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将首探火星:中国太空探索走向深空
2020-10-22
“在深空探测上,中国应该飞得更远,中国也有能力飞得更远!”
新一轮深空探测的科学浪潮已悄然兴起,这其中怎能少了中国的身影呢?
近日,在山东举办的2019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學家欧阳自远在报告中透露:中国将于2020年探测火星。探测器将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他还表示,此次中国将通过火星卫星、火星着陆器和火星车联合探测火星,目前火星车已经准备好。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引发广泛关注。
据统计,人类历史上探测火星已有45次,但成功的只有18次,成功率仅40%。曾有人这样比喻:让探测器在火星精准着陆,相当于从巴黎击出一只高尔夫球,落在东京的一个洞里。此前,只有美国在一次火星任务中同时完成“绕”和“落”,欧洲曾两次尝试“绕”和“落”,最终都没有成功实现“落”。虽然火星探测的难度非常大,但中国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欧阳自远院士当日透露,目前我国已完成火星探测轨道设计、测控通信、自主导航、表面软着陆等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为自主火星探测奠定了技术基础。
另据报道,2020年可能是史上最密集的火星探测期,除了中国,还有美国计划发射新型火星探测车,欧空局计划发射ExoMars火星车,印度、阿联酋计划向火星送出探测器。
之所以选择明年,是因为地球距离火星近点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点则超过4亿公里,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是365天,而火星绕着太阳转一圈大概是687天,只有地球与火星夹角为70°时发射探测器才能如期抵达火星——而这个机会窗口,每隔26个月才有一次。“丢了(2020年)这个机会,对不起,两年零两个月以后,才能再发射一次(探测器),否则到不了火星。”欧阳自远院士说。
“科学家担心人类未来的命运,因为我们地球受到太多的自然威胁,再加上人类自身的一些行为,未来很可能把地球破坏得不能够宜居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太阳系里面找一个对象,探讨能否把它变成第二个地球,让人类能够大量的迁居到上面去。目前看,唯一可能的一个天体就是火星。”欧阳自远说。他相信,通过人类的智慧和长期努力,火星这颗贫瘠的行星一定能被改造成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家园”。
欧阳自远院士还建议,在深空探测方面,我国应围绕空间科学重大问题,统筹开展太阳、类地行星、巨行星和小天体的探测,突破深空探测核心技术,建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体系,使我国基本具备探测太阳系主要天体的能力,在深空探测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深空探测上,中国应该飞得更远,中国也有能力飞得更远!”他说。
●媒体评点:我们去火星,不是因为那里好玩,也不是为了证明我们“到此一游”,而是因为我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因为我们对困难敢于挑战。着陆火星仅仅是迈向深空的第一步,未来还会尝试从火星取样返回,也会向小行星、木星等其他天体派出探测器,探索更多的未知,破解更多的谜题。(施韡《新京报》)
◎话题拓展:中国力量;科技进步;迈向深空的第一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探索未知;好奇心;挑战……
(资料来源:《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