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有辽海见峥嵘

2020-10-22吴限

共产党员(辽宁) 2020年20期
关键词:王猛辽东慕容

文/吴限

辽海卫碑(现藏沈阳故宫)

辽海卫中千户所百户印

用什么文化符号为辽宁地域文化冠名比较贴切?什么样的地域文化符号有利于突出辽宁省的文化个性?在辽宁省的“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在《确立我省地域文化符号的几点思考和建议》的提案中,建议将“辽海文化”定位为辽宁的地域文化符号,这一建议曾引起“两会”代表委员的很大兴趣,同时也引起学界的响应,辽宁史学会也多次举行专题研讨会,文学艺术界也参与讨论,并提出“辽海文学”与“辽海画派”的相应概念。

魏晋普遍使用 “辽海”一词

今天的辽宁省,西起山海关,东与朝鲜一江之隔,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临黄渤海分界线,北至内蒙古,有海岸线2200多公里,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既有大河文明,又具海洋文明,受河海文明的双重影响。在古代,辽宁曾有过多种名称:辽东、辽海、辽左、关东等。但从地理、历史、文化诸方面作全面考察,史学专家顾奎相和陈琬认为,在这些称呼中辽海之称最为恰当。陈琬说:“称辽宁为‘辽海’,在东晋时期就已开始。那时,辽宁地域的行政区划是辽东、辽西,而社会上的习惯叫法将这一地域统称为“辽海”,即泛指辽东、辽西较大范围的区域。”记者查阅相关资料获悉,20世纪30年代,修《辽海丛书》时,考证出“辽海”名称最早出自《魏书》,并且对“辽海即辽东”的论断早有精细考证。对此,陈琬说:“最早载‘辽海’之称的文献是《三国志》:东晋永和三年(347年),桓温上表推荐谯周之孙谯秀,有‘管宁之默辽海’之句。这说明,东晋时辽宁地域就被称为辽海。而且自西晋陈寿所修《三国志》以后,历代所修正史如《晋书》 《魏书》 《明史》《清史稿》皆称辽宁为‘辽海’。”

广义的 “辽海”不仅指辽宁

陈琬介绍,从魏晋以来,辽海一直是一个普遍使用的地域名称。它是指东界至黄海,即辽宁东至朝鲜、北含吉林以至海,西至今河北省域,山海关内与长城相连的广阔地域。这从一些历史上在辽宁发生的重要战争中得到证明。如《晋书》载:东晋太和五年 (370年),地处关中的前秦向东扩张,大将郭庆征伐辽西、辽北地区的鲜卑慕容氏政权,慕容评逃往高句丽,郭庆率军乘胜追击至辽海,高句丽将慕容评交出。

《晋书》所记这段史实是发生于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灭前燕之战,这是一场重要的战争。慕容氏是鲜卑族的一支,公元337年,慕容皝自称燕王,占据了整个辽河流域,建立前燕。前燕统治至公元369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逐渐加剧。地处中原的前秦王苻坚,早有灭燕之心,遂趁机以燕不实现割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以西之地入秦的诺言为由,派辅国将军王猛率兵攻燕。慕容评率军30万拒秦,因畏惧王猛而不敢前进,军队屯于潞川(今山西潞城北)。王猛进兵与燕军相持。慕容评认为秦军孤军深入,利在速战,欲以持久固守取胜。王猛即遣部将郭庆率领5000名骑兵从小道夜袭燕军后营,烧其粮草和军械。燕军惨败,被歼15万余人,慕容评单骑逃往前燕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秦军派10万精兵攻下邺城。慕容评弃城逃往高句丽,王猛派大将郭庆率领秦兵追到辽海,慕容评被高句丽抓起来,交给前秦,前燕从此灭亡。陈琬说:“这里说的‘王猛派大将郭庆率领秦兵追到辽海’即是指东界至黄海。”

