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球土壤,开启地月经济的宝库之门
——如何看待嫦娥五号的开发及其经济价值

2020-10-22刘语霏万星计划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

卫星与网络 2020年12期
关键词:月壤嫦娥载人

+ 刘语霏(万星计划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

2020年岁末,最大的航天事件就是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从月球取回月壤样品,从此,毛主席“可上九天揽月”的夙愿成为现实。随后的消息令湖南人民欢欣鼓舞:国家航天局宣布,将把一部分月壤保存在湖南韶山。更令湖南和韶山人民欣喜的是,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也将来到毛主席的故乡,并长期陈列,供人们参观。可以想见,这两件无可替代的珍贵展品将吸引不计其数的游客。

从商业航天的角度来说,这些颇富纪念意义的行为为我们展现了全新的地月经济财富前景,这样的商业航天,也必将是下一个风口。哪怕仅仅是作为纪念意义而展示的航天成果,也可以创造数量可观的经济收益。那么,当地月经济真正服务于科学、工程、制造、医学、教育、社会服务,或进一步服务于大众消费市场的时候,所带来的益处就不仅仅是GDP这么单纯的事情了,而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

这样的颠覆也许不会需要太久。据了解,近年来,万星计划工程技术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如何将航天技术转化与大众消费市场完美结合。这家机构近期就要对外公布其商业模式,届时,相信会给商业航天界更多的启发。回到我们的主题,我们应当注意到,在官方对嫦娥五号工程的行文中,把它描述为“迄今为止我国最复杂的航天任务”,这意味着其中有大量突破性、前沿性的技术,包括全自主的任务执行模式、月壤挖取和月岩钻探技术、用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大气层并且精确着陆的技术等等。这是中国的制造能力的体现:已经可以支持业界去月球上采集岩土并且带回地球!

用什么办法,才能够尽快把这种能力变成可持续的经济活动?这不仅仅对于商业航天有价值,对于嫦娥工程和更高水平、更大规模的载人探月活动,是同样有价值的。这不应该只有一个万星计划在默默耕耘和努力!如果地月空间的航天活动能够及早创造经济价值,就能从根本上回答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地球上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人类为什么要在太空里花那么多钱?

所有人都知道,太空探索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星辰大海的梦想,是推动人类成为一个多星球种族。商业航天是时候找到一套全新的模式,让这个进程更快一些、更顺畅一些;耽误与挫折更少一些!

在更低一些的轨道上,能不能建立起具有经济价值的商业模式,同样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迄今为止,包括国际空间站在内,载人航天活动都是纯粹的投入。NASA期望着能够在2024年之后把国际空间站变成一个私营设施,在马斯克“载人龙”和波音公司“星际线”飞船的支撑下,这个想法似乎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谁来为这一切买单呢?目前来看,还是要指望各国政府航天部门的空间科学研究项目来作为“用户”。那么,中国的商业航天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载人航天活动有没有与商业化产生交集的可能性?即将升空的中国空间站,是不是也能够为商业航天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对于今天的中国商业航天来说,上面的话题似乎显得有些陌生。但,实际上,近几年,《卫星与网络》一直在撰文呼吁创新的市场定位和市场打法,如《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等系列;同时,《卫星与网络》默默无闻开启了各种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市场调研,并将身体力行地投入和实践。回头看各个领域的领军企业,成功皆因创新;也唯有创新和领先,才能够最终引领。如马斯克在其火箭刚刚进入地球轨道的情况下,就反复向公众宣传火星移民、火星城市。因此,商业航天界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们,望大家继续努力,不畏艰苦,莫问前程,大胆前行吧!

只有契合趋势和前瞻的定位,并大胆设想,商业航天才能够触及顶级资源,成为引领航天活动的主要形式。

猜你喜欢

月壤嫦娥载人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科学家首次成功用月壤种出植物
超豪华月壤地球行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自如呼吸靠月壤
模拟月壤铺粉过程DEM数值仿真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载人大戏再开场
载人火星何日成行
赞“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