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选择行为分析
——基于512 份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问卷
2020-10-26张莉侠
周 洲,张莉侠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上海201403)
当前,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我国农业高效、高质量发展,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关键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而技术的供需吻合则是实现技术转化的必要条件。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农业技术的需求者和实际应用者,农业科技只有被农业生产者接受、消化和吸收,并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重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不仅对我国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1-2]。 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应是“科技需求拉动型”而非“科技供给推动型”[3],其应在了解农户技术需求的基础上,为农户提供适用的技术信息与咨询,帮助农户在既定的资源限制下做出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决策[4]。 然而,由于技术供需脱节,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往往对农业生产者技术需求以及采用行为和过程缺乏了解,很多技术创新在推广之后不能适应农民的实际生产需要,导致被放弃或者束之高阁。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生产经营者接受农业技术及相关科技信息服务的主渠道,其主要职能是将新技术信息以及好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管理方法传递给农民,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5]。 当前我国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当前农民农业科技服务需求较多、需求意愿较高且迫切,但农业技术专业培训不足,大多农户的农业生产仍主要依靠传统经验,农业技术采用中的“从众心理”较强[6],政府农技部门的作用不是很大[7],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中供需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匹配性[8]。 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科技服务的内容关注度明显提升,但对农业科技信息的吸收度还有待提高[9]。 在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上,农技员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推广或现场指导是当前农户最希望的农技推广方式,而相对而言,农户对微信、APP 等为代表的新型农技推广方式的需求意愿不强烈[2]。
都市现代农业是大城市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特大型城市,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日益面临着土地劳动力资源稀缺、农业生产率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质量缺乏竞争力以及农民增收乏力等瓶颈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农业科技创新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作用,充分依靠科技力量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上海乡村振兴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趋势和农业现代化的引领力量,并日益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因此,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科技的现实需求以及对当前农业科技支持路径的选择,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上海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技术支持模式,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农业科技发展及技术推广政策,促进乡村振兴背景下上海农业产业兴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鉴于此,本研究于2018 年8—9 月对上海市的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以及部分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的访谈,调研区域以上海市的浦东新区、金山区、奉贤区和崇明区为主,这些区是上海的农业大区,在上海的农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科技的现实需求、对农业科技支持模式的选择情况以及农业技术采用决策的影响因素,可为推动上海农技推广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促进农业科技更好的服务上海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上海市的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以及部分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负责人,调研区域以浦东新区、金山区、奉贤区和崇明区为主,样本抽样方法是根据各区域农技推广部门新型经营主体名单进行随机的抽取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及主体选择、获取农业新技术的渠道、新技术采用决策、采用农业新技术的绩效以及对政府农技推广工作的满意度及评价等。 共发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问卷560 份,剔除关键变量数据缺失及答案内在逻辑不一致的样本后,有效问卷512 份,问卷有效率91.4%,其中家庭农场262 份、合作社243 份、农业企业7 份。
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情况
从样本的性别分布来看,经营主体负责人绝大多数是男性,占样本总数的86.91%,女性的比例占13.09%。 从年龄来看,41—50 岁年龄段的负责人所占比例较大(为39.26%),51—60 岁、31—40 岁、60岁以上和30 岁以下所占比例分别为36.72%、20.51%、1.95%、1.56%。 从学历分布来看,大多集中在初中,占比为41.60%;高中、大专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分别占到25.59%、21.68%;大学及以上的占9.38%;小学及以下的占比为1.76%。 从新型经营主体的年产值来看,20 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下的占比为29.49%,20 万—40 万元的占比为23.63%,40 万—60 万元的占比为10.16%,60 万—100 万元的占比是7.62%,100 万元以上的占比是29.10%。 在新型经营主体从事生产的类别中,粮食类占比最高(为58.20%),蔬菜类占38.09%、瓜果类占29.69%、家禽养殖占13.48%,水产类、食用菌类、种子类、油料类及其他种类分别占比为10.55%、1.76%、1.37%、1.17%。
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选择行为分析
农户之所以愿意接受农业科技服务,主要是因为农业科技服务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户生产收益的实现,多种不同的效果让农户产生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从而引发对农业科技服务供给主体和传播渠道的选择。
3.1 采用农业新技术的效果分析