那么“辽海”的东界指的是哪里呢?陈琬根据《辽史》“辽国左都辽海,右邑涿鹿,兵力莫强焉”这条史料认为,辽海西边到涿鹿。涿鹿在今河北省境内,辽时为南京道涿州地,当时辽海地域的边境西至今河北省域。到明朝时,修筑了山海关,与长城相连,成为东北与中原一道明确的分界线,也就成了辽海的西边界。

综合以上史料,陈琬认为,古辽海之名是指山海关外辽河流域及渤海、黄海间的广大地区,涵盖整个今辽宁省区域,但并不仅仅局限于今辽宁省域。同时,《辞海》《中国历史地名辞典》等辞书中对辽海一词的解释也都说是泛指辽河流域及其以东广大地区。

“辽海”称谓流行于古代社会

顾奎相认为,“辽海”不仅长期在官方文献中是辽宁地域的习惯名称,而且这一称谓也一直流行于古代社会,这在历代文士的著作和诗歌中有所反映。如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后出塞》诗中就有“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之句;金人王寂《长路跋涉不胜其劳乃作诗以自慰》诗中云:“南彻淮阳北辽海,可能无地息劳筋”;元人揭傒斯《送周山人之辽东》诗云:“明日望行人,云槎隔辽海”;明人温景葵《辽衢行》诗云:“闾阎处处闻箫鼓,辽海城头也有春”;明冯梦龙《女丈夫·登楼沥酒》曰:“辽海风涛,一片壮心回首,把前程交付封侯。”而清朝诗人咏辽海的诗篇更多,如杨宾《望海店》诗云:“辽海出长城,出关已了了”;张元奇《冒雨过蓝盘岭》诗云:“五岳平生愧未经,喜从辽海见峥嵘”;陈梦雷《癸亥春日即事》诗云:“辽海春回襆被温,东风立雪满蓬门”,等等。

顾奎相同时指出,历史上的“辽海”不仅疆域广大,且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从传说到历史,从实物到文字记载,线索清晰,内涵丰富。比如民国四年昌图太守程道元在修昌图公园时出土的明代“辽海卫”古碑,就证明了明永乐年间即在开原设立了“辽海卫”。又如“辽海鹤”的神话典故,也为“辽海文化”注入了久远而神秘的内涵。“辽海鹤”指辽东丁令威得仙化鹤归里事,典出晋陶渊明《搜神后记》,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著名的典故,在中国各种诗文集中随处可见。诸如宋陆游《感昔》诗之二:“往事已如辽海鹤,余年空羡葛天民。”元丁鹤年《次向士诚韵》:“华表忽归辽海鹤,仙庖频食武昌鱼。”明瞿佑《归田诗话·家铉翁持节》:“清唳秋荒辽海鹤,古魂春冷蜀山鹃。”明徐霞客在考察鸡足山期间写的《雪观》诗中说:“华表不惊辽海鹤,崆峒共对藐姑仙。”清金渐皋《秦淮女郎卞云装》诗之二:“辽海鹤归无主墓,吴江枫冷未栖鸿。”此典同时还有“辽东鹤”“辽阳鹤”“华表鹤”“辽东华表”等多种称谓。金元好问《浩然师出围城赋鹤诗为送》诗中“辽海故家人几在,华亭清唳世空怜”的“辽海故家”指的也是此事。

综合以上史实,顾奎相、陈琬二位专家都认为,称辽宁文化为“辽海文化”,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大“辽海”的外延。这既是历史事实,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符号。清代有隋汝临所著《辽海志略》,都是辽海一方文献。这些诗歌与著作不仅说明历代社会上普遍使用“辽海”这一称谓,而且诗中所咏及的“辽海”都是山海关外东至海的地域。以“辽海文化”冠辽宁历史文化之总名称,实乃源远流长、天经地义,当是最恰当的选择。

猜你喜欢

王猛辽东慕容
什么是《清明上河图》,现在就带你研究
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
Holism in Education
不!这不可能
勇于试错是进步的开始
曲麻菜
心向辽东
王猛仁作品
蝉诉
胸怀宽广才能走好官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