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研究进展

2020-10-26卢松周泽会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户责任探究

卢松,周泽会

(上海师范大学 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上海 200234)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也成为中国中央政府文件中的主要关注点[1]。农业生产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给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而农户作为经济行为主体往往追求经济或利益最大化[2]。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户行为不再是以短时间经济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而更多考虑农业生产所带来的长久利益。资源节约利用、环境友好、产能高效、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成为农业发展的目标。这种模式不仅能够保护农业生产环境,保证当代人和后代人对农产品道德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使得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得到持续利用[3]。由于高耗能和高投入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例如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灌溉水源导致土壤盐碱化[4];对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重点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5];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土壤质量退化和水体污染随之产生[6];再加上农户的不文明生活习惯比如乱丢垃圾[7],浪费水资源等。这些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农户的生活质量、经济效益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农村的环境问题与农业生产者—农户息息相关,为了改善环境问题,践行生态文明,中国针对环境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8]。但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不仅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支持,更依赖农户的环境意识以及采取保护环境的行为。因此对农户的环境责任行为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成果与动态,梳理并分析了中外关于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文献,从概念与内涵、研究视角、研究内容以及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1 研究文献的选择与分析

1.1 文献选择

数据来源为已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时间截至2020年5月。英文文献主要来源于Web of Science的核心期刊,以“farmer”+“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ERB) ”为关键词,由于不同学者对“环境责任行为”的表述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文献搜索时加上以下的表述形式,主要有:“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ehavior (EFB) ”“environmentally concerned behavior”“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havior (EPB)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PEB)”“ecological behavior (EB) ”“eco-friendly behavior”“environmentally significant behavior”“sustainable behavior (SB)”等关键词。初步检索得到文献记录1 164篇,通过题目和摘要阅读对文献进行预处理,删除一些重复及与论文主题无关的文献。选取过程为:首先研究对象为农户,其次对增刊、学术论文和会议论文进行剔除,再对部分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筛选,补充部分未被搜索到的文件,最后选取59篇英文文献。中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的中文核心期刊,通过筛选以及补充,最后得到50篇。

1.2 文献分析

1.2.1农户环境责任行为发文量的时间

图 1 2006—2019年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研究发文量Figure 1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on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of farmer during 2006—2019

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起始较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图1为农户环境责任行为在Web of Science 以及中国知网中核心期刊数据库的历年期刊发文数量。如图从研究发文量可以看出以农户为研究对象的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相对较晚,最早是从2006年开始。总体来看,截止到2019年12月,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总的来说处于一个波动增长的趋势,其中国外文献在2010年和2019年达到2次高潮,国内对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滞后于国外,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文的数量逐渐达到国外的数量,某些年份(2014、2016和2018年)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研究的发文量多于国外的研究。总的来说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存在着这一个波动不平衡的增长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看出农户层面的环境责任行为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状态。

1.2.2农户环境责任行为文献发表的期刊类别

图 2 2006—2020年农户环境责任行为文献发表数量前20的期刊类别Figure 2 The journal categories of the top 20 in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documents on farmers’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behavior from 2006 to 2020

2 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研究内容

2.1 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概念与内涵

在尝试减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时,学者们采用了各种术语来描述保护环境的行为[4]。不同的学者根据研究重点对环境责任行为都给予了不同的表述,如环境责任行为、可持续环境行为、亲环境行为、负责任的环境行为、环境友好行为等。最早的是Borden和Schettino学者评估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环境责任行为研究,将环境责任行为定义为个体或群体为解决环境问题而做出的行为环境责任行为[9];Dolnicar等的研究中认为环境友好行为是一种可以积极改变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或动力机制的行为,并使用这一定义探索了个人在日常生活、旅游休闲情境下实施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差异[10]。Hines等[11]将环境责任行为定义为个体做出的对当地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最小、主动促进旅游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行为。Meijers等[12]基于可持续理念定义为个人在充分考虑后代的影响做出的行为决定。

表 1 环境责任行为相关概念Table 1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related concepts

