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BCD评分法预测神经内科头晕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

2020-10-26刘美真吴擎周蓉靖吴王芳杨峻皓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危组头晕神经内科

刘美真,吴擎,周蓉靖,吴王芳,杨峻皓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市中医院脑病科,宁波 315010;2.浙江宁波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头晕是常见的一种非特异性症状,也是神经内科门诊患者最常见的主诉[1]。有统计[2]显示,普通人群中有30%以上的人群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头晕,而其中1/4患者感到眩晕。引发头晕的原因也多种多样[3],大部分情况下,头晕并非是严重疾病所致,部分患者经过休息或治疗后,症状可消失,也有一部分患者是因缺血性脑卒中造成的头晕,对此需要紧急处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4]。目前,临床上对头晕缺乏诊断的可靠方法。本研究用ABCD评分法对头晕患者是否存在缺血性脑卒中进行预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市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头晕患者280例,其中男126例,女154例;年龄范围45~76岁,年龄(60.1±2.5)岁;患者合并症:糖尿病46例,高血压113例,心血管疾病43例。本研究获得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主诉头昏、头晕等,患者在本次症状出现之后72 h内到医院就诊;(2)患者临床资料齐全,包括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生命体征记录、症状、既往病史等;(3)可经ABCD法完成评分;(4)在发病之后,接受头颅CT扫描或MRI检查;(5)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有癫痫病史、精神疾病史;(2)无法实施ABCD评分;(3)经医师讨论,关于患者头晕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无法明确判断;(4)家属不同意患者参与研究。

1.3 方法 (1)ABCD评分法[5]:ABCD总分值最低0分,最高9分,评价因素包括年龄(A)、血压(B)、临床特征(C)、症状持续时间(D)、糖尿病(D)。得分1~2分以内,纳入到低危组;若得分为3~4分,纳入中危组,得分为5分,纳入高危组。(2)收集资料: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症状、发病时间、症状持续时间、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既往病史等。其中血脂异常、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已明确诊断者。

表1 缺血性脑卒中组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 观察指标 (1)统计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2)根据ABCD评分分组,并对不同危险程度组别患者脑缺血发生情况进行统计。(3)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4)了解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 本组280例神经内科头晕患者中,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计72例,占比25.71%。根据ABCD分值将患者分组,低危组156例,中危组98例,高危组26例。高危组[20例(76.92%)]、中危组[39例(39.80%)]、低危组[13例(8.33%)]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依次降低,且不同组别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危组与中危组比较,χ2=36.594,P=0.001;中危组与高危组比较,χ2=11.356,P=0.001),三组整体比较,χ2=70.537,P<0.001。

2.2 缺血性脑卒中组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缺血性脑卒中组合并高血压患者、有吸烟史者、有脑卒中病史者等占比及ABCD评分、年龄明显高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以本研究资料为样本,以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状况为应变量,赋值1=发生,0=无。以前述单因素分析(表1)中P<0.10的指标/因素为自变量。各变量赋值见表2。回归过程采用逐步后退法,以进行自变量的选择和剔除,设定α剔除=0.10,α入选=0.05。结果发现,ABCD评分、吸烟史、脑卒中病史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在神经内科门诊中,主诉头晕的患者十分常见,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脑病、神经症、偏头痛、后循环缺血及缺血性脑卒中,其中脑卒中是相对常见的一个病因[6-7]。头晕可能是致命性疾病的唯一症状或首发症状,因此仍是不可忽视的[8-9]。

对神经内科头晕患者而言,“时间就是大脑”,在引发头晕的众多疾病中,将脑血管事件所致头晕患者快速筛查出来,以便让脑卒中患者获得及时、针对性的治疗,这能帮助患者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水平,节约医疗资源,同时可降低患者不必要的医疗经济压力[10-11]。血管检查是分析头晕原因的一个重要方法,能够对患者有无血管病变进行分析,然而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如MRI、头颅CT等费用较高[12],目前因经济条件有限、缺少医疗保健意识等多因素的影响,头晕患者中接受血管检查的比例相对较低,且若全体头晕患者都接受CT检查,无疑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这对于我国脑卒中二级预防工作造成了影响。

ABCD评分法为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之后短期是否存在脑卒中风险进行评估的工具,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现风险分层,是目前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13],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之后脑卒中风险进行评估的模型。该量表涵盖5项临床因素,如高血压、年龄、合并症等都是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故而这一量表在脑血管疾病的判断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14-15],能够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情况判定、脑卒中风险评估和非脑血管事件鉴别等发挥作用。这一量表操作简便,临床医师能够快速掌握,且在预测卒中风险中显示出了较高有效性。

本研究280例因头晕就诊的患者,经过检查,确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计72例。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依次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患者ABCD评分法分值越高,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也就越高,是因为ABCD评分法评估的因素(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和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中同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ABCD评分、吸烟史、脑卒中病史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ABCD评分进行比较,发现两组分值差异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在脑卒中患者明显[16]。对患者的评分进行细化分析,可知在头晕患者中,其ABCD评分越高,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也就越大,故而对头晕患者尽早展开ABCD评分,可帮助医师快速发现脑卒中造成的头晕。当头晕患者的ABCD评分为3分以上时,就应该提醒患者尽快接受影像学检查,对血管有无病变进行分析。目前ABCD评分的临界值还不确定,如果只将ABCD评分为3分及以上来判断是否发生脑卒中,会导致部分患者漏诊或误诊,因此临床还需对这一量表继续进行研究,不断完善,提高其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ABCD评分法能够对头晕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进行预测,结果可靠,有助于头晕患者及时明确病因,获得针对性治疗。

猜你喜欢

危组头晕神经内科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联合微小RNA 评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程度的价值△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研究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老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