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区共建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务机制研究

2020-10-23符碧云陈巧英

教师·中 2020年7期
关键词:共建共享青少年

符碧云 陈巧英

摘 要:我国现有的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方法主要在学校实施,而这一群体的身心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通过高校社区共建的方式,可以弥补青少年课后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口。文章以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与金山区张堰镇共建立项活动为例,探索了“校—区共建”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务机制。

关键词:共建共享;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务机制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1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0-0014-02

一、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改善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国家体委自主制定并颁布了第一套学生体质测试标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样的,他们容易产生过激的冲动、萎靡不振、厌学、自卑等心理健康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青少年面对的身心健康问题具有阶段性特征,一方面需要其自身学会自我调节,另一方面更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怀。

我國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阵地主要是学校,青少年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非常被动,大多数以教师讲授式的考查课形式来进行。同时,大多数学校只关注学生在校时的心理健康工作而忽略了学生离校后的心理建设。因此,弥补现有社区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不足的缺陷,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高校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他们除了可以参加科研和教学活动日常工作外,还可以参加社区各类实际工作,如担当咨询顾问、提供技术支持、进行策略研究等。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社区资源共享成为时代潮流,谢涛和江山(2014)提出把高校教学资源引入社区,让专业的教育资源为社区提供开放式的教育模式,一方面社区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平台,另一方面高校为社区注入了新鲜血液。林移刚和邓晓梅(2017)在解决外籍居民在华归属感不强的问题时,认为应把高校力量引入国际社区,形成高校社区资源共建共享,利用高校科研资源为社区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中外融合的和谐社区。除此之外,公共体育服务、社区文化建设、高科技产业等领域在校地合作中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把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融入社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服务中,以填补青少年群体在社区的心理健康教育空白。以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为例,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师生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与张堰镇社区服务中心展开共建共享立项活动。如今,双方的共建活动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机制的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高校社区资源在共建中共享

高校和社区有着各自的资源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双方应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协同发展。

高校是人才辈出的阵地,同时也是适合进行科学研究的园地。从志愿服务经验上来看,学校团委常年致力青年志愿者服务,校内师生参与过敬老院、幼儿园、社区赛事和会展会议等公益事业。在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上,我校心理咨询室成立于2006年,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学校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之一。从教学设施上看,高校的教室、实验设施、图书馆、运动场所、心理咨询室等能够为社区提供空间资源。

社区在建设过程中除了要有必要的物质支持外,还要有精神文明。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务机制的研究对专业性要求较高,需要工作人员具备心理咨询技巧、团体辅导能力、心理学专业素养、心理活动策划能力等。在社区中,完全具备以上能力的人才存在很大的缺口,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是不容忽视的社区管理工作,高校则能够很好地契合社区的这一专业缺口。首先,是在环境资源上,社区拥有一个很好的社会实践平台,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理论在这里付诸实践,完善自己的专业,丰富自身学识。其次,是组织资源,社区的服务对象是居住在社区的人群,而组织的形式往往是活动,大学生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培养组织、策划能力,把丰富的社区文化资源吸收到校园中并转化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三、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务机制探索

(一)“校—区共建”中硬件资源共享

社群青少年的文化需求在持续增长,相对高校来说,社区的文化资源更新速度较慢。高校合理共享一些硬件资源能够为社区的青少年带来不少便利。自“校—区共建”项目成立以来,我校面向张堰镇社区青少年开放图书馆。这一举措增进了学校和社区青少年间的交流,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为他们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在体育设施上,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惠及社会,服务民众”为宗旨,本着“在开放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提高”的方针,充分整合体育场馆资源,让广大市民利用学校体育场馆,实实在在地获得高尚娱乐、健体和精神享受,使全民健身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的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所向张堰镇周边居民免费开放。

但弊端也有: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阶段,他们在学校学习的压力需要得到缓解,但受场所的限制往往无法进行一些团体性的运动。