而农户环境责任行为,更多关注的是农户这一特殊群体,对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定义更多要从农户在其生产生活中所采取的对自然环境有益的行为来探索保护生态的行为。与以往农户在农业生产中更关注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有所区别,对于环境责任行为重点更多放在了农户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获取环境效益,所以农户行为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13]。在对农户环境责任的表述中不同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例如Oluyinka在其研究中提出环境责任行为是农户的习惯性特征或有意识的行为,可防止在日常活动的破坏行为(如有意或无意地乱扔垃圾)[7]。Foguesatto等指出农户的可持续行为是指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有贡献的实践,如使用绿色肥料和农作物轮作等环境责任行为[14]。林丽梅在农业养殖的背景下,提出环境友好行为是指农户对养殖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及对养殖废物进行循环利用的行为,总的来说是对环境不造成伤害的行为[15];盛光华等在探究空气质量影响亲环境行为中把亲环境行为定义为积极努力地促进居民践行的行为,诸如节约环境资源、进行合理消费、选择低碳交通工具出行、垃圾分类处理等,可以有效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增强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16]。

环境责任行为概念复杂多样,目前对环境责任行为的界定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对于环境责任行为的相关概念有环境友好行为、可持续行为、亲环境行为、环境生态行为、环境关注行为等。其中环境责任行为侧重于农户为了补救环境问题而采取的行为,农户自我觉得有责任来保护环境的行为;亲环境行为是指农户采取有利于环境的行为,与环境责任行为的含义基本一致;而农户环境友好行为侧重于在进行行为选择时,采取不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农户的可持续行为更多关注农户在行为决策时将后代的生存发展考虑进来。农户环境责任行为虽然表述不同,但是在大部分研究中并没有做出严格的区别,也有学者直接将这些表述通用。总结可得环境责任行为目的是农户在生产生活中自发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促进环境建设,是一种积极的有利于乡村环境保护的行为。

2.2 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视角与方法

2.2.1 研究视角

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主体为农户,前期除了对农村地区农户的生产生活行为进行探究,也有对一些保护区、生态补偿区、旅游景区、国家公园、风景名胜等地区农户的行为进行研究,这些地区由于环境问题突出而成为学者探究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主要考虑地区。因此将研究的背景主要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生态环境保护区背景下的农户行为[17-21];二是农户农业生产区的行为[22-23];三是对旅游区农户的环境行为[24-27]。

此外,也有学者将农户与其他群体对比来探究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特殊性,这使得对农户这个群体的环境责任行为研究更加透彻。比如在旅游语境下,将游客与农户[28]的环境责任行为进行对比研究,也有将农户与城市居民[29]、农户与大学生的环境责任行为进行对比,贾亚娟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试点区与非试点区对比农户行为也被证实其分类意愿及行为是显著差异的[30]。这些对比研究分析了农户环境责任行为在不同背景下的区别,也成了学者关注的热点。

2.2.2 研究方法

(2) 评论数:采集相关网站对周边600 m客流吸引点评论数,该数据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周边客流吸引点的吸引力。

通过对现有文献分析发现,目前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首先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构建模型,再通过问卷或访谈法进行验证、得出结论。但是在模型构建中有所区别,一是从农户心理出发,以现有发展成熟的理论模型作为研究基础,应用到农户的环境责任行为研究中,比如,应用广泛的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理论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等,也有学者在理论模型基础上加入地区政策、地方依恋、实施成本等其他变量,再进行实证以验证新假设,得出结论进而使得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更加完善;二是研究考虑到农户的经济行为与特征,农民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些动机是由经济动机驱动的,而另一些动机则是由社会,生活方式和家庭目标或其他更外部的社会文化影响(如身份和社会包容性)驱动的[31]。以经济动机促进环境行为的得到广泛的研究,一般使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分析手段研究对农户利益最大化驱使下的环境责任行为。这类研究多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例如曹慧运用Opr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及其差异受到农户拥有农业耕地面积的多少所驱动[32];徐志刚构建了Probit计量经济模型,验证了声誉诉求会抑制养殖户污染物废弃行为,进而促进经济效益,这对政府规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33];左喆瑜基于对山东省宁津县138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户选择肥料类型进行分析[34]。研究中常用的模型主要有线性Logit模型、Probit模型以及Tobit模型等。

