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区乡土树种配置调查与分析
2020-10-23王培军
王培军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乡土树种是指原产当地,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物种演替后,对当地自然条件有较高的适应性,能经受当地极端恶劣气候条件、病虫害等一系列自然灾害考验,且生长良好、可大量繁殖的树种。现在城市高楼林立,人员集聚,汽车数量与日俱增,城市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周边大量房地产和工业园区的开发,使许多原有植被遭到破坏,城市和城郊原有的生态平衡系统被打破。在高校新区建设中有效使用乡土树种,既可保持当地生态系统平衡,又能体现地方特色。
1 乡土树种在高校新区的应用优势
1.1 抗逆性强
乡土树种经过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长期选择能够存活并生长良好,表明其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在高校新区建设中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可作为校园园林绿化的骨干树种或基础树种,比引入的其它树种或高档绿化树种优势明显。
1.2 适应性强
乡土树种适应性强,管理养护相对简单,通过合理配置,能够达到师法自然的景观效果。因此,在校园园林绿化中大量采用乡土树种,降低了运输成本和栽培养护费用。
1.3 资源丰富
乡土树种资源丰富,对保持景观群落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保持校园绿化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校园生态系统、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营造舒适怡然的治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4 具有地域独特性
乡土树种具有明显的地域独特性,其花果叶形等构成的景观效果异于外来树种。使用乡土树种可使校园生态群落更加稳定,植物景观更接近于当地野生自然植物群落特征,以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心理需求。
2 乡土树种在太原学院的应用现状
太原学院地处山西省太原市,1984年创建,原名太原大学。学院汾东校区位于山西省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唐槐产业园区南端,是太原市与晋中市“同城化”建设的枢纽区域,现占地总面积91.92 hm2.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6 ℃,年平均降水量495 mm左右。春季多风干旱,冬季干冷,夏季炎热多雨,无霜期200 d.
本次高校新区乡土树种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根据学院现有资料,对汾东校区的乡土树种展开调查,同时参考《中国植物志》与《山西植物志》等有关文献资料,统计出学院已应用的乡土树种名录和学院科研基地内具有开发价值的乡土树种名录,分别见第58页表1,表2.
表1 学院内主要乡土树种
表2 科研基地具有开发价值的乡土树种
由表1和表2可知,乡土树种总计22科37属44种。其中,裸子植物5种,被子植物39种;双子叶植物36种,乔木树种29种,占乡土树种总数的66%;常绿乔木3种,占总数的7%;落叶乔木26种,占总数的59%;灌木13种,占总数的29.5%.
3 乡土树种在校园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整体规划理念
校园绿化建设既是校园基础建设的一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高校在校园绿化建设中贪大求洋、求新求异,只注重栽植存活率,而缺乏整体规划的理念。
3.2 树种单一
乡土树种在校园绿化中使用量偏少,树种单一,层次不分明,生态景观效果较差。有的草坪面积较大,在北方干旱少雨,养护成本高,生态效益低。有的校园绿化多侧重于浇水除草,缺乏专业的园林管理技术人员。
3.3 缺乏特色树种
由于现有的园林设计人员对乡土树种的生长习性缺乏了解,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乡土树种使用率偏低,有地域特色的树种更少。
4 建议
4.1 重视前期规划
在校园园林绿化中,要重视前期的规划设计,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科学制定规划方案。设计时,在了解乡土树种生态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乡土树种,发挥乡土树种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配置引进的树种,使二者能相得益彰,更好地体现景观效益。
4.2 增加乡土树种种类和数量
由于在园林绿化中大量使用外来树种,以满足人们求洋厌土的心理需求,乡土树种的使用越来越少。园林苗圃培育乡土树种的收益低,苗木种类和数量也就越来越少。需要改变设计者和大众的观念,逐步增加乡土树种的种类和数量。
4.3 合理配置
校园绿化中要重视植物群落的配置,丰富树种配置模式,提高植物群落的生态质量,使植物群落多样化,园林景观艺术化,以维持校园生态系统的稳定。如,配置对有毒有害气体具有吸附作用的乡土树种,不但能满足园林绿化的基本要求,也能对不良环境起到改善作用。
4.4 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学校在前期的规划建设中,是按照常规的园林景观设计建设的,由于缺乏园林专业技术人员,没有结合学校的具体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打造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学院整合后,随着园艺系和园林科研所的加入,园林专业技术人员增加。随着学院人才引进力度的不断加大,使汾东校区的园林景观建设突破原有的理念,营造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特色校园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