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志愿服务的文化张力的思考
2020-10-22于安琪
于安琪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高校越来越注重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志愿服务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能够推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将文化建设融入到各项志愿服务当中以此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是高校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关于高校志愿服务的文化张力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文化张力
前言
志愿服务孕育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之中,也得到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滋养,充分挖掘志愿服务当中所蕴含的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了高校校园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志愿服务中的文化张力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以期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志愿服务的文化内生力
高校志愿服务的文化内生力首先体现在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伦理是一脉相承的,体现着中华优秀精神的延续,传统的中华文化精神与志愿服务都蕴涵着爱人济世的思想。另外,这边服务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理性的层面上是相通的,如孔子主张将“知”落到“行”的层面上,理学的格物致知和致知笃行的高尚行为也契合了志愿服务所体现的知与行的统一。其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立德树人,这就为志愿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
二、展现高校志愿服务文化张力的策略
(一)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坚定正信力
在当今多元文化不断碰撞和冲击的时代之下,大学生的发展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指引,在走出课堂与校园的基础上产生出对于生活和理想的不懈追求。这就需要高校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引导学生坚定正信力,从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和价值观教育。
一定价值追求的指引能够带动一个人勇往直前、努力奋斗,这就能够体现出以坚定不移和执着追求为特征的正信力。高校志愿服务能够引导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在正确的价值引领下活跃于社会需要的各个领域,增强大学生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当学生在社会中奉献自己、实践知识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况,并且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发展情况,在感受祖国繁荣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凝聚中国梦的团结力量。例如学校可以引导大学生参与到“搭建大学生社区服务平台”的活动当中,学生可以与社区委会的工作人员、居民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参加到社区创建之中,在进行志愿服务时,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施展,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另外,大学高效校志愿服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途径,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也是引导大学生前往人生正确道路的重要指引。
(二)深化志愿服务行为,涵养爱善力
志愿服务当中所蕴含的人爱和善良的情感都是爱善力的重要体现,“爱施者,人之端也”,高效志愿服务当中所蕴含的爱善精神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伦理准则。因此,高校应当进一步学生深化志愿服务行为,从而涵养学生的爱善力,使仁爱和善良的情感成为大学生的一种道德基因和自我追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的慈善理念一直是人们心中的无上美德,而高校志愿活动就能够唤起学生的爱心。例如,高校可以结合校本特色引导大学生展开关爱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可以首先对学校周围的社区以及乡镇弱势群体的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弱势群体所出现的困难以及所需的帮助等等,调研的过程也是激发起学生情感共鸣的过程。在调研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自觉地唤起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之情和帮扶之意,有的志愿者了解到了社区里的孤困儿童和留守儿童,还有的志愿者了解到了社区和乡镇的留守老人以及残疾人。接着,高校再引导学生组织成不同的志愿服务小队,通过展开联欢联谊、生活照料、心灵关爱等方式展开志愿服务活动,学生能够与弱势群体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在对弱势群体进行帮扶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将内心的爱善道德情感自觉地践行为爱善的行为,从而凸显新时代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其次,学生可以在持续的志愿活动当中不断地历练与成长,志愿服务可以将学生的实践升华为内心的德行素养,学生能够以实际的行动展开对弱势群体的帮助。
(三)突出个人价值,增强恒志力
恒志力是高校志愿文化服务文化张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带动大学生养成恒久的决心和意志以及坚韧不拔的品格。因此,高校应当在展开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当中突出学生的个性品质和个人担当,以此增强大学生的恒志力。
个人担当是个人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责任担当的精神也能够推动中華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恒志力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一个必备品质,能够带动大学生持续地展现其志愿服务和奉献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大学生需要在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当中进行不断地磨练,遭遇不同的挫折,这就为培养大学生坚忍的意志力拓展了一个新的途径。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为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捐助图书的志愿服务活动,在这个过程当中,志愿者首先需要思考活动的地点以及活动步骤,在设计活动宣传版的基础上将活动的精神更好地传达给校园里的每一个同学。活动的实施也是对志愿者能力的一个考验,志愿者需要派发宣传单并且确定固定的收书时间以及收书地点,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捐助图书的活动可以促进社会公众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参与式、体悟式的情志实践方式,志愿者能够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培养个人的担当,从服务他人的过程当中收获成就感,将担当力和恒志力融入到到志愿服务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挖掘高校志愿服务的文化张力。
三、结语
高校志愿服务为带动学生超越自我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素养拓展了一个新的途径,在高校志愿服务的过程当中突出其文化张力能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促进学生的社会实践,在时间的过程当中带动学生内化和升华德行素养。因此,高校应当以志愿服务为载体,进一步的深化志愿服务活动,融入对学生正信力、恒志力和爱善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园园.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的现状与反思——以安徽省高校为例[J].高教学刊,2020(21):1-6.
[2]冯皓,高晓玲,钟清琪.高校志愿服务与社区公共服务融合的路径研究——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4):93-94.
[3]王玉玫,陈丹阳.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机制与管理创新探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0(07):34-36.
[4]韩超峰,曹文菊.高校志愿服务品牌化建设路径研究——以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为例[J].才智,2020(1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