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研究与实践

2020-10-25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标语篇立德

张 慧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吉林吉林132013)

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文化自信” 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要的思想心理保障,是党提出的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 “文化自信” 首先要具有文化意识,高中英语教学因其性质和特点,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有着特殊地位和作用。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内容;英语作为一门课程,具有传递文化的作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因其广博的特点,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就要探索主题语境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文化意识培养策略,落实立德树人文化方面的教育任务。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课程承载着国家意志,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通过课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提升道德修养,体现在英语教学中就是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教育,发挥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让中华优秀文化成为中国人的价值灵魂。当前的国际形势又迫使我们在突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意识,对其他优秀文化具有包容性,学习、借鉴外国文化的精华,要确保学生明确自己首先是中国人,具有爱国心,同时,还要要求他们具有全球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性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在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语言能力是基础、文化意识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

既然文化意识是价值取向,立德树人任务重点就应该落实在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意识的培养。《课标》指出: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民族意识还要有全球意识,既要有 “中国心” ,还要有 “全球脑” 。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有能力和担当去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落到实处。

在全社会关注高考、关注学生高考成绩的情况下,只有课程标准还不行,如果评价体系不改,考试不改,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无从谈起。

2020 年1 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体系》),高考评价体系由 “一核四层四翼” 组成。 “一核” 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 “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 “四层” 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 “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 ; “四翼” 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

该评价体系中 “一核” ——高考的核心功能,实现了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转变 “四层” ——高考的考查内容,其中的第一项就是核心价值,具体内容是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为落实《课标》和《体系》要求,我们有必要采用适当策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文化意识培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师生大多没有认识到文化意识培养和树立的重要性,忽略了英语语言既有工具性还有人文性的特点等现象。一是教师普遍忽略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他们将英语教学等同于数理化等课程,止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训练。二是教师忽略语言文化承载性。他们只关注英语的词句章等语言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化现象严重,为考试而教,忽略了英语教育的基本任务,违背了语篇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三是忽略文化教育。即使是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文章,最先被关注的是词汇、语法等,导致了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缺失,甚至偏离了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课标》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受过往经历影响较深,不能与时俱进,不重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的涉入及其具体化策略方法的研究与落实,对思想政治进课堂的要求理解实践不深入。所以,要深入探索,转变现状,解决上述问题,充分利用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文化意识培养是必要的。

基于以上分析,有必要深入探索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途径,深入挖掘基于主题语境的文化意识培养策略,充分落实《课标》和《体系》对文化意识培养的要求,同时,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融会贯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人才的基础。

二、文化意识培养的可行性

《课标》明确高中英语教学的课程内容是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个要素的整合。其中,主题语境是指每个单元都是在一个话题下安排的相同、相近和相关的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经历经验、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对学生进行知识重建、能力训练、文化意识培养。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语言教学不仅局限于语言知识的教学,学生在主题语境中对主题意义进行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核心任务。主题意义是依托语篇来呈现的。语篇是语言知识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播的媒介,融合统一了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文化理解、文化情感、文化行为、文化品格的教育,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课标》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把英语课程定位为立德树人和学科育人的课程。

《课标》中主题语境为学科育人提供了话题和语境,涵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内容,归类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人与自我涉及 “生活与学习” “做人与做事” 两个主题群下的9项子主题;人与社会涉及 “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 “文学、艺术与体育” “历史、社会与文化” “科学与技术” 等四个主题群下的16项子主题;人与自然涉及 “自然生态” “环境保护” “灾害防范” “宇宙探索” 等四个主题群下的7项子主题。

基于主题语境的语篇阅读教学可以推动学生对主题的深度学习,学生通过体验不同文化,丰富人生阅历、完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切实增强 “四个自信” ,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怀,提升文化理解素养,达到文化知识和文化行为的知行合一。

依据《课标》编写的人教版英语教材重视思想引领,突出文化意识。教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如 “铁路之父” 詹天佑, “万婴之母” 林巧稚, “导弹之父” 钱学森, “航天英雄” 杨利伟, “女排明星” 郎平等我们本国的优秀人物走入教材、走近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

