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金曲榜
2020-10-21陈恒舒
陈恒舒
你能否想象这样的场景:
在一个下着小雪的夜晚,方文山、阿信、吴青峰——三个华语乐坛优秀作词人,摸进一家昏暗的酒吧,窝在一个阴冷的角落,点上几瓶啤酒,数看台上的歌手唱了几首自己作词的歌,默默地画着“正”字,以此决定各自的江湖地位……
是的,人物和背景换到唐朝,这就是“旗亭画壁”的故事。
当然了,故事终究是故事,早有研究者指出此事纯属杜撰。只是这个故事实在写得波澜起伏,而且有鼻子有眼儿,特别是王之涣冒着被打肿脸的风险放狠话的狠劲儿以及最后胜出的得意劲儿(试想他冲着王昌龄、高适二人大呼“田舍奴”时的情态),跃然纸上,着实引人入胜,读者也就顾不得什么杜撰不杜撰了。
不过这个杜撰的故事中也反映出一些真实的状况,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唐诗真的可以唱。今天的诗人和歌曲的词作者似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职业,但古代并非如此。我国古典诗歌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口头所唱的歌谣,《诗经》中的作品也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后来随着诗乐分离,有了所谓“歌诗”(配乐演唱之诗)和“徒诗”(不配乐之诗)的分别。到了唐代,入乐之诗依旧不少。很多杰出诗人如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元稹等人的诗作都被谱入歌章,在各种场合竞相传唱。就拿“旗亭画壁”故事的“男一号”王之涣来说,唐人靳能为他作的墓志铭中称他的诗作“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也说他“每有作,乐工辄取以被声律”。可以说,唐诗就是唐代的流行歌曲,唐代的大诗人们也都是当时顶级的填词人。
第二,王之涣真的很牛。故事中,王之涣靠着《凉州词》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绝非偶然。当代学者王兆鹏曾根据古今选本选用情况、历代点评情况、当代研究热度、互联网链接数量等综合统计出了一张“唐诗排行榜”,在这张榜单上,王之涣的《凉州词》高居第三,仅次于崔颢的《黄鹤楼》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有趣的是,榜单排名第四的是《登鹤雀楼》——还是王之涣的作品!前十名中独占二席者,王之涣一人而已。要知道,王之涣传世之诗仅有六首!看来诗真的贵精不贵多,乾隆皇帝一生作诗几万首,可现在谁能背得出一首?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間”“白日依山尽”却是妇孺皆知。当然,《凉州词》能有如此排名,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旗亭画壁”的故事也是应该记上一功的。
(插图/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