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真有恐男症吗
2020-10-23
生物學家们认为,动物界雄性杀婴行为的根本原因,是该物种的社会结构和生殖策略。人类作为高级灵长类哺乳动物,早就脱离这种野生动物的社会结构和生殖策略,但对成年男性的恐惧感也会在一小部分人的基因中流传下来,形成先天性恐男症。
近期,一系列杀妻案及女性受害案让一些网友纷纷表示自己都“恐男”了。那么,世上是不是真的有恐男症?
哺乳动物的先天性“恐男症”
动物界中,幼崽对成年雄性的防范意识很强烈。如非洲狮群中的幼狮在陌生雄狮靠近时,会马上躲到父亲的身后寻求保护。这是因为陌生雄狮会将它们杀死,以防它们占用狮群资源。
生物学家们认为,动物界雄性杀婴行为的根本原因,是该物种的社会结构和生殖策略。
如叶猴等灵长类哺乳动物,雄性动物可能为了与雌性动物交配而杀掉其幼崽,迫使雌性动物提前结束哺乳期,进入发情期。人类作为高级灵长类哺乳动物,早就脱离这种野生动物的社会结构和生殖策略,但对成年男性的恐惧感也会在一小部分人的基因中流传下来,形成先天性恐男症。
导致恐男症的后天因素
在2017年出版的《精神疾病案例诊疗思路》中,把恐男症定义为一种特殊且少见的性心理障碍,临床表现为不敢接触男性,遇到男性退避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有些儿童天生就有恐男症。
另外,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拐卖、猥亵儿童等社会问题,家长们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通常会告诫孩子外出时警惕陌生成年男子。一部分孩子在长期“恐男教育”引导下,会产生过度防御机制。如果孩子的生活环境中可接触的成年男性较少,那他们对成年男性产生的排斥心理就会格外强烈。
此外,恐男症的成因中更多见的是创伤性事件,包括性侵犯、家庭暴力或虐待。女性由于两性的生理差异,更可能成为性侵、家暴的受害者,且难以摆脱这种局面。
负面事件使恐男症越发严重
有时人们不需要亲身经历创伤性事件,也会产生心理创伤。2019年一项研究显示,浏览网络上的暴力事件新闻,会对人们产生影响。研究者用3年时间跟踪了4165 个用户发现:暴力事件的新闻报道之后,一些没有亲历暴力事件的人也会产生心理创伤。不仅如此,人们看到的负面新闻越多,出现的痛苦心理就越严重,然后又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负面新闻,形成“集体创伤”。
而这种“集体创伤”对女性的伤害更大。有研究组对60名(30名女性,30名男性)参与者进行了压力测试,测试期间让参与者们阅读负面新闻或中性新闻,结果发现女性对负面新闻的压力反应更大。这是由于女性除了确保自身安全,还要养育后代并确保后代安全,因此女性天生富有更强的同理心。
另外,女性对负面新闻的记忆力也明显比男性好,因为优先记住潜在威胁,能够使女性自身及其后代得到有效保护。久而久之,这些负面新闻就会使女性的恐男症越发严重。如何减少恐男症对女性的伤害?女性应当多回忆身边那些正面的男性榜样,要清楚男性确实有好有坏,但好人总比坏人多。同时,男性不要让自己的极端言行伤害到女性。
(《中国青年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