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的几点尝试
2020-10-23綦希
摘要:法治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应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凭借学科特点,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通过多种途径渗透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学科蕴涵着丰富的与法治教育相联系的内容。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法治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法治文明、公平正义、恪守规则等方面的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关键词:初中语文;法治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7-0029-01
1.找准“渗透点”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法治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治教育工作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思想教育法治渗透才能直透心田。例如在讲授《秋天的怀念》时,教师是这样找法治教育渗透点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请大家看作者简介。除此之外你对他还有哪些了解?老师帮同学们搜集了一些资料。他是一个残疾人,可以想象他克服了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才有了如此大的成就。同学们,残疾人并没有被社会所抛弃,《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保障、无障碍环境和法律责任做了明确规定。《残疾人教育条例》对残疾人的教育做了明确规定。我们学校有极个别同学就是残疾人,但是他们从小学起就在我们学校享受随班就读的待遇,和大家一样接受义务教育。将来他若想上大学也是有保障的,乃至就业也有相应的法律保障。残疾人的各项权利有了这些法律加以保障,我相信,只要努力,残疾人也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又如在《最后一课》中,除了正常的教学要求外,教师还结合课文,让同学们体味其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了解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又比如在《木兰诗》中,我们引导同学们在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也能够去拓展延伸,去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相关规定,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讓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国家安危,匹夫有责,依法兵役登记是一种责任,参军是一种光荣。
2.把握“渗透时机”
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治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例如在教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时,教师是这样设计最后的拓展环节的,“学完了这一课,大家想想叶圣陶的文章为何大受欢迎?在叶圣陶的作品中易读性是一个显著特征。他把文章看作是读者与作者交流的工具。文中第三自然段中提到“其实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可见,叶圣陶先生非常注重使用普通话,这不是一个小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第五款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语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也就是说,学说普通话是有法律依据的。为了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每个国家都需要有一种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能使用的语言文字,这就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那将更有利于国家的团结和各民族的发展。同时,公民也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因此,我们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不仅能够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情,作出更大贡献,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3.采用科学合理的“渗透方式”
法治教育法治渗透应该是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的,应该是无处不在的,但同时又是完美融合于日常教学之中,不会让学生们觉得突兀呆板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可以在课文导入时渗透法律常识,在词语积累运用时巧妙渗透法律知识,可以在课文讲授中进行法律渗透,此外还可以在课外阅读和写作中渗透法治教育。
总之,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方式是多样的,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科学合理的渗透方式能使语文教学与法治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因材施教、寓情于教,能够帮助我们事倍功半,取得了最理想的教育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姚运用好手中的课本,运用好语文这个课堂,教材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在带领学生去领略语文之美时,同时完成法治教育,帮助他们懂法、守法,树立正确的法治观以及人生观!
作者简介:綦希,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