总体来看,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视角比较丰富,基本囊括了环境问题突出的各种背景,同时也将农户与其他群体对比研究呈现出农户这一群体的环境责任行为的特殊性。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多数借助理论基础及计量模型来进行探究,总体来说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

2.3 农户环境责任行为量表

表 2 环境责任行为量表维度划分 Table 2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scale dimension division

学者主要分类方式Smith-Sebasto[35]教育行为、公民行为、财务行为、体力行为、法律行为、劝说行为。Lee[36]公民行为、财务行为、体力行为、劝说行为、可持续行为、亲环境行为、环境友好行为Kaiser[37]生态消费行为、亲社会行为、环境志愿者行动、生态垃圾处理、水资源保护、垃圾抑制、生态交通工具选择Stern[38]环境行动主义、环境公民行为、环境政策支持、私人领域行为。

环境责任行为的维度和测量的规范化是环境责任行为研究的基础,一般来说学者将环境责任行为的维度分为单一维度和多维度。环境责任行为多维度的主流量表主要有以下4种:1)Smith-Sebasto等以美国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开发了测量一般性的量表,划分为6个维度(表2)[35]。2)Lee等第一次以旅游者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包括7个维度(表2)的旅游者测量量表[36]。3)Kaiser从促进生态系统平衡的视角进行了维度划分和测量,包括了7个维度(表2)[37]。与Smith-Sebasto[35]关于环境责任行为量表维度有着较高的重合度。4)Stern等以美国公民为研究对象从社会运动的视角对环境责任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层次进行了解构。该研究将环境责任行为划分为4个维度(表2)[38]。

然而,对于以农户为样本来开发环境责任行为的量表多以单一维度研究为主,一般用于特定的情景和目的,多对农户亲环境行为进行测量,例如曹慧等在探究农户亲环境行为时,其具体内容包括:水资源节约、化肥、农药合理使用、农户农副产品资源化和再利用等生产行为[32]。石志恒探究媒介教育对农民亲环境行为影响时,将农民的亲环境行为量表概括为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是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废旧地膜以及秸秆的行为[39]。Oluyinka等在研究农户垃圾处理对环境责任行为量表时选择的44个项目也是借鉴Ojedokun在2009年提出的单维量表,该量表的项目主要用于衡量个人的习惯特征或有意识的行为[7]。Farani等在模拟伊朗农户的负责任行为时用18种环境实践来衡量农民负责任的环境行为[40]。在研究农户的亲环境行为时,多数学者都是根据定义出发,将垃圾处理、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农作物秸秆等相关行为作为亲环境行为的衡量指标,而以农户为背景的环境责任行为量表相当缺乏,已有的研究也都是从单一维度出发,测量指标过少,不能够充分反映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重要特质。

2.4 农户环境责任行为形成的驱动因素和机制

对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最终是要服务于解决环境问题,发展可持续农业,提高农户生活质量。因此研究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形成机理,了解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驱动因素,并通过影响驱动因素去引导农户环境责任行为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研究视角也逐渐多元化,学者已从社会心理学、环境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来探究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

2.4.1 结合国内外的理论基础探究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驱动因素

社会心理学方面,在已形成的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理论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基础上,学者们致力于探讨不同情境中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规范农户行为和改善环境问题提供了实践意义。其中计划行为理论中的态度与行为意向及实际采取行为之间的关系已基本达成了共识[41]。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实证研究得出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环境意识[41]、环境关注[42]、环境知识[44]、个人规范[45]、价值取向[46]、社会规范[47]、个人特质[7]等。并且将环境责任行为的逻辑演进划分为2个层面,具体包括生态环境认知-环境态度-环境行为意向-环境责任行为以及个体环境价值观-信念-环境责任归属-环境行为2条逻辑主线[48]。国内关于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研究的理论不仅借鉴了国外成熟的理论,而且结合了中国复杂特殊的农村环境。农村环境具有一定的公共物品属性,追求短期利益的农民必然会搭便车,使得农村环境治理困难。例如李楠应用公共物品理论,剖析了三峡库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及行为特征[49]。除此之外,在不同研究背景下也有学者借助一些其他理论来探究农户环境责任行为,例如生产行为理论[50]、公平理论和关系质量[51]、扎根理论、信息传播培养理论[39]、保护动机理论[52]等,使得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在国内背景下不断丰富。