在关于采用农业新技术发挥的最主要效果的调查中,回答为提高产量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受访者人数最多,分别占比为37.70%和36.13%;回答为提高收入的次之,占比为23.24%;回答为降低生产成本的占样本总数的19.14%;回答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占样本总数的14.65%;回答为保护农业环境的占比最低,为8.59%(图1)。
由此可见,当前农业新技术应用发挥的最主要效果是提高农作物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这也和当前农业经营主体接受的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内容相关,当前农业经营主体采用的农业技术大多数是化肥农药施用、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技术以及农作物新品种技术等,因此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上的效果会比较明显。 而农业新技术的增收效果之所以没有提高产量和品质效果的比例高,可能是因为农产品的销售收入除了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即使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保证,但如果当年市场上农产品过剩,也会对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增收效果。 不同的农业技术其对生产成本的降低程度不同,有的农业技术虽有降低生产成本的优势,但采用农业新技术本身也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可能当前农业技术还没有工业服务业技术那么明显,而且即使有好的提高工作效率的农业技术,其采用的成本可能也不是一般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能承受的。 农业新技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效果最低,这可能是因为当前农业技术的导向还是集中于促进增产增收,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还不是很多,这也表明在当前大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科技需求状况
3.2.1 科技支持和技术指导需求状况
当问到是否需要科技支持和技术指导时,246 位负责人表示非常需要,250 位负责人表示需要,有13位负责人表示一般需要,仅有3 位负责人表示不需要科技支持和技术指导,占比分别为48.05%、48.83%、2.54%、0.59%(图2)。 总的来说,几乎所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都表示需要科技支持与技术指导,可以看出当前新型经营主体对科技支持和技术指导的需求还是比较迫切的。
3.2.2 科技服务内容需求程度
当前农业科技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动植物新品种、栽培(饲养)管理技术、病虫防治技术、农业机械服务、市场销售信息、农药化肥施用技术、农业政策传达等。 其中市场销售信息、病虫防治技术和农业政策传达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需政府部门提供的农业科技服务,在所有农业科技服务中需求程度排在前三位(图3)。
在512 位受访者中,需要市场销售信息支持的有252 人,所占比例为49.22%,在所有农业科技服务需求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当前农户进行农产品生产的目的主要是进行市场销售,作为面向市场的理性经济人,只有将生产的农产品顺利地以满意的价格销售出去实现收入,农产品生产者的最终目的才算达到,因此,农产品顺利销售以实现其价值就显得至关重要。 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的双重约束,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特征明显,当期的农产品生产往往由上一期的农产品市场状况决定,而由于不能充分准确对市场信息进行判断,往往会导致农产品生产的大幅波动,“谷贱伤农”、农产品生产过剩和销售难现象时有发生。 另外,瞬息万变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也难以靠个人力量找到可靠、稳定的农产品收购主体,且交易成本巨大,因此,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服务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迫切需求。
需要病虫防治技术方面支持的有247 人,占48.24%,在所有的农业科技服务需求中占比仅次于农产品市场销售服务。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的日益严重,农作物病虫害问题也日益多发,对农业生产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 加之由于缺乏专业的具有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过量不合理使用农药现象发生频繁,不仅使得各种病虫的抗药性随着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不断增强,防治效果不理想,而且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因此,当前农业生产经营者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需求较为迫切。
有211 人需要农业政策传达方面的指导,占41.21%,在所有的农业科技服务需求中排在第三位。 由此可见,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相关农业政策信息的需求较为迫切。 这主要是因为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影响重大。 随着国家对农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支持力度的加大,政府出台了各种促进三农发展的政策措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及时掌握国家农业政策相关信息,既可以更好地把握国家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农产品市场相关信息,又可以积极响应国家的农业政策,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更加符合政府政策导向,以争取政府的支持。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够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各种农作物新品种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得以应用和推广,对提高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是非常必要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样本统计显示,有195 位受访者需要动植物新品种方面的支持(占38.09%),可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动植物新品种的需求也较大。
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作物的质量和种植方式,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512 位受访者中,有175 位受访者表示需要栽培(饲养)管理技术方面的支持,占到样本总数的34.18%;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化肥农药在促进农作物产量提升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由于缺乏科学的施肥施药技术的指导,化肥农药盲目不合理使用的问题严重,既达不到应有的增产效果,也导致了农业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侵蚀了农业生产的利润空间,同时还带来了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在512 位受访者中,有136 位受访者表示需要化肥农药施用技术的支持(占26.56%)。
农业机械化指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机械代替手工和畜力作业,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大规模生产。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意义上来说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占据核心地位。 农业机械装备作为具有科技含量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具,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机械化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在512 位受访者中,有121 位受访者表示需要农业机械服务方面的支持(占23.63%)。 另外有6 位受访者回答的是其他(占1.17%)。
