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中程度副词“很”与英语中“very”的对比研究

2020-10-26李嘉玮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0期

摘要:程度副词,是对一个形容词或者副词在程度上加以限定或修饰的副词。一般位置在被修饰的形容词或者副词之前。汉语中的“很”与英语中的“very”都是日常生活交际中使用频率颇高的程度副词之一,但关于两者之间一些差异或共同之处鲜有人注意。本文旨从分类和搭配层面来探究“很”与“very”的异同。

关键词:程度副词;绝对程度副词;形容词的量化与分级

一、英汉程度副词的分类

程度副词是汉语中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现象,王力先生的《中国现代汉语语法》中讲程度副词分为两个大类——即绝对程度副词与相对程度副词。其中按照量级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极量、高量、中量与低量四个等级。而在英语中,根据Quirk et al.(1985)的分类,程度副词可分为两类,分别为增强语和减弱语,其中增强语又可分为最高程度语和提高程度语。因而,从类别上看,汉语中程度副词“很”属于绝对程度副词中的高量级,而英语中与之相似的“very”属于增强语中的提高程度语。

从汉英两种语言里程度副词的分类可以看出:汉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所以凡涉及比较时,便使用程度副词来表示,所以在程度副词的分类中有相对程度副词一项。而英文则不同,当涉及比较时,可以通过形容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示;另一方面,汉语中的绝对程度副词的分级也与英语中程度副词的分级有相似之处。也就是说“很”和“very”在本语言程度副词中所处的量级相当,所以从这一方面来看,两者的对应关系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很”与“very”在搭配方面的对比

“很”和“very”在与形容词的搭配上皆存在一定的限制,但这种限制有所不同,导致两者在搭配情况方面也存在差异。

1.从共现形容词的量性特征上来看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提出了性质形容词与状态形容词这两个概念。以量作为区分标准,则性质形容词表示的为范围化的无边界的量,可以用不同的程度副词对其“量幅”进行切分。因而除部分文言词、绝对性质形容词等外大多可被程度副词修饰。而状态形容词表示的为“量点”,是固化的量,则基本不能与程度副词共现。例如:

你的脸很凉。

你的脸很冰冰凉。*

汉语中的状态形容词的结构多为ABB&AABB重叠式以及“状+形”的组合式,这些词往往内含程度义,若与程度副词进行搭配,将造成语义上的赘余。而英语中则无此种区分,“凉”与“冰凉”皆用同一个词“cold”表示,因而可以用程度副词“very”修饰。

2.从共现形容词的矛盾关系上看

英语中的形容词可分为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两大类。绝对反义词即非分级反义词,可分为真反义关系和非真反义关系两种,前者包括true—flase等互相排斥意义相反的词;后者包括red—green—black等互相排斥但意义不相反的词。相对反义词区别于绝对反义词,可按程度分级,也就是说可以被程度副词修饰。但相对反义詞中的极量词虽区别于绝对反义词,但也与其有相似之处,即都不能被“very”修饰。例如“good”的极量词“excellent”,可以说“very good”,但不能说“very excellent”。

“很”和“very”在与形容词的搭配上皆存在一定的限制,但这种限制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两者在搭配情况方面也存在差异。

例如:true—false在英语中属于非分级反义词,不能与“very”搭配,而在汉语中则无此限制:

This story is very true/false.*

这个故事很真实/虚假。

再如,英语中的颜色词black/white,同样不能与“very”搭配,汉语中则可以。

The man is very black/white.*

那人长得很白/黑。

这里的“白”与“黑”表示的是事物本身的性质,同时具有区别的作用,正如“白布”是以颜色给布分类所得出的,“白”是从范围你上对“布”加以限制,以区别于“黄布”、“黑布”等,此处的白/黑同理,因而可将其划分入性质形容词的范畴。同时,汉语中的黑/白表示的是“量幅”而非“量点”,其表达的概念可在一个范围内波动,因而可以在程度高低上进行区分,能够被程度副词修饰。

综上所述,“很”与“very”在与形容词搭配时出现的差异,源于二者在搭配上的限制不同,这种限制从根本上来说源于英汉对形容词分类标准的不同。

3.从句法功能上来看

汉语中的程度副词不仅能够作为形容词的修饰成分,还可以修饰动词或动词性成分。最典型与常见的便是修饰心理动词,例如“担心”“喜欢”等等。而在英语中,“very”则无法与动词直接搭配,即使它有时可以与一些包含动词的词组(如“very well-known”)搭配,但这种词组本身也偏向于形容词化。因而不能说“very”具有修饰动词的句法功能。

我很喜欢吃苹果。

I very like eating apple.*

此外,“很”还可以修饰名词。程度副词修饰名词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F+N,另一种是比+Fi+N+Fj;前一种结构中的名词使用的是其内涵义,所以在与其搭配的是绝对程度副词。但此处内涵的功能是为了凸显本质属性中为人所共识的特质,已达到强调的作用。因而,这与F+A的形式在表达意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突出强调某一人或事物的本质特征,如:

中国有很男人的男人,很女人的女人,很儿童的儿童。

在英语中,“very”也可修饰名词,但它与名词搭配时,词性和意义上发生了变化,例如:

This is my very son.

