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挑戰,赴外青年就學就業新模式
2020-10-26文重清
文重清
疫情前後,外地升學現變化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適逢農曆新年,大部份在臺升學學生已返澳過節,其後在二月初時台灣地區禁止港澳人士入境,致使約有一千多名學生滯留在澳門,無法回校上課。雖然大部份學校均有提供安心就學措施支援受影響的學生,但在實際執行上遇到不少困難,其原因在於採用網上教學方式授課,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從小開始學習都是面對面互動的,網上授課增加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並非所有學生都能及時適應;同時在進行討論時,亦有可能產生溝通上的障礙或容易受其它事情影響。學生與老師在面對這個新教學模式,都需時間作出調適,況且部份實操性學科根本沒法以線上教學方式進行,因此學生無法學習,繼而影響畢業時間。
社會新鮮人在就業時比較容易因為在工作安排上遇到不滿或不順心 的事情,就會選擇放棄。在去年的暑假期間,本會舉辦了?年灣區實習體驗計劃,其中一位準畢業生曾幾度想退出,原因是對企業安排的實習崗位感到不滿。經了解情況後發現學生是由於在實習期間遇到工作上的困難,但眼看著資深的同事們都忙碌地埋頭苦幹,學生不敢上前打擾詢問,只好默默地憋著滿肚子的緊張和不安。本會工作人員在與學生溝通期間鼓勵學生應勇敢嘗試主動發問,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可向身邊的資深員工求助。過了一段時間後,成功說服了學生堅持了下來,並完成兩個多月的實習。結果,這位學生對實習企業的態度發生了大逆轉,不但完成了實習,而且在實習結束後,毅然決定受聘於這家公司,留在內地發展。因此,我們都建議學生在求學時期多嘗試了解不同地區的市場發展、透過實踐學習企業文化、運營及行業狀況,遇到問題時,積極尋求協助,可為將來事業發展建立良好的基礎。
近年台灣地區的高校因為家庭少子化的原因,導致招生不足,產生了一系列如撤校、裁併專業、限制教授招聘、降低招生門檻和研究項目經費減少等問題,這些都嚴重地影響了當地的教學質量。近年來赴台升學的學生逐年遞減已經成為事實,這與台灣地區教育質量下降和本澳大專院校世界排名的不斷提升有重要的關係。同時,在國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內地各重點高校招收澳門保送生名額按年遞增,增加報考科系和錄取名額,在有更多更優的選擇下,赴台升學的比例自然也是逐年下降。另外,由於台灣當局近年政策越走越偏,選擇與國家背道而馳的方向,當地經濟逐漸走向邊緣化,大學畢業的起點薪資低,加上非台灣藉人士留台工作須承受高昂的稅率,都對澳門學生赴台升學及留台工作的考量有負面影響。
澳青優勢,百花齊放
澳門教育具有特獨的特色和優勢,在基礎教育系統推行多元性教育,不僅體現在教學用語上,而且在學制及其課程標準上,都具有多樣化的特徵,因此學生具備充分的綜合素質、應變能力和競爭力。澳門推行青年政策已持續多年,積極推動學生及青年到訪不同地區/國家進行深度交流,本澳青年在創新、社交和組織方面均較為鮮明突出,而且在面對困難時,他們都會積極應對挑戰,這是他們的優勢所在。而在就業環境方面,澳門是一個中西文化交會的城市,也是中葡友好關係一個重要平台,自回歸祖國後,經濟發展蓬勃,社會繁榮穩定,民生質素提升,各業興旺。同時,隨著橫琴及大灣區發展定位方向明確,讓本澳青年再不受限於單一結構產業發展,因此,不少本澳年青人敢於嘗試創新、創業,至今已有不少成功例子。
