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体育教学的创新性教学路径探析

2020-10-22黄志达付剑鹏

锦绣·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创新性教学能力培养体育教学

黄志达 付剑鹏

摘 要:本文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对体育教学的创新性教学路径展开深入探讨,简要阐述了体育创新性教学的内涵,并以实现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完成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为目的,分别为其提供三点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能力培养;体育教学;创新性教学

1.体育创新性教学的内涵解析

所谓体育创新性教学,指的是以体育教学为主体,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体育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在特定的体育教学领域中,对现有的体育教学理论、技术、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整体发明、改造和创新,以提高体育教学成效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体育创新性教学还可理解为针对学生个体创新愿望、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与其相符合的创新性教学方法的一种教育实践过程。具体而言,就是体育专业教师通过运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宽阔的教学视野、前瞻性的眼光等,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在保持体育教学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致力于培养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育意识与能力的一种创造性智力劳动。这种创造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更有助于促使学生以创新者的意识与态度,去学习、观察、分析、思考和检验学习问题,在不断的学习体育知识、摸索体育知识、探索体育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从而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体育教学创新性教学路径探析

2.1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创新体育课程教学观念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的,创新体育课程教学观念,首先应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学生被动、教师灌输”型接受教育观念,积极渗透“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教育观念,将学生视为创造的、完整的个体,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教育,从教育思想观念、教学工作和教学制度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以创新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创新教育工作模式为核心,以创新体育教学制度为保障,整体推进体育课程教学观念的创新。其次,体育专业教师应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和能力,应积极主动,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创新的设计与评价过程当中,要以学生为体育教学主体地位,改变以往保守、权威和专制的教学观念。通过仔细观察不同学生的主体性特征,以不同的主体特征表现形式,来识别不同学生主体性的能力,然后在围绕不同学生的主体性能力,重点培养其学习能力,确保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体育创新性教学实施,具有较强针对性特征。此外,体育专业教师还应定期参加校内外合作举办的学术座谈会、教研教改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便于开阔自身视野,丰富教学经验,了解当下最受学生欢迎,且最具影响力、高效性的教育理念,如素质教育、生本教育、创新教育等等,以便于资深教育观念的创新,符合当代学生学习需求,且与时俱进。

2.2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创新体育课程教学方式

首先,体育专业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用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比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相关专业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教学问题情境,以提出体育知识难题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索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更有助于促使学生不断产生学习兴趣。同时,还可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大力推行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将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等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不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练习方法与运动技巧的指导,实现对学生自学、自练、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其次,因体育课大多是以身体练习为主,消耗体力较大的同时,对于学生体力、身体素质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若是不顾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过渡安排运动量,则会容易造成疲劳,产生抑制,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在体育创新性教学过程中,体育专业教师应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承受能力、抗压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再已确定学生各方面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计划,合理安排运动强度,淡化运动技术动作,培养学生自主求知意识,这样才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运动乐趣。

2.3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创新体育教学评价方式

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与评价方式,大多是以体育教师为主,根据体育教师的意愿和自主意识进行总结与评价体育课程内容完成情况与教学情况,一般很少会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评价当中,让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也很少会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所以在以學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开展体育创新性教学活动背景下,体育专业教师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还应带领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创新性教学当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师生评价与生生互评。比如在完成一节体育创新性教学活动后,体育专业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在班级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对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评价彼此的学习方式和整体表现,最后再由教师评价学生,提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表现优秀之处给予表扬等为结尾,结束整体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所获得的评价结果更全面、更合理,也更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另外,若是受课时所限制,体育专业教师还可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在网络中的社交APP,如微信、qq、微博等进行线上评价,在线上展开评价互动,评价结果与学生评优奖励和毕业结业挂钩,以形成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激励约束机制。

3.结语

总之,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体育教学的创新性教学,不仅需要体育专业教师及时更新自身教学观念,提高自己与时俱进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改变陈旧、传统且单一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采用一些符合现代学生学习需求,有利于培养新时期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还要注重改革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的单一式教学评价方式,全方位带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整体活动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体育教学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洪涛,张英.高校健美操教学“创新式”教法培养学生体育创新能力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4):536-538.

[2]杨秀芳.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77-78.

作者简介:

黄志达(1988年5月20日),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内蒙古,学历:本科,职称:讲师,毕业院校:华东交通大学, 毕业专业:运动训练与工商管理,研究方向:体育训练与教学,工作单位:南昌工学院体育学院。

付剑鹏,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工作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性教学能力培养体育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精神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的策略与实践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