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语文课堂最美的声音
2020-10-23崔丽
崔丽
摘要:创新朗读方法,提高朗读兴趣;创新评价语言,感受赏识快乐。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能力,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最美的声音。
关键词:创新方法;评价赏识;彰显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7-0055-01
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什么?是响亮的问候声?是哗哗的翻页声?是刷刷的书写声?是磁性的授课声?——不是,都不是!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良好语感最直接的来源方式在于朗读,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书声琅琅的课堂,朗读,才是语文课堂最美的声音。
然而,回想我平常的教学,虽然我极力想带动孩子们读,充满激情和期待地带读,换来的却是学生稀稀拉拉的细小声音。是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还跟不上吗?出现这种现象不能只在学生身上找原因,我不禁反思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可曾以过多的分析、讲解替代了朗读!可曾卓有实效的、一贯的进行过朗读训练!是啊,我恍然大悟,是我让学生读得太少了,没有能够坚持长期的朗读训练。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管是在哪个学段,朗读教学应该有意识的一贯坚持。
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能力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摸索,在实践中,我发现了两大秘诀——
秘诀一:创新朗读方法,提高朗读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确,学习任何技艺,离开了“兴趣”两字,肯定难以成功。在课堂上,要注重朗读的形式,改变单一的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丰富朗读形式,增强趣味性,让学生感觉读而不厌。
1.赛读。
在教《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我为了引导、鼓励学生朗读,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比赛读书?”“愿意!”“好!不过老师在课前已经朗读了五遍,如果现在就与你们比赛朗读,太不公平,这样吧,你们先认认真真地读三遍,再和老师比赛,好不好?”“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学生都有一种好胜心,为了想把老师比下去,人人读得卖力,个个读得入情。
2.擂台读。
每天利用开课前五分钟,我都为学生摆开朗读擂台,先请一位学生朗读前一天学的课文,然后说:“这位同学读得真棒,请他站到前面的擂主席上来。如果有同学读得比他还要好,那么第一位同学只能下去,由第二位同学继续守擂。”采用如此“打擂法”,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往往是一个比一个读得精彩。
3.“开火车”读。
初读一篇新课文时,不要怕学生读不好,要给每个学生读的机会,用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句,读得好的同学声情并茂,朗读水平差一点的同学就鼓励他读准、读通,还可以要学生来指挥“火车”往哪开,这样,参与面广,学生兴趣也很浓厚。
秘诀二:创新评价语言,感受赏識快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儿童尤其喜欢鼓励和赞美,如果老师能在学生的朗读上进行恰当的点评,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朗读效果。
1.机智幽默评价语。
课堂教学充满着各种发展、变化,始料不及的情况对教师来说都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因势利导采用幽默风趣的评价,临时巧妙应对,这样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教学《雷雨》时,在学习“雨后”一段时,我说:“雨后的景色这么美,谁能美美地读一读?用你的朗读带大家去感受雨后清新的空气吧!”一名学生读得尚可,我又说:“读得不错,但他刚刚把大家带到窗户边上,谁能再把大家往窗户外边带一带?让我们好好闻一闻雨后大自然的香味儿吧!”同学们笑过之后,又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朗读之中,一次比一次读得好。机智、诙谐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2.公正合理评价语。
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朗读,我们要摆正心态,既不要期望过高,求全责备,又不要漠视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一味称赞。要针对学生的朗读能力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朗读学习中来。
如在教学《识字一》时,这是由八个四字词语组成的一篇春天的韵文。学生读得拖腔拉调,没停顿,没感情,但很整齐、响亮。我并没有大声呵斥:“怎么搞的,连几个词语都读不好?!”而是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去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感悟春天的灿烂,把这篇韵文读美、读好。这样恰当地把握朗读评价语言的“度”,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朗读效应。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朗读能使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语文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但愿我们的语文课堂书声琅琅,字字句句,渗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