(二)“校—区共建”中人才资源共享

由我校和张堰镇社区活动中心共同搭建的青少年身心健康活动室的主要功能是给青少年群体提供一个咨询、活动、阅读的空间,给我校学生提供实习平台。工作室的值班人员主要是来自我校的学生志愿者,这些学生志愿者大多数是心理协会的成员,他们接受过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培训,能够为中小学生提供一定的朋辈咨询服务,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提供课后的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活动室主要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做好对本校学生及张堰镇周边中小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一方面,通过教育与宣传,提升学生对性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向部分学生提供性心理咨询与疏导。学校建有完善的运动场和心理咨询中心,也有可容纳300人的报告厅及学生社团活动中心,在硬件方面可以满足教育与活动的需要。

每年新生入学后,学校便开展体质与心理普测,并开展青春期性心理与生殖健康讲座,举办防艾主题宣传、运动会等活动。学校志愿者还积极参与了金山区防艾志愿宣传等活动。除此之外,我校每年定期为金山区范围内中小学提供志愿体质监测服务,志愿服务小组由艺术学院215名学生、护理与健康学院120名学生组成,共计服务25天、约8万小时,服务金山区中小学生48 401人次。

学校通过在社区建立实习平台,不仅给社区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对自己的能力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校—区共建”中教育科研共享

建设良好的社区环境能够给社区居民带来愉悦的体验,让大家形成一种社区自豪感。在这里,高校可以发挥自身的教育科研优势,通过科学调研,给社区的设施引进提供参考意见,对社区的规划布局进行合理设计,使得社区公共设施更合乎常理,让有限的公共资源更加科学地加以利用。

在青少年身心健康板块建设当中,我校与张堰镇社区共享心理健康、护理健康、艺术等专业的教育科研资源。在心理健康专业上,我校为张堰镇社会工作者开展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培训讲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虽然青少年身心健康工作室在稳步推进当中,但是在“远水救不了近火”的情况下,社区需要有心理健康知识背景的人员来及时化解眼前困难。

在护理专业上,护理学院为社区的青少年及其他居民開展了以“救在这里”等为主题的紧急救护培训。应急救护是中国红十字会的传统工作和法定职责。“每一个家庭,至少有一名成员参加过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每一个灾害、事故现场,都有红十字救护员在参与急救”,这是中国红十字会对应急救护工作的宏伟愿景和不懈奋斗的目标。在艺术专业上,艺术学院教师志愿者定期为青少年残障人群开展绘画、书法、手工、陶艺与雕塑等艺术课程指导,给残障人士提供展示自己、培养兴趣的机会,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让他们树立阳光的心态,更好地生活。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区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务机制的建设在高校的支持下稳步进行,这一项目的合作提高了社区的文化内涵。但在合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仍需改进。

首先,应该在宣传工作开展之前让大家达成共识,各方力量积极配合,为顺利合作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加快联动合作,减少在科研成果转化与实践过程中的不必要消耗。共建的项目要紧密结合当地居民的特点,这样共建的成果才能实际有效地为当地社区居民服务,打造良好的口碑效应,进而打造高校社区合作的纵向深入,形成“校—区共建”的良好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刘彩梅.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教育对策[J]. 教学与管理,2017(24):19-21.

[2]李 艺.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5):116-117.

[3]杨 丽.社区流动青少年心理行为健康服务模式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09 (8): 2076-2078.

[4]谢 涛,江 山.新形势下高校与社区共建的实践与探索[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5): 64-65.

[5]林移刚,邓晓梅.校地共建国际社区模式研究:基于重庆某高校的实践[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7(6): 53-58.

[6]邬海晔.地方高校与社区共建的措施探析[J].太远城市职业技术学报,2010(12):125-126.

[7]吴国民,李 萌,李婷婷.高校开展为社区服务的实践探索研究—以首都体育学院与北太平庄街道合作共建为例[J]. 党建与育人,2015(5):51-53.

基金项目:本文系院镇共建各类人群身心健康活动指导与矫正实验中心的探索(ZJJT2019-14-2)。

作者简介:符碧云(1992—),女,广东广州人,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陈巧英(1979—),女,江西九江人,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共建共享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