3.3 农业科技服务供给的主体
3.3.1 提供科技支持的主体
通过调查发现,83.59%的科技支持是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提供的,地方政府部门次之,占样本总数的55.86%,农业技术协会占样本总数的33.98%,农资经销商占样本总数的22.46%,农业企业占比为16.41%,农业科研院所∕大学占比为7.62%(图4)。
3.3.2 农业生产技术或服务的来源
在调查中也发现,各级推广部门是农业生产技术或服务的主要来源,占样本总数的79.69%,农业技术协会等中介组织次之,占样本总数的42.58%,农业科研院所∕大学占比为31.45%,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和聘请技术专家占比较为接近,分别为20.70%和18.75%,经销商占比最少,为11.91%。
总体来看,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相关农业中介组织是提供科技支持的主要主体,在农业科技支持和技术指导中占据较大地位。 市场化主体农资经销商、农业企业和农业科研院所∕大学等主体提供的农业科技支持仅占较小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农业科研院所尽管在农业科技支持主体的选择中所占比例较小,仅占7.62%,但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取农业生产技术或服务的来源中所占的比例则较大,为31.45%。 另外,调查中也发现,在问及调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最希望得到哪些技术主体提供的技术服务时,回答为农业科研人员指导的占比最高,为56.84%(图5);回答为农业推广部门指导的次之,为42.19%;回答为农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和中介聘请技术专家指导的占比较少,分别占比为6.25%和4.30%。 由此可见,农业科研院所∕大学作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对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农业科技支持和相关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3.3 农业科技服务咨询主体选择
当问到如果您遇到生产技术难题,最先是对哪个部门寻求帮助时,受访者中选择向农技推广人员寻求帮助所占的比例最大,为55.86%;其次是选择向区农业负责部门寻求帮助,占比为32.23%;再次是选择向农业科研院所的专家寻求帮助,占比为14.06%;最后是向农资经销商、农业行业协会寻求帮助,占比分别为5.27%、5.08%;通过寻求其他渠道解决问题的占2.34%(图6)。 由此可见,农技推广部门、政府农业负责部门以及农业科研院所是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寻求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的主渠道,这也基本对应了当前提供农业科技服务的主体。
总体来看,当前由传统的政府主办的农技部门这一单一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还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科研院所∕大学在农业科技支持和相关服务的提供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推动由政府主导的单一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模式向市场化的多种服务主体开展的多元化推广模式转变,结合农业生产主体现实的农业科技需求,不断在农业科技服务的模式、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以更好满足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实际农业科技需要,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3.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渠道的选择
农业科技信息是农业技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渠道制约着农业科技推广的普及程度和效果。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不仅是农业新技术转化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过程。 因此,农业科技推广和采用的过程也就是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和扩散的过程。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渠道主要有农业科技推广员、亲朋好友邻居、村干部、宣传资料和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 通过调查发现,83.40%的受访者是通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了解,46.48%的受访者是通过宣传材料了解,32.81%通过村干部介绍,27.54%通过报纸、杂志、期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16.80%通过亲朋好友相邻介绍,选择其他方式的为0.98%。 另外调查也发现,有76.69%的受访者认为农业科技人员的现场指导是最可靠的农业科技信息获取方式,其次为由相关部门提供的宣传资料以及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媒体等方式,占比分别为19.87%和4.86%。
总体来看,尽管大众传播媒介在农业经营主体接触、了解农业科技信息方面功不可没,但是农业生产者在判断信息是否可靠、进行技术采用决策时,往往还是依靠人际传播,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农业生产者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主渠道和最可靠方式,这也从侧面表明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农业技术推广员提供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受到广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信赖。
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采用决策的影响因素
当问及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原因时,样本统计分析显示,57.62%的受访者采用农业技术时主要考虑新技术对农业生产有无增产作用,选择新技术是否有利于节约劳动力的占52.54%,选择新技术是否可靠的占43.95%,另外采用新技术的成本也是新型经营主体采用新技术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占比为41.6%。 选择自己是否有能力使用好和看别人是否准备采用的受访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16.6% 和2.93%。 由此可见,农业技术是否增产、是否节约劳动力、技术是否可靠以及采用新技术的成本等因素成为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于采用农业新技术的驱动因素的调查中,示范户用得好占比最大,为51.56%,农技人员指导后觉得技术好的占比次之,为50.98%,自己主动采用的占44.53%,受广告、推销的影响的占17.38%,政府部门强制推广的占11.13%,其他情况占8.01%。 由此可见,示范户用得好、农技人员指导后觉得技术好是影响农业经营主体新技术采用的主要因素。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农业技术的示范和农业技术人员的推广对农业经营户采用农业新技术具有重要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科技示范户是农业新技术的现实应用者,也是农业经营主体的同行,其采用农业新技术后对新技术的评价对农业经营主体来说更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因此也最能激励农业经营主体采用新技术。 而农业技术人员作为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专家,其对农业新技术的推荐意见更具权威性,因此也会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农业新技术产生积极影响。 另外,作为拥有农业生产经验的农业经营主体也会基于自身的农业生产经验作出对新技术有效性的判断,自主决定是否采用农业新技术,因而自己主动采用农业技术的经营户占总样本的比例也较高。