2.4.2 加入社会资本来探究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驱动因素

由于个体根植于社会关系网络中,因此也有学者将社会资本应用于探究农户环境责任行为影响因素中。社会资本可从信任、互惠规范、公民参与网络3个方面来探究,其中互惠规范与价值-信念规范理论有部分重合。颜延武从农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角度出发,应用Tobit模型分析农民环境保护投资意愿受社会资本的影响[53]。朱海清认为亲环境行为受到社会资本要素调节,在他的研究中发现对社会信任水平越高的农户选择燃烧秸秆的可能性更小[54]。由于人与特定地区之间的情感关系也会显著影响个体对事物的判断,农户生活在农村地区,与当地各个方面接触更为深入和广泛, 他们自身的生活、生产环境本身就是该地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会对当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有实证表明,地方依恋和文化认可[56]被认为会对农户环境责任行为产生影响。

2.4.3 外部动态因素对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

在对环境责任行为探究中,已有研究亦指出一些外部动态因素对促进或者阻碍农户环境责任行为存在重要的影响。例如盛光华[16]通过空间距离和空气质量的交互作用关注了自然环境状态,探索了居民在面对雾霾时的环境友好行为影响因素。此外,政府监管[8]、一些非正式制度[57]、农户与环保组织的合作以及国家地区政策也使得农户的行为产生改变。同时在追求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耕地的规模[32]、所在地区环境的质量、气候的变化[14]等这些外部的动态因素也要纳入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中。其次,针对农户动机的研究也为环境责任行为的探究给予了一部分解释,由于中国正在面临着环境恶化的危机,农户动机也从经济导向慢慢转换为环境导向,越来越提倡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了解了居民的这一动机转变,可以为农业规划提供一些指导,形成环境意识,从而使得环境问题得到缓解,发展可持续农业。

2.4.4 社会人口学对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

除了农户的价值取向会对环境责任行为产生影响,农户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经济水平等人口学特征也会影响农户保护环境行为的意愿。但一般都是作为辅助变量与其他影响因素一同研究,表明农户的环境责任行为在社会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差异。

农户的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不同的背景与视角,影响环境行为的因素会存在差异,因此在探究农户环境责任行为时不仅要考虑不同背景也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以一个综合的视角来探究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机制,为引导和规范农户环境行为提供一个良好的依据。

2.5 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引导与规范

农村地区环境污染来源分散多样,点污染与面污染并存,生产生活污染叠加,同时排放随机不均匀和治理效果低,加上农户本身对生产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也不够重视,这也是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重要原因。面对农村复杂的环境问题,国家和地区提出了各种政策希望可以解决或缓解环境问题。一方面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或引进新型环保农业生产技术;另一方面对现有环境问题采取一些缓解措施,引导农户的环境责任行为,农户的行为规范有助于缓解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环境治理至关重要。现有研究中农户的环境行为实践主要包括采用农业创新技术[58-59],发展绿色农业[19],节约水资源[14, 60],控制面源污染[5, 8, 32-34, 61],合理使用农药[62-63],适应气候变化[46, 64],农业可持续实践[14, 65],废弃物资源化、垃圾处理[7,30],秸秆的综合利用[54, 57, 66]等具体行为。学者对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引导和建设也得到大量的研究,多数从环境问题的某一个方面入手,探究农户缓解环境问题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这不仅为促进环境问题的改善提供了建议,也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有该地区针对环境问题所提出的环保活动、农业新型生产技术、保护政策等实践,探究农户是否采纳和接受的程度。

总体来说,国家和地区对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引导和规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农户自身的环境意识、态度及行为也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国家和地区的引导策略不仅需要考虑该地区的环境需求,也要充分考虑农户的意愿,从而培养农户的环境意识,增强环境态度,进而规范农户促进环境保护的行为。

