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服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的策略

2020-10-23秦徽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5期

秦徽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得不到父母关爱,性格和心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直接影响到身心的健康发展。只有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爱下,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走向自信,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父母之爱;师生之爱;社会关爱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4-0046-01

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大批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留下子女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情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性格和心理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和教育的问题。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自卑感。通常表现自闭、不愿与人相处、自暴自弃,缺乏自信。直接影响学业成绩和身心的健康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农村教育的热点话题之一,大量的实践研究证明要从根本上消除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让他们在成长道路上处处感受到“爱”才是关键。

1.父母之爱 告别自卑

我曾经对一所村校进行问卷调查,全校182名学生,留守儿童98名,其中父母亲一方在家抚养的是23名,父母亲全部外出打工的75名,父母亲都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出现自卑心理问题明显高于父母亲单方在家抚养的留守儿童。主要原因是他们长期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形成“隔代教育”一部分老人过分溺爱孩子,一部分老人只能管孩子吃的饱穿的暖,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大部分老人也是力不从心,无法同孩子进行心理沟通,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任何爱所无法取代的,留守儿童对爱的极度渴望。无法享受到父母引导和帮助,常常产生自卑心理。如何预防留守儿童产生自卑心理,作为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虽然不能陪伴孩子,但是对孩子的爱绝对不能缺失。信息时代的今天,智能手机给感情传递提供了方便,通过视频电话与孩子分享成功的喜悦,孩子可以时刻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仿佛一直陪伴在身边。父母关爱孩子,孩子理解父母,父母与孩子沟通时期望值不能太高,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制定可行目标,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遵从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能总把孩子成绩挂在嘴上,切忌拿别人家的孩子优点与自己孩子不足相比,作为父母更为可贵的是要学会倾听,更多的是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受到委屈向父母倾诉的时候,父母应鼓励孩子“孩子,不要怕,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行!”这些话语将激励孩子,找到自信勇敢前行。

2.师生之爱 走向自信

李镇西老师的《爱心教育》一书中说到“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句话一直震撼着并指引着我。因为,你为孩子付出多少爱,你就会收获多少爱。每一位孩子的内心都渴望得到老师真诚的爱,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学校教育中的特殊群体,更需要得到老师特别的关爱,做孩子的“好朋友”、“知心人”,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既要对他们加强学习上的指导,又要进行情感上的关心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自卑,走向自信。学校对留守儿童实施师生“结对帮扶”,教师扮演“代家长”角色,设立“留守儿童亲情专线”,“留守儿童家长微信群”“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老师和家长及时沟通,家长也可以第一时间聆听孩子心声。

留守儿童李同学家境贫寒,学习成绩一般,课间不愿意和同學一起玩耍,常常一个人坐在一边默默地看,显得非常孤独,发现后我及时和他谈心,他告诉我家里穷,每年只有在过春节的时候才能和父母聚一次,平时父母也很少给他打电话,爷爷奶奶年龄大了,对他学习也是爱莫能助,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不好,别的同学看不起他。原来他用自己的短处和别的同学长处相比严重缺乏自信,一直被自卑心理所笼罩。得知这一情况我耐心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和其父母沟通,教育他要理解父母,父母永远是爱他的。鼓励他有困难可以利用学校“亲情热线”及时和父母沟通,为了尽快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内成立“学习小组”把他安排在成绩优秀的学生一组,我利用课余时间给他“开小灶”。用心捕捉他的“闪光点”,一次美术课上我发现他画了一幅非常漂亮的画,我特意将他的这幅画贴在学校的黑板报上,开始同学们都感到很诧异,随后便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此时的他也露出了久违的微笑,我安排他为美术课代表,同时负责和几位同学出班级的板报,学生都称他为“小画家”。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进步,得到了同学的赞赏,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聪明才智也得到了正常发挥,真切地感受到集体温暖,师生之爱让他告别自卑,走向自信。

3.社会关爱 快乐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社会这个大家庭带来的温暖。假期他们离开学校,没有父母的陪伴,感觉到孤独,这时候需要社会的关爱,社区应充分发挥“留守儿童工作站”的职能作用,充分利用好公共教育资源。向留守儿童家长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建立“爱心妈妈(爸爸)”值日制,安排富有爱心且有教育经验人士值守“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随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生活,成立学习兴趣小组,鼓励教师或志愿者指导他们学习。经常组织他们到图书馆、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参观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各种竞赛,给他们提供自我展示机会,

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爱下,走出孤独和忧郁,告别自卑,走向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漓江出版社,2014年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