关于不太愿意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原因,样本统计分析发现,缺少资金是主要因素,占样本总数的53.91%,担心新技术的风险和技术复杂、掌握难度大这两大因素占比较为接近,分别为37.50% 和35.55%,生产规模小、使用新技术影响不大占比为28.91%,新技术对自己农业生产帮助不大占比最少,为14.84%。 由此可见,资金缺乏、担心新技术的风险以及技术复杂不好掌握是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技术采用的主要因素。
当问及当前农业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提供中有哪些方面最需要改进时,56.64%的受访者认为农业新技术要适用于生产实践。 47.66%的受访者认为农业新技术要容易被农民掌握。 认为采用新技术后,技术咨询服务要跟上和农业新技术要稳定有效的受访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7.11%和34.77%。 技术指导、培训要配套也是新型经营主体较为关心的内容,占比为32.03%。 受访者认为技术服务的次数要增加的占比为18.16%,推广人员综合素质要提高的占比为11.52%。 由此可见,针对农业生产现实的技术需求开发出适用的农业新技术至关重要,此外开发的农业新技术应能够让农民易于掌握,从而方便应用和推广。 另外,技术咨询服务,技术的稳定性有效性以及技术采用后配套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也是农业经营主体比较关切和迫切需要改进的内容。 因此,如果这些需要改进的农业科技服务做得比较好就会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用,反之,则会成为阻碍新型经营主体对农业新技术采用的主要因素。
5 结论及对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本研究基于对上海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需求状况的调研数据,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介绍的基础上,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选择行为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提高产量和提高农产品品质是农业新技术发挥的主要效果,提高收入次之,保护农业环境效果最少。 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普遍比较迫切,农业技术是否增产、是否节约劳动力、技术是否可靠以及采用新技术的成本等因素成为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主要因素。 此外,农业技术的示范和农业技术人员的推广对农业经营户采用农业新技术也具有重要影响。 资金缺乏、担心新技术的风险以及技术复杂不好掌握是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技术采用的主要因素。 研究也发现,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技术的适用性和易掌握性较为看重。 另外,技术咨询服务、技术的稳定性有效性以及技术采用后配套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也是农业经营主体采用新技术时比较关心的内容。
第二,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地方政府部门、农业技术协会以及农业科研院所∕大学是提供农业科技服务的主体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寻求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的主渠道。 大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较需要政府农技推广部门在农业科技服务与技术方面的指导,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了解农业科技信息的主要方式,农业科技人员的现场指导也被认为是最可靠的农业科技信息获取渠道。 当遇到生产技术难题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愿意向农技推广人员寻求帮助。 市场销售信息、病虫防治技术和农业政策传达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需政府部门提供的农业科技服务。
5.2 对策建议
针对研究结论,并结合上海农业科技支持体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的推广形式。 应采取相关政策措施,扩大农业科技入户服务的范围和技术指导的及时性。 相关部门在增加对农业经营主体技术培训的同时,应在技术培训的内容和针对性上下功夫,切实帮助农业经营主体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
第二,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销售及相关政策信息服务的力度。 农产品顺利销售以实现其价值对确保农户的收益和农业再生产至关重要。 应采取相关政策措施为农业生产者提供需要的市场信息,积极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同时积极做好相关的政策宣传和引导,将农业相关支持及补贴政策及时传达给农业生产经营者,增加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
第三,加大对农业科技服务及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 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投入力度,针对农业生产现实的技术需求开发出适用、稳定且有效的农业新技术,应关注开发的农业新技术的易操作性和便捷性,让农民易于掌握,从而方便应用和推广。 另外,农业新技术采用前后的技术咨询服务以及技术采用后配套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也要相应跟上。 此外,研究发现资金不足也是制约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采用的关键因素,因此,政府应在加强和完善传统农业科技服务内容的同时,积极在农业经营主体需求迫切,具有较大资金需求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满足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实际需求,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的物质和技术支撑。
第四,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运行机制。 推动由政府主导的单一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模式向市场化的多种服务主体开展的多元化推广模式转变,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 积极探索农技推广部门、高校、农业科研院所和涉农企业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协作激励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并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 应结合农业生产主体的现实的农业科技需求,不断在农业科技服务的模式、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以更好的满足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实际农业科技需要。
第五,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 高素质的农民不但有利于农业技术的采纳、农业科技支持绩效的提升,也有利于农业的科学规范经营并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在进一步对农民进行专业化、系统性培训的同时,应适应上海都市绿色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积极探索对农民进行精细化管理,使农民真正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