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分析

2020-10-21钟文学

求知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钟文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方式。众所周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将有效锻炼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目前,已有很多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正在探究应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方法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文章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各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对优化学生的学習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等意义重大。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生活化教学方法作为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继续在现代教育领域中进行深入研究。借助生活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接触更全面的学习内容,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是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根本指导方针。下面,笔者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文中涉及的教学实例请参照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材料。

一、生活化教学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意义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根本在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规范,让他们知道人活于世应当遵守规则,也只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忠党爱国、遵纪守法、尊重师长、孝敬父母、友善待人等,才能以“人”的姿态实现生存和发展。所以,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是道德与法治教育最为重要的作用。

生活中虽满是琐事,但也不乏感动。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告诉学生要养成善于观察、勤于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看到不平凡的美,而将这种美转化成自己的思想观念,总结成自己的人生经验,就必然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念。所以,生活化教学能够给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以最好的学习指导,通过感悟生活,体验社会百态,从是非中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要怎么做,如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实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最终目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教学策略

1.立志为先,适用励志教育

在初中道德教育上,应用励志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去判断对错,然后针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进行励志教育。同时,初中生思想不成熟,学习中经常犯错,教师在对其进行励志教育时,不要抓着他的错误不放,而要将其展示出来的学习闪光点进行放大,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提升其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情绪的管理》时,教师可以以“自控能力”为核心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我们都知道,部分初中生的自控能力较差,一点点小事就能让他们情绪失控,在外在压力下,他们很可能会做出错事,造成不良后果。如A学生因为成绩不好经常被自己的同桌取笑,气愤之下他就纠结了一帮好哥们把自己的同桌打了一顿。在这件事中,A学生的错误非常明显,那就是打人,但是背后的动机又说明A学生是有尊严的,也希望能立志学好。所以教师在对其进行教育的时候,就要以“赏罚分明”的态度渗透爱之励志教育,让A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公正严明。首先教师要摆明立场,指出他犯的错,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其次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最后引导其从动机方面了解到自己可立志成才的决心,鼓励他们采取更加科学的方式(比如,好好学习提升成绩,让看不起自己的人闭嘴)解决问题。如此就能帮助学生立志,对其进行励志教育。

2.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使用榜样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找到生活的目标,还容易让他们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总的来说,榜样教育的生活化应用主要体现在目标教育和榜样激励两个方面。目标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特长为学生设置不一样的成长目标,引导学生用尽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榜样激励就是借助于榜样的力量让学生认识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让学生不断地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要确立好榜样的标准,比如,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尊重他人、恪守孝道,等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例如,在教学《和朋友在一起》时,教师可以以“友谊”为核心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有的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文化课学习,因此学习成绩平平,但是因为体育运动而交到了不少好朋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进行目标教育,告诉他们通过文化课学习可以和朋友实现思想上的进步,从而能够进一步加固友谊,通过生活中的朋友引导他们从“培养友谊”角度入手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再如教学《在社会中成长》时,教师可以以“助人”为核心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有的学生喜欢助人为乐但是本身的学习能力不强,也因此常常帮倒忙,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进行榜样激励,告诉他助人为乐的前提是先要强大自己,并鼓励他设定目标,向那些乐于助人的学优生积极学习,从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做起,一步一步实现助人为乐的目的。

3.注重学生的行为教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初中生也不例外,很多时候,初中生固执己见而屡犯错误,没有养成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好习惯。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还需要注重其行为教育,引导他们形成尊重他人的美好品质,乐于接受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劝导。

例如,在教学《尊重他人》时,教师可以以“尊重”为核心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学生自由发表言论的过程中,学生的交际表达肯定是不一样的,学生面对意见不一样的状况时,很多的学生会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学生会去评判别人的意见错误,或是特意刁难别人。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做好基本的思想指导工作,教师在肯定学生积极发言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动员他们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使其知道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同时鼓励学生跳出舒适区,积极理解并接纳不同意见,让学生懂得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尊重他人的表达,并且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从而提升思想道德品质。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