护的核心,也是其能否达到预期成效的关键决定因素,不可小觑,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文物基础数据的整理分类是后续在线交互等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数字管控系统是此环节乃至全流程的必备工具,但其在诸多功能上存在较大差异及区别,务实好用的数字管控系统能够为相关基础数据的整合提供充足便利,也能够为需要长期持续的维护更新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3.2 强化实际运作效率

博物馆在实际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文物保护期间,要秉持高效率及高重视度的整体理念,要尽力避免得过且过及流于形式情况的发生。数字化技术对博物馆运作模式及文物保护模式的发展迭代具有非常重要的长远意义,但短期来看,相对前期传统的博物馆运作产生了一些新的工作量及工作要求,很容易让工作人员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人员对相关工作的责任心,尤其是在文物基础数据整合环节,效率低下可能导致全流程实现效果达不到预期。

3.3 延伸广义保护理念

博物馆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文物保护,并不是将眼光局限于短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有条不紊,更重要的是以数字化技术为依托对文物保护理念进行广义延伸,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对于文物的积极传承及深入研究。从长期来看,文物的崩塌毁损或许难以完全避免,但对于文物其背后文明底蕴的深度挖掘演变,能够赋予文物保护以新的重要意义,精神层面的渊源流长远重于微观层面的不朽。

4 结语

随着多领域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数字化科学技术蓬勃兴起并呈现飞速发展态勢,我们逐渐进入数字化科技时代。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各行各业对于数字化技术的积极迎合都能够更好地促进其自身业务的科学发展及运作模式的优化完善,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方面也不例外。博物馆通过科学、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文物保护,利于兼顾文物的价值传承及全面保护,对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底蕴大有裨益。本文在细致分析博物馆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文物的必要性及规范要求的基础上,相应提出重视数字管控系统、强化实际运作效率及延伸广义保护理念等应用建议,期望在促进博物馆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文物发展方面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坤肆.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探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3):136-137.

[2]张宝圣.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思考[J].文物世界,2019(6):68-70.

[3]赵治瑞.浅析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3):116-117.

[4]肖仁杰.文物博物馆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研究[J].大众文艺,2019(10):54-55.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博物馆数字化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博物馆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