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南部栎旋木柄天牛监测与防治

2020-10-23赵海燕

山西林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天牛虫害成虫

赵海燕

(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侯马 034300)

栎旋木柄天牛Aphrodisiumsauteri(Matsushiea)属鞘翅目天牛科柄天牛属,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批认定并发布的危险性极高的栎类有害生物之一。作为一种蛀干型栎林病虫害,大多发生于天然次生林,直接危害栎类植物的木质部,造成枝条枯落,严重时整株死亡。目前,山西省天然栎类林覆盖面积为54.82×104hm2,占全国规模以上天然林覆盖面积的42.32%.山西省天然栎类林以辽东栎、栓皮栎和蒙古栎为主(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主要集中在南部林区。本着对森林的健康可持续经营原则,在对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与资源管理中,对栎旋木柄天牛污染的森林进行生态监测与病虫害防治研究十分必要。

1 监测对象的基本概况

监测对象主要在我国山西省南部,栎旋木柄天牛虫害现象比较严重的运城绛县、夏县、垣曲县以及晋城的沁水、阳城县境内。调查比较集中区域是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皋落林场、祁家河林场。其中,皋落林场总经营面积17 081.4 hm2,以辽东栎、栓皮栎、橿子栎、槲栎等栎类植物为主的栎类林地总面积12 781.8 hm2,占总经营总面积的74.83%,以幼龄林为主;祁家河林场总经营面积9 673.7 hm2,栎类林总面积7 649.6 hm2,占总经营面积的78.99%,以中龄林为主。调查区均不同程度地遭受栎旋木柄天牛的污染和危害。

自2017年,笔者对主要栎类林地内的栎旋木柄天牛的物学特性、生态学特征及危害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监测。研究发现,栎旋木柄天牛的虫害传播速度与致害面积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2 栎旋木柄天牛的习性

2.1 生物学特征

栎旋木柄天牛的1个生长周期为2 a,跨3 a.1代成虫于第1年夏季(5月至7月)产卵,产卵后直接在产卵地及周围枝干内蛀干生长,幼虫于冬季11月左右在枝干内部驻道生长过冬。第2年开春3月初至4月开始取食,取食期一般持续到10月中下旬,之后开始作蛹,作蛹后的老熟幼虫在蛹室内取食过冬。第3年,温度回暖,于3月中下旬开始,老熟幼虫继续以寄主的枝干为食,4月至6月开始化蛹,蛹期2周~3周。之后开始羽化,羽化后即可交尾产卵,产卵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平均寿命13 d,虫在生殖期可不停地交尾、产卵。

2.2 生态学特征

栎旋木柄天牛的卵多产在直径2.5 cm的枝条上,成虫在产卵前会沿枝条来回爬动以寻找合适的产卵点。经观察,多选择树皮破裂、缝隙处或者是枝条韧皮部隆起、凹陷处,也有产在枝条与树干的自然分支处。

该天牛在产卵处自然生长成幼虫,然后开始沿着枝条向上或向下钻蛀虫道。由产卵处进入枝条皮层内,纵横交错不规则地向木质部深入。蛀道可中断植物水分与养分的供应,使寄主植物被钻蛀处以上部分脱水,轻者引起枯死、风折,严重的可导致植物整株死亡。

3 危害特点

3.1 危害表现

1) 通过多年来对栎旋木柄天牛的监测以及本地区该虫害发生林地的现场调研,发现虫害范围内的林木多为整株或者半株死亡,未出现先叶后干的现象。也有个别林木枝叶被啃食,但多集中在6月左右,而且出现时间较短,一般不易被发现。

2) 栎类中幼林被危害程度相对较大,多危害胸径3 cm~12 cm,长势良好、生长健壮的中龄林,生长衰弱的林木一般不被危害。同等条件下,混交林受害率低于纯林。混交林内仅栎属植物被害,其它阔叶树均没有发生。

3) 多发生在山的中上部,阳坡重于阴坡,林缘较林间明显。

3.2 危害规律

1) 危害严重。调查区栎类虫害面积比较大,危害严重区受害株率高达40%.2017年至2019年栎旋木柄天牛虫害情况见表1.

表1 栎旋木柄天牛虫害情况

2) 传播速度快。成虫飞翔能力极强是造成传播速度快的主要原因。且雌虫在产卵期也同样可以与雄虫交尾,交尾1 d~2 d后可产卵。

3) 危害隐蔽。该类害虫多寄生在树木枝条木质部,一般不易被发现,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因长期生活在树干内部,不易受自然灾害影响,自然死亡率低。

4 综合防治措施

栎类林作为我省南部混交林的主要建群树种,其病虫害防治在森林健康经营中尤为重要。在栎类经营中除了要加强对栎类林木运输过程中的检验检疫外,还应进行综合防治。

4.1 加强栎类选优

尽可能在本地区的栎类林中进行选优,培育抗性强的优良品种。选择多种优良品种营造栎类混交林,以改善森林现有的林木结构,提高森林自我调控能力,增强森林稳定性。

4.2 强化抚育措施

在栎类林的抚育经营中,发现虫害枝一定要彻底清理,并与常规枝条分开处理。对于虫害枝,在清理运输过程中要做好防护,以避免栎旋木柄天牛再次传播。对于去掉虫害感染枝的保留木,要对其进行病虫害防治处理,并实行动态监督。

4.3 综合防治

4.3.1 人工捕杀

在成虫产卵期(5月至7月),用锤子敲击枝条上的产卵槽,人工捕杀卵粒和幼虫;或用铁丝等尖锐物从排粪孔钩杀幼虫。

4.3.2 生物防治

1) 施放寄生性天敌。目前投放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是肿腿蜂与花绒寄甲。在天牛幼虫前期或蛹期,一般是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上旬,温度25 ℃~28 ℃,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9:00~11:00 或下午15:00~18:00,按照天牛虫口数3倍~7倍的比例施放肿腿蜂。近几年,我们在林间施放携带少量白僵菌的肿腿蜂,发现其防治效果优于不携带菌种的肿腿蜂。此外,在栎旋木柄天牛幼虫期和蛹期,林间释放花绒寄甲的卵或者成虫,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 释放捕食性天敌。在林间悬挂人工鸟巢以招引啄木鸟等天牛的捕食性天敌,以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随着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啄木鸟种群数量也在增加,尤其在生境良好、天然植被丰富、人员活动不频繁的区域,这种防治办法取得的效果更好,也更加经济。

鉴于森林安全以及生物抗药性考虑,不建议采用化学防治。

栎旋木柄天牛的生命周期长,生活隐蔽,不易防治。经过几年的实践,虽然在天敌繁育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达不到规模化的生产与应用。雌雄成虫表现出的较强的吸引作用,如果能研究出栎旋木柄天牛信息素,人工合成相应的生物杀虫剂,抑制繁育,可更有效地防治栎旋木柄天牛。

猜你喜欢

天牛虫害成虫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天牛到底有多牛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