3 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研究述评

目前,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概念和内涵来看,环境责任行为概念复杂多样,目前对环境责任行为的界定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不同学者都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出发,对环境责任行为的概念提出自己的见解,如亲环境行为、生态行为、积极的环境行为、环境友好行为等,但内涵基本一致,都是强调主动参与,付出行动来解决和规范环境行为;2)研究视角多元化,虽然是从农户这一群体出发,但研究多从不同案例地和不同背景下农户环境责任行为进行探究,如保护区、旅游区或者生态脆弱地区等。也有将农户这一特殊群体与其他群体对比研究,比如居民、游客等,体现出对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独特性的探究。根据不同类型案例地、不同研究对象,探讨环境责任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3)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定性定量相结合,选取影响因素变量,构建模型,以探究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4)从环境责任行为测量量表来看,量表相关研究较为丰富,但在农户的语境中,研究较少,多是单一维度来衡量农户行为;5)从理论视角来看,环境责任行为的理论较完善,应用较广的主要是计划行为理论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大多数研究都是在此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案例探讨。除此之外,公共产品理论、生产行为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等也被应用于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探究中;6)在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方面,环境责任行为的逻辑演进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具体包括生态环境认知-环境态度-环境行为意向-环境责任行为以及个体环境价值观-环境关心-环境责任归属-环境行为两条逻辑主线,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都遵循这两条主题对环境责任行为进行案例研究。也可将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个人因素和情景动态因素。个人因素包括环境态度、地方依恋、价值观、环境知识、感知、环境改善动机等,情境动态因素包括环境政策、社区环境、空气质量、耕地面积的变化、等外部性驱动因素;7)乡村环境污染具有来源的不定性、类型复杂多样、排放和治理效果低的特点。在规范和引导农户环境行为的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农村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4 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研究启示与展望

4.1 科学定义农户环境责任行为

科学定义农户环境责任行为是研究的起点。目前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概念未能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学者在研究时并没有一个权威定义进行参考。因此未来的研究不仅需要对不同定义给予一个明确的区分与联系,并对农户环境责任行为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给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研究提供一个概念基础,需要对农户这一特殊群体,同时结合中国特殊复杂的农村背景,总结出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特征,提出科学的定义。

4.2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户环境责任行为量表

量表的构建是全面认识农户环境责任行为本质的基础。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量表开发还处于一个初期,量表维度的构建也都是从定义出发,或者借鉴国外学者提出的量表项目,但是不能完全符合国内的特殊文化情景。同时环境责任行为很容易受到外在情景的改变而发生变动,所以不同案例地背景下的农户的环境责任行为也不同,因此需要结合案例地探索出符合不同背景下环境责任行为的一致性和特殊性。农户环境责任行为量表的开发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因此后续的研究除了要对现有量表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归纳外,还要结合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背景提出符合中国的农户环境责任行为量表。

4.3 深入探究农户环境责任行为影响机制

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驱动因素复杂多样,但现有的研究文献大多缺乏深入研究。现有文献更侧重于以发展成熟的理论为基础,使用独立变量对在不同情境下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进行探究,从而指导和构建农户的环境责任行为。在国内特殊复杂的农村背景下,目前缺少系统的理论框架来描述各影响因素与农户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在探究农户环境责任行为时,现有研究主要是先进行定性分析假设变量构建,再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定量验证的过程。因此在后续研究中,除了借鉴国外发展成熟的理论外,更多地应该将研究视角多元化。例如Lindenberg[67]提出的目标框架理论,将理性视角与规范视角结合,同时加入享乐目标下的情感模式形成目标框架理论,以更加综合的视角对环境责任行为进行探究,这一理论也可以应用到农户语境中,为探究农户的环境责任行为提供参考。

4.4 探索中国特殊背景下农户环境责任行为

中国农村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在对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研究时,新型乡村的元素不容忽视,要充分考虑案例地背景的复杂性,同时也要考虑国内的特殊文化背景,比如面子文化、带头作用、家族文化、儒家思想和从众心理等,构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形成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再实证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最终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农户环境责任行为模型,来规范和引导农户行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除此之外,目前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主要是静态横向的,再加上问卷调查也都是农户口述,与真实情况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未来的研究适当结合其他学科背景,除了问卷调查,计量模型的应用,也可以采取实验法、质性研究等。同时对研究结果也可以进一步跟踪,关注环境责任行为作用的过程与最终成果,逐步形成以农户环境责任行为作为变量的模式,探究其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的作用机理,为政府制定有效引导和约束农户环境责任行为的规范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猜你喜欢

农户责任探究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