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减压联合后路矫形术治疗脊柱退变性侧后凸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20-10-23魏翀雷鸿王争荣
魏翀,雷鸿,王争荣
(商洛市中医医院骨科,陕西商洛 726000)
脊柱退变性侧后凸属于成人侧凸中较为典型的畸形病变,患者因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使相应节段的椎管发生病理改变,从而出现椎管狭窄等症状,表现出反复腰背疼痛、下肢酸痛、麻木等临床症状[1]。本科室尝试采用椎管加压与后路矫形术融合方式对23例脊柱退变性侧后凸患者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同期接受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46例脊柱单节段退变性侧后凸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0例,平均56.32岁(53~63岁);冠状面Cobb角28.98(16~57)°;病变节段:4例L1-2、5例L2-3、8例L3-4、6例L4-5。实验组中,男12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97(51~64)岁;冠状面Cobb角29.65(19~55)°;病变节段:3例L1-2、6例L2-3、8例L3-4、6例L4-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单纯椎管减压术。患者全身麻醉,取俯卧位,对病变部位进行标记,沿标记处做长约5 cm的纵切口,逐层剥开肌肉、筋膜,充分暴露责任节段的椎板、黄韧带等;而后在责任节段需减压部位椎板间开2.0 cm×1.3 cm的骨窗,之后以潜行减压清除黄韧带,沿骨窗边缘部位将内板和棘突基底内层的骨质去除干净,注意保留外板和1/2以上的关节突关节骨质。探查关节突关节肥大增生情况、椎板厚度和黄韧带清除情况;明确责任节段纤维环完整性、椎间盘是否明显突出、神经根通道是否宽敞及其受压情况、活动度;通过扩大神经管和椎管,使神经根和硬膜囊放松,达到彻底减压。术后探查神经根通道是否通畅,而后依次闭合各层创口。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后路矫形术,患者麻醉方式、体位选择、责任节段确认、切口标记等同对照组。沿标记处做8~12 cm的纵切口,贴近骨面对责任节段肌肉进行剥离,充分暴露责任节段两侧的椎板、关节突和横突及责任节段上下相邻的正常节段,并在责任节段上下各至少3个正常节段中置入椎弓根螺钉。安置临时固定棒后,对责任节段行环形切除,使其上下端彻底分离;随后置入预弯的连接棒;同时对截骨上下端进行双轴旋转矫形操作,并实施固定;采用钛网在前柱截骨间隙,钛网高度以不引起硬膜的过度牵张或短缩为度。再次探查责任节段硬膜状态是否良好、神经根通道是否通畅、神经根活动度是否良好。依次闭合各层创口,术后进行常规抗生素治疗,注意休息。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表2 两组干预前后JOA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Cobb角对比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时间;②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术后6、12个月的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估;③对比两组干预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Cobb角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后6、12个月,两组JOA评分均有明显上升,VA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实验组术后的JOA评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术后6、12个月,两组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但术后6、12个月,实验组Cobb角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脊柱退变性侧后凸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脊柱病变类型之一,手术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对侧后凸角度较大、症状较重者效果较好,能够恢复患者的腰椎正常曲度和脊柱的平衡,改善生活质量[2]。研究指出[3],单一手术往往安全性较高但远期效果较差,而联合手术的方式往往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但手术风险较高,因而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仍存在较大争议。
赵资坚等[4]对21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实施后路椎管减压融合矫形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患者术后临床指标得以显著改善,其JOA评分改善率术后18个月达69.2%,且其侧凸Cobb角及腰椎前凸角得到了明显纠正,认为脊柱退变性侧后凸往往伴发有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等病变,建议进行联合手术。耿晓鹏等[5]也指出,减压融合矫形的联合手术是治疗脊柱退变性侧后凸的有效方式,但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患者疼痛度高,术前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
本文结果显示,实施联合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及Cobb角纠正角度优于单独进行椎管减压术的对照组患者,但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治疗具有更大的创伤性。作者分析认为,由于脊柱退变性侧后凸病情迁移、类型复杂,且多伴发各类并发症,单纯的减压术只能短时间纠正临床症状,但无法达到长期效果,因而还是建议在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前提下,对能够耐受联合手术的患者实施联合治疗,以提高其预后及生活水平;但对于年龄较大者,手术需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标,尽量避免大型手术对患者造成无法扭转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