展示多姿多彩的中外文化来凸显中华优秀文化,孔子和儒家思想、中国传统节日、中华饮食文化、汉字书写系统、中国文化古迹和中国古诗词、水墨画等融入到英语教材中,能够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让学生学会理性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学习和借鉴,发展其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使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为使文化意识培养落到实处,教师就要研究探索适当的教学策略,完成课程教学目标。

三、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树立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理念,利用好教科书,充分挖掘主题语境所涉及的文化知识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育人的功效,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就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知识、能力、经历、经验和新时代发展及要求,制定适当策略。

(一)糅合策略。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由一个主题意义来引领。教师要围绕主题创设真实语境,让学生在多样的语言学习活动中学习、探究显性的和隐性的文化知识,在加深文化理解的过程中完成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语言能力的训练,而不是把文化意识培养割裂于语言教学之外。语言是载体,是工具,是基石,文化是内涵,它们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只有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共振,才能达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

(二)适度策略。依据《课标》,准确定位不同年段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目标不能过高或过低,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越位也不能不到位。在语篇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忌讳过浅—过泛—过度—过偏。如在语篇分析过程中,对其中蕴含的文化知识浅尝辄止,一带而过,甚至视而不见,文化意识的培养从何而来?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就是一句空话;如果对语篇中文化的内容广度把握不住,不能聚焦主题或远离主题,过于宽泛,浪费时间的同时不利于学生对主题文化意识目标的掌握;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主题内涵过度挖掘,超出学生的认知,超出主题涵盖范围,超出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把英语课上成思想政治课,谈化了语言知识的学习,喧宾夺主,不但学科育人目标不能达成,就连最基本的语言教学目标都无从谈起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正确把握语篇主题,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语篇的价值取向,看似是对语篇的误读,实则可能误导学生终身。

(三)知行统一策略。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依赖于自己的感知。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可以让他们对语篇中的主题及所传递的人文知识有所认知,但是要想达到深层理解只靠单纯的讲解是不够的。文化意识培养的最高境界是形成文化品格,这需要他们亲自体验才能达成。读读、想想、说说、做做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既符合学习的一般规律,也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更是品格养成的基本过程。教师要晓之以理,使学生感知文化知识,围绕主题开展语篇阅读,对语篇进行深度理解,梳理其中的文化知识,通过分析与比较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知识。教师还要动之以情,使学生感受文化情感。文化绝对不是枯燥乏味的知识,学生不仅要知晓,更要理解认同,要通过赏析与汲取,认同优秀文化,领会中外文化的内涵。教师更要导之以行,践行文化行为。学生通过认知与内化,加深文化理解,亲身体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文化品格。教师要通过文化滋养,沁润学生的心田,使其达到知行统一,成为学生文明素养的一部分,使其受益终身。

四、举例分析

以《英语》必修第一册第五单元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 中的Reading and Thinking 为例,基于主题语境的语篇阅读教学围绕主题设计语言学习活动,在完成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目标的同时进行文化知识的有机融入,提高跨文化意识,拓展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

主题语境:人与社会——文化与历史

语篇类型:说明文

语篇标题: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教学目标:

获取文中有关汉字发展演变的事实性信息;

了解说明文的宏观结构;

通过显性的信息概括、梳理、整合汉字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获取相关的文化知识,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以上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 三个阶段的主题语境下的语篇阅读,提升阅读技能。围绕主题设计语篇教学环节,把文化意识培养糅合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课下开展与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文化无处不在,甚至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汲取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吸取文化精华。加深对文化理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通过亲自参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跨文化沟通,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表1

五、结语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语篇阅读教学通过糅合、适度、知行统一等策略,能够实现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教师要通过将他国先进文化与我国优秀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文化意识,坚定 “文化自信” ,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 “语言育人” 的教学目标。

当然,文化意识培养只是《课标》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要求体系。因此,教师要要从国家人才培养角度和高考评价角度,将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具体化于高中英语教育教学中,因为立德树人不能只是国家的教育目标,更应该是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的具体教育教学任务,教师应将其细化到学科教学中,落实到语篇阅读教学的各环节当中,以核心价值观为轴、主题为引领、语篇为依托、语言知识为本、活动为途径,这个教育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课标语篇立德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