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护理服务能力岗位标准化培训模式研究
2020-10-26林洁清何富銮梁晓兰
林洁清 郑 君 何富銮 梁晓兰 黄 峰
(1.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吴丽荣调查显示社区护士对康复护理培训需求较迫切[1],全国开设了康复护理专业的院校极少,多项研究表明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高学历、高素质社区护士[2-4],缺乏持续的在职岗位继续教育,满足不了慢性病康复护理需求。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其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从而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全面、持续、协调和高度情感化的护理服务[5-6]。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为社区全科护士培训基地于2014年起开始启动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结合本地区护士需求,制订了主要针对COPD患者社区康复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标准化培训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交互式”培训模式。经过1年半的实践,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工作的社区护士共30人,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5.6岁,其中27人为中专学历,3人为初中非护理全日制学历。
1.2 培训及考核方法
1.2.1 组合团队,分工合作 ①聘请医学院校教师及医院临床教师根据医院社区护士康复能力培训需求设计标准化培训课程。②由医学院校教师、社区专科护士与本院康复治疗师负责理论与技能授课,医院临床教师负责理论及技能考核。③由社区专科护士、医院治疗师及临床教师实施临床实践技能指导。④医院护理教师跟进培训效果。
1.2.2 确定培训目标来设置标准化培训课程①COPD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护理管理,包括延续护理能够降低慢性病患者再入院率[7],能够有效地改善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8]。根据佛山地区的实际情况,多数患者病情稳定后由于社保资金的局限性,出院回到家庭,由社区护士定期提供康复指导。因此,培训团队将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目标设定为提升社区护士护理康复服务能力,以满足岗位的新需求。②标准化培训课程内容涉及康复评定与常用康复护理技术、社区常见病伤残病人的康复护理、常用日常生活活动训练、COPD的社区管理与康复护理等。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指导形成系统、科学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技能操作视频、培养目标、评估、考核标准。
1.2.3 创新培训模式来构建社区护士教育新路径 ①采用“理论与实践交互式”授课方法,社区护士、医院护理教师利用每周日接受由医学院校教师、专科护士、医院康复师的理论授课3个月,在理论教学中穿插案例分析、情景教学、操作示范及分组专题讨论。②课后,教师与学员建立微信群交流平台、专业咨询、指导和个别答疑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学员自行复习并观看技能操作视频并分享交流学习心得,医院临床护理教师组织社区护士每周两次集中练习技能操作。③集中强化培训社区护理骨干,每3年安排回中心院相应科室进修3个月,学习专科新知识及新技能。
1.2.4 改革技能考核方式,考核体现岗位特点
以往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技能培训和考核没有突出社区护理的特点[9]。为了适应当前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和要求,改变为以个案的形式进行考核,不但考核学员理论知识、人际沟通、社区健康教育技巧、相关的护理技能等,还重点考核了学员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5 评价方法 ①学员反馈评价。培训结束后,使用“问卷星”对“理论与实践交互式”授课方法接受度进行调查,统一填写调查问卷,并当场查看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参加培训及调查的人数均为30人,有效调查率为100%。②比较30名社区护士培训前后康复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康复技能考核达标率、接受康复护理患者满意率。③评价标准。理论考核85分以上为达标,操作考核95分以上为达标。
1.2.6 统计学方法 对培训前后数据求差值,分别以理论成绩、技能成绩、满意度为分析变量,利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理论成绩前后差异和技能成绩前后差异均不满足正态性检验(理论:统计量=0.869,P=0.002<0.05,不满足正态性;技能:统计量=0.879,P=0.003<0.05,不满足正态性),因此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满意度资料为多分类等级资料(1=满意,2=基本满意,3=不满意),采用wilcoxon符号等级检验。
2 结果
2.1 社区护士对培训模式的评价(见表1)
表1 培训前-培训后满意度结果比较(n,%)
2.2 社区护士培训前后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培训前-培训后成绩结果比较
2.3 培训前后患者对社区护士服务满意率评价(见表3)
表3 培训前后患者满意率对比
3 讨论
3.1 提高了社区护士康复护理理论及技能成绩
表2显示理论与技能培训前后成绩比P<0.001,说明理论培训前和理论培训后分数存在显著差异,运用“理论与实践交互式”授课方法能提高学员的理论及技能成绩,有利于学员掌握社区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2 有利于提升社区护士康复服务能力
在本研究中采用的“理论与实践交互式”,从理论插入案例及相关的技能操作,即从“认识、学会、解决”3个层面评价效果,让学员从理论到实际操作有了更具体的感受,增加了她们的获得感,有利于她们建立评判性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引入实际案例,注重“四结合”,即培训目标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培训内容与服务能力相结合,培训方法与学员实际相结合,培训考核与工作特点相结合[10],使理论培训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把评估技术理论知识变为对案例中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措施,促进了社区护士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提升。调查结果表1显示P<0.003,说明社区护士更接受这种教育模式,从而提高她们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有利于提升社区护士的社区康复护理服务能力。
3.3 为建立社区康复护理服务能力岗位标准化培训课程提供了依据
在本研究中教材的编写,理论联系实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重点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注意教材的思想性、启发性和适用性,形成从岗位分析、职业变化和服务对象需求层面构建,具有职业特征的课程。同时,创新了教学方式方法,注意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此培训课程适合社区康复护理服务能力岗位标准化培训,为建立社区康复护理服务能力岗位标准化培训课程提供了依据。
3.4 提高了社区康复病人服务满意度
促进“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康复护理模式的建立。表3调查结果P<0.005显示培训前后接受服务对象对社区护士的满意度更高。服务对象反映他们更认可培训后社区护士服务,因为社区护士从培训前的极少有疾病预防知识的宣教到培训后能从发病的原因、诱因、干预措施包括调整饮食、运动、康复技能等方面进行宣教,让他们建立健康的意识及提升自我管理的依从性。可见培训后社区护士康复护理能力得到提升,取得居家康复患者的信任,从而促进“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康复护理模式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