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金银错

2020-10-26翁海星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金银铭文器物

翁海星

金银错工艺是中国古代汉族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错金银”,是“金错”和“银错”的合称。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是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但它出现比较晚,大概是青铜工艺发展了一千多年以后,即到春秋中晚期才兴盛起来的,它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金银错一出现,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

什么是金银错呢?无论是“金银错”,还是“错金银”,金银二字容易明白,也就是用金装饰称“金错”,用银装饰称“银错”,但“错”字对一般人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了。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错”字作了解释:“错,金涂也,从金昔声”。在金银错最流行的汉代,对“错”字的全部解释,就只有上述八个字,说明那时所说的金银错,就是把金银涂画于青铜器上的意思。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注释说:“错,俗作涂,又作措,谓以金措其上也”。所以,广义一点说,就是凡是在器物上布置金银图案的,就可以叫金银错。

目前我们能见到最早的错金银青铜器,就是一件错金铭文的栾书罐,是春秋中期的,器高四八.四公分,素面,颈至肩下,有金错铭文五行共四十字。

金银错传统的工艺主要有镶嵌法、包贴法和泥金法。镶嵌法具体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在范铸阶段预留凹纹;第二步是对凹纹再进行精细的剔刻修正;第三步是将金银丝镶嵌到凹槽;第四步是打磨。包贴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器物上将金银箔粘贴上去;泥金法是以金银汞的"混合剂"为原料进行表面处理,然后烘烤蒸发后得到去汞存金的效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鎏金",是一种在汉代较为兴盛的工艺。

在唐朝出现一种鋄金银工艺,是将金银丝嵌入铸造成型后的铁上面的一种工艺,清代《匠作则例》对鋄金银的制作工艺阐述得非常详尽:发路、鋄罩、烧砑、钩花、点漆 几道工序,它也属于金银错的范畴。

还有一种叫乌铜走银的工艺,是清朝雍正年间在云南出现的,它以铜为基,在上面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或金)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或金)文字图案,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艺术效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也属于金银错工艺。

金银错在1200年前的唐朝时期由中国传入奈良时代的日本,经过几个时代的发展,日本的金银错已经成为一项极为著名的工艺,它主要运用在铁器上镶嵌装饰,大致是有三种,一种叫平错镶嵌,一种叫布目镶嵌,一种叫高肉镶嵌。

平错镶嵌是最主流的一个工艺,就是在器物上开槽、挖槽再填金银,和我国的镶嵌法一样。

布目镶嵌工艺由唐朝的鋄金银工艺演化而成。

第三个就是高肉镶嵌,高肉镶嵌是把材料嵌在器物身上,然后再雕刻这块材料的一种工艺。高肉镶嵌金银工艺多采用浮雕的表现手法,有比较强烈的立体效果,是在平错镶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需要制作者有更加高超的技艺、深厚的美学素养和独到的审美能力。

在中国古代,金银错主要应用在车马器的配件装饰件、日常生活用器和兵器上。

应用数量最多的是车马器的五末,五末是指车子辕的头端、衡的两端以及轴两端的辔。,在考古历史上发现了数以百计的金银错铜车马器。

到了秦汉时期,金银错的日常生活用器开始增多并盛行开来,许多贵族使用的日用青铜器,都有了金银错的装饰,并以此作为身份的象征。秦汉时期的金银错青铜器,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春秋后期至战国秦汉,在青铜兵器上,广泛地使用了金银错工艺。春秋至战国早期金银错兵器的主要特点,是金错铭文。铭文字体以鸟篆文最多见。中国历史博物馆藏一九三六年安徽寿县出土的宋公戈,戈长二二.三公分,胡长九.七公分。胡部有金光闪闪的鸟篆铭文:“宋公 之(造)戈”。该戈的内部,还有金错变形兽纹一组。又如上海博物馆藏春秋后期蔡公子加戈,胡部有金错鸟篆文六字,内部还有金错双钩线。还有的戈铭在援至胡部,如山西省博物馆藏的王子戈,戈的援至胡处金错鸟篆文王子于之用戈。

剑上的金错铭文,一般在剑面上,个别错剑脊上。如安徽省博物馆藏一九五九年安徽淮南出土的蔡侯产剑,,剑面金错鸟篆铭文蔡侯产作畏剑。湖北江陵望山麓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在近格处剑面,金错鸟篆“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字。矛上也有金错铭文。如一九八三年湖北马山楚墓出土一件吴王夫差矛,矛的基部有金错铭文二行八字,记器为吴王夫差自作。

战国秦汉流行佩剑和佩刀,如《后汉书·舆服志》记载汉代官吏的佩刀制度:“佩刀,乘舆黄金通身貂错……诸侯王黄金错”。这种用黄金错的佩刀,当时叫“金错刀”。但考古發现秦汉的金错刀、剑,多为铁兵器,只是戈、矛等则用金银错。此外,战国、秦、汉的铜弩机、承弓器等,也有金错铭文和几何云纹的。长沙马王堆二号汉墓和河北满城汉墓均出过此种器物。

综上所述,金银错是一种记录在金属上独特的历史符号,它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历史、器物制造的背景、地域特点、事物和人们的审美,传承着中国的金属冶炼、制造工艺、文化、历史、手工技艺和人们的审美观。

金银错发展到现在,虽然手工艺的成分还占了很大的比例,但部分工艺已经由机器代替。比如镶嵌法中的雕刻凹槽,以前都是纯手工的一刀一刀凿刻出来了,现在基本采用电动雕刻刀,甚至是运用电脑雕刻,虽然这样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刻出来的凹槽所表现的文字图案失去生机,特别是电脑雕刻更是让金银错丧失了它的灵动性,从而失去了它的艺术价值。所以提倡纯手工制作是保持金银错艺术价值、保持金银错传承生命的唯一途径。

作品照片说明:铜错银杨枝观音(本文作者纯手工雕刻制作,线条精致细腻,错银精到,没有瑕疵,无一线条错空或错乱,工艺上是一件少有的好作品)

猜你喜欢

金银铭文器物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燃情岁月金银潭
“三八”节,来自金银潭医院的最美心愿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昔日“气死龙王爷” 如今变身金银山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德珍:画梦里千年金银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