澳門特區積極推行經濟適度多元化持續發展,不論在會展業、金融業、中醫藥業及文創產業等新興產業當中投入大量資源及推出相關政策以鼓勵年青人參與其中,而且新一輪青年政策覆蓋年齡從29歲延伸到35歲,政策包含的範圍更廣泛地包含了就業、創業、家庭等範疇。長遠而言,青年政策的職業導向和學術研究領域導向可以再進一步深化,並與產業結合,產學合作方面多提供與科系相匹配的專業領域的實習機會;在研究領域方面,建議政府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以鼓勵有意進入研究領域的學子,繼續升學研修,並促進跨校聯合培養計劃和推動更多學術界與產業之間的相轉化和合作,以提升本澳科研水平和能力。
灣區發展,充實人才貯備
本會一直致力團結澳門與台灣地區在文化及青年事務等方面的交流,深化海峽兩岸與澳門地區的合作;每年舉辦活動超過一百多項,其中一項是帶領在台求學的學生到灣區企業實習,實習地點為東莞、深圳及江門等城市,工作內容包括了高新科技、互聯網、文化創意、金融管理及化工等類別。學生經過兩個多月的實習後均表示獲益良多,透過真槍實彈的工作環境讓他們勇敢地面對職場上的挑戰,並嘗試利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提出解決方法,在企業內前輩的指導下將困難轉危為機,讓短短的兩個月時間,累積了課本上無法呈現的知識與經驗。本實習計劃當中有三名應屆畢業生,他們經過實習後均決定留在內地企業工作,雖然目前內地薪酬水平與澳門相比下仍有一段距離,但發展空間相對本澳企業來得大,因此學生都願意留下來充實自己,累積人脈與經驗。
今年7月,粵港澳大灣區公佈建築工程四類專業工程技術人才資格實現互認,我會相信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目標引領下,往後將有更多不同專業資格互認以方便人才流動。規範資格認可和標準互認,豐富就業機會,廣闊創業空間,更多政策便利,都將提高未來台灣學生來澳就讀、實習的興趣。澳台交流一直都有很好的基礎,相信台灣學生均能融入澳門的校園生活和實習環境;為能提供更好協助,充實豐富本地人才貯備,搭建實習平台,建議團體和行業協會,可與本地高校多作產學合作、互動和建言。
與此同時,在適當政策配套推動下,澳門的高校和橫琴自貿試驗區在未來具有優勢成為台灣學生進入大灣區發展的理想起步平台。以推動兩岸中醫藥交流為例,提供灣區互認的中醫藥行業專業技能培訓、培養、考核,及訂立共同執照標準;科研單位參與中藥材品質檢測和認證;既符合本地社會的發展需求,又可透過灣區資格認可,灣區共同市場的促進作用,築巢引鳳,吸引高層次、專業化的人才參與引領自貿試驗區的建設。未來本澳旅遊、會展、工程、資訊等行業,在制訂灣區互認政策時,也可進一步把在本澳就讀的台灣青年列入考量範圍,在方向層面優化頂層設計,幫助台灣青年在灣區和自貿區落地。使澳門成為推動兩岸青少年思想交流的重要管道,共享發展成果。
隨著灣區不斷發展,許多國際企業進駐,澳門青年發展已不在局限於本地了,建議青年可以主動出擊,積極參與、及早認識和了解,從而規劃未來發展。隨着澳門經濟發展速且價值觀多元,各產業的人才需求殷切,相關職業的法律制度亦趨完善;各行業的專業資格認證、職業技能鑒定,在這短短幾年間,發展出更多的行業要求以符合社會對專業人員的期待。學生在學時除了吸收書本課堂知識外,更需要了解新聞時事及國家發展政策,以掌握社會的發展,從而思考如何充實自己,規劃未來。就業方面,剛踏入社會的新鮮人不應該只考慮薪酬,也不要拒絕嘗試和怕辛苦,因為經驗是靠實戰而累積的,任何的困難都是一個自我挑戰、自我成長的過程,當這一切變成了經歷,遇到再大的困難,只是一片小蛋糕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