此句中的very的词性发生了变化,变为了意义为“真正的、实在的、绝对的”的形容词,不能翻译为“很儿子”。因而与“很”与名词搭配的情况的性质大相径庭,也不能与其放在同一位面上比较。所以,两者的区别显而易见:在作为副词时,“很”可以修饰名词,而“very”则不能。

三、从语用层面上看“很”与“very”的异同

“礼貌准则”的核心是“面子”,即人们具有并希望别人重视和称许的一种自我形象,礼貌原则的信念是说话时尽量委婉,不要伤害别人的“面子”。

“很”与形容词的搭配的情况:就笔者从语料库中提取的前300条语料中来看,:“很”与“好”、“强”、“重要”等表示积极意义的词汇要多于与“差”、“不足”等含有消极意义的词汇。在全部结果中选取两者相对照,与积极意义词汇的搭配频率也相对要高。

“很”与名词搭配的情况: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人们有时会出于礼貌或为了达到其他目的,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使话语产生“言外之意”。程度副词修饰名词隐含意义丰富,其表达意义也相对委婉,从而可以照顾到别人的面子,也更有禮貌,例如:

有些人很“小市民”。

“小市民”的形象有“斤斤计较”、“庸俗”等特点,若直接用话语表达出来,则很不礼貌,所以用F+N这种形式来代替,既使人明白其代表的意义,又听上去温和委婉。

“very”的搭配情况:通过参考相关文献与数据,笔者得知“very”与无标记性形容词(表示正面、积极、褒义等肯定意义的语言词汇)的搭配频率远高与有标记形容词(表示反面、消极等否定意义的词汇)的搭配频率。所以“very”更倾向于与无标记形容词搭配,也反映了在交际中人们赞扬与肯定别人的策略与倾向。

所以,在交际层面上,“很”与“very”的搭配情况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四、“很”与“very”对比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1.强调差异性,培养学生的汉语思维能力

如前所述,从语义与语用上看,汉语中程度副词“很”与英语中“very”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直接互译,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两者等同。母语知识负迁移是致使学习者在语言使用中出现偏误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很多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会在大脑进行翻译环节,即首先将接触到的第二语言首先翻译为自己的母语,而后对其进行理解与分析。在这一环节中,极易出现学习者的母语知识负迁移现象。因而,通过如上分析,教师应在程度副词教学初期便注意强调汉英之间的差异性。并且对汉语中程度副词“很”语法以及语用上的特点,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同时引导学生自觉分析汉语程度副词与其母语中的差异,并进行思考与分析,能够有效减少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因母语知识负迁移而出现的偏误现象,同时逐步培养起自身运用汉语思维进行思考以及表达的能力。

2.合理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程度副词的理解

汉语程度副词“很”与英语中“very”的差异,部分可以直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汉英之间语法的对比进行总结并理解。而其中与汉语口语习惯与文化相关的内容,相较之下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与掌握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有意创设合理语言情境促进学生理解。如汉语中程度副词“很”可以与名词搭配,起强调此名词所代表事物的特质的作用。教师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利用现实环境创设合适的语言情境。譬如天气环境与学生的个人感受,若课程在炎热的夏天开展,可以对学生说:“现在是很夏天的夏天。”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其语义与表达功能有更直观、深入的理解。而后请几位学生根据理解进行造句练习,以起到进一步强化的作用。同时,对于“很”的文化作用,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创设合适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角色的具体表现与其特质之间有效建立联系,进一步加深对“很+名词”这一语言形式所传达的“言外之意”与中国文化方面的理解。

结语

无论在本国语的口语还是书面语中,“很”与“very”的使用频率都非常高、范围也相当广,也是日常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考察“很”与“very”之间的异同,不仅能够从语言本体层面上了解两种语言的细节差异,也对第二语言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姝慧,蔺璜,程度副词的特点范围与分类,《山西大学学报》,2003,26(2):71-74

[2]蔺璜,状态形容词及其主要特征,《语文研究》,2002(2):13-16

[3]林轩,英语常用同义词的语义搭配研究——以very,rather,quite为例的一项基于语料库的个案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44(2):123-126

[4]刘文欣,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程度、否定表现,《学术交流》,2007(8):136-138

[5]刘玉婷,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看程度副词修饰名词,《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0)

[6]刘冰,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很”的多角度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0

[7]曲志坚,费丽敏,论形容词的标记性,《外语学刊》,2007(2):110-114

[8]唐艳,"很"和"very"句法功能的比较,《文学界·人文》,2009(4)

[9]吴香,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苏州大学》,2008

[10]许明,英语副词与形容词的习惯搭配,《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4(2):46-48

[11]王文丽,赵军,极性程度副词对形容词的选择限制,《大家》,2010(19):108-109

[12]杨德峰,程度副词修饰动词再考察,《汉语学习》,2014(4):3-9

[13]尹琪,程度副词修饰名词是一种非常合理的语言现象,《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2,23(2):90-91

[14]袁春松,very作形容词时的含义及其用法,《语言教育》,1997(4):71-73

[15]张国宪,性质形容词重论,《世界汉语教学》,2006(1):5-17

作者简介:李嘉玮(1993.10)女,汉族,河南省洛阳市,硕士,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