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6%唑醚·戊唑醇乳油防治苹果褐斑病的效果

2020-10-22韩文启孙永堂刘馨蔚宋伟李云

落叶果树 2020年5期
关键词:吡唑褐斑病杀菌剂

韩文启,孙永堂,刘馨蔚,宋伟,李云

(1.栖霞市果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栖霞 265300;2.栖霞市亭口镇果树站;3.栖霞市耘鑫果蔬专业合作社)

褐斑病是2000年以来引起苹果园大面积落叶的罪魁祸首,一旦发生就很难防治,严重的园片8、9月份就成了“干枝梅”,有果无叶,甚至二次开花,严重影响了果品质量和来年产量(图1)。尽管随着三唑类药剂的推广施用,苹果褐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近几年褐斑病的发生又有所抬头,究其原因如戊唑醇、己唑醇、苯醚甲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连续多年施用,病菌抗性表现越来越突出,药剂施用浓度加大,防效也不理想。对此,上海升联化工有限公司科技人员进行探索,将新型杀菌剂24%吡唑醚菌酯与12%戊唑醇进行了二元复配,开发出复配剂36%唑醚·戊唑醇乳油,既延缓了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寿命,又提高了对褐斑病的防治效果(图2)。2019年,笔者用36%唑醚·戊唑醇与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多抗霉素进行防治褐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园概况

试验园为栖霞市亭口镇西口子村王忠果园,面积1600m2(约2.5亩),砂壤土,有机质含量0.85%,pH值5.3。栽植红富士苹果,株行距3m×4.5m,树龄18年,树势一般,管理水平中等偏下,果实套袋。褐斑病、斑点落叶病等叶片病害常年发生偏重。

图1 褐斑病危害状

图2 褐斑病喷药的防治效果

1.2 供试药剂

试验药剂4种:①36%唑醚·戊唑醇乳油(EC)

(商品名润康),由24%吡唑醚菌酯﹢12%戊唑醇复配的二元杀菌剂,上海升联化工有限公司生产。②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SC)(商品名狂蜂),德州绿霸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③43%戊唑醇悬浮剂(SC)(商品名剑力多),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④3%多抗霉素水剂(AS)(商品名灵生),辽宁省沈阳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处理①36%唑醚·戊唑醇EC 2000倍液。处理②25%吡唑醚菌酯SC 2000倍液。处理③43%戊唑醇SC 4000倍液。处理④3%多抗霉素AS 500倍液。处理⑤清水对照。

4种药剂的浓度是各药剂登记时防治苹果褐斑病的有效使用倍数。

每个处理随机选5株树为1小区,重复3次,随机排列。分别于套袋后6月20日(第1遍药)和7月25日(第2遍药)以机械药泵喷药,细致周到,每株用药量5L左右。其它杀虫剂、杀螨剂随全园喷药正常施用,8月20日调查褐斑病发生情况。

1.4 调查与统计方法

6月20日第1次喷药前每株树在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每个方位在树冠中部外围随机固定1个枝条作标记,共计5个枝条,调查叶片数及叶片感病基数。8月20日(第2遍试验药后25天)调查标记枝条叶片的发病情况,计算防治效果。褐斑病病情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斑;1级,病斑占叶面积的10%以下;3级,病斑占叶面积的11%~25%;5级,病斑占叶面积的26%~40%;7级,病斑占叶面积的41%~65%;9级,病斑占叶面积的65%以上。

病叶率(%)=(各级病叶数∕调查总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各级病叶相应基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相对防治效果(%)={(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复配剂36%唑醚·戊唑醇2000倍液防治苹果褐斑病的相对防效最高,达95.7%,显著高于其他3种单剂药的防效;在3种单剂药中,43%戊唑醇4000倍液和25%吡唑醚菌酯20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89.8%、86.8%,显著高于3%多抗霉素500倍液的防效。

表1 不同药剂对苹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

3 小结

复配杀菌剂36%唑醚·戊唑醇乳油2000倍液对苹果褐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既有保护性又有内吸性,无药害,果面光洁,除锈效果显著。建议生产上推广应用此药防治苹果褐斑病,替代三唑类杀菌剂。喷药间隔期10~15天。为了延长其使用年限,一年最好使用1~2遍,建议在套袋前第1遍喷施,除锈且安全。

猜你喜欢

吡唑褐斑病杀菌剂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木霉和杀菌剂联用对橡胶榕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
1-MCP复合杀菌剂处理对“金红宝”甜瓜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高温多雨 注意防治苹果褐斑病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楚雄州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吡唑类农药概述
2015中国植保市场杀菌剂畅销品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