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院内急救护理干预
2020-10-22王耀民
王耀民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四川 成都,610000)
在现阶段社会逐渐进步,因此医疗体制也在不断深入。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其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人性化科学化的服务,一定程度上能对广大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提升。在当前来看,由于经济不断发展高空作业以及机动车辆增多导致创伤人数逐渐提升[1]。同时,其多发烧患者比例具有明显提高。作为当前患者治疗中的首要部门,急诊科的服务质量对于患者救治具有一定影响。通过进行高质量的护理,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患者致死率和致残率。本文通过对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进行分析,随后对其效果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通过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其治疗时间在2015 年1 月到2018 年12 月,患者共计人数40 例。通过数字排列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一般组和观察组,对于一般组来说其中年龄在33~54 岁之间。对于观察组中,其患者年龄在35~5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通过将患者进行分组,随后分为常规急救护理和院前院内急救护理。对于一般组来说,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于观察组来说采用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
院前急救:通过成立急救护理部[2],随后将其进行重点科室的设置,通过给予资金和人力物力各方面支持,在讨论中设置急救护理主任。同时在具有高难度工作时,应有主任进行指挥和协调,在有效发挥团队效能的情况下,进行患者救治质量的提升,对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明确落实。对于没有急救任务的情况下应对手术相关设备,例如心电机图机[3]、心电监护仪以及除颤仪的日常检测,同时要将其置于备用状态,以免出现紧急情况。
院内急救:进行急诊患者的入院抢救时,对相关人员要进行相关的病情监测和评估,通过设置院前院内急救方案,在对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时,提升整体的救治效果。首先要进行患者呼吸道的检查,避免其出现堵塞情况,其次,对患者的出血部位进行确定,随后在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脉搏,看其是否存在异常随后对患者的意识和反应进行判定。护理人员应通过上述仔细检查,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师做护理。在一般情况下看来,患者呼吸道中经常存有异物,因此护理人员要通过患者进行体位的摆放,在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时给予充足氧气,在建立静脉通道[4]的基础上,进行留置针的放置。同时通过对血液样本进行采集,以此提升整体的救治效果。除此之外,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保证患者伤口的良好,随后进行手术的开展。
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在急救护理小组内通过由主管护师担任小组长,在提升整体小组成员素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工,落实责任制。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抢救措施的开展,除此之外对于急救部主任来说,还要对各科室的保障工作进行协调,对于出现多发伤急诊患者,应进行绿色通道的建立,确保各个环节之间无缝衔接,在有限的资源下,发挥护理服务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急救时间和急诊检查时间进行比对,随后对住院效果(治愈率=好转+痊愈)进行评定,根据相关原则进行指导,在监控病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保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2 结果
通过对一般组和观察组治疗时间及相关住院效果比对,观察组的相关参数优于一般组。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1 一般组和观察组治疗时间及相关住院效果比对
3 讨论
院前院内急救护理主要通过进行及时抢救,从而提高整体救治率。在伤者入院后应进行急救通道的建立,随后对心电图以及常规[2]等进行检查,通过及时通知相关护理科室,告知其检查时间和项目,保证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相关指导。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以此来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提升患者安全保障。本院通过院前院内急救护理在有效提升救治效果和患者效率的同时,对患者生命进行了挽救,急救护理作为当前开展及护理的主要基础,应在明确规章制度的情况下,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在开辟绿色通道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和治疗。对患者心率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现象进行纠正,通过控制患者出血,从而提升手术成功率,但在目前情况下,部分病人由于急救知识不足,一定程度上会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导致抢救无效。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在急救时应进行动态监测,通过对病人感受和危险症状进行及时发现,以此来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服务意识。在我院开展急救护理以来,通过以患者为中心,在提升医疗工作者急救技能的同时,其护理质量相比之前有了一定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院前院内急救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