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甲醇生产企业要求,探索《甲醇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2020-10-21杨小霞
摘 要:基于当下国家能源战略调整的关键时期,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备受瞩目。甲醇作为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其主要生产工艺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煤炭气化、粗煤气净化和净化气合成、精制而成。本课题基于煤化工行业发展要求,探索职业学校《甲醇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模式。
关键词:甲醇生产工艺;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甲醇生产技术》课程是基于甲醇生产过程而设计,主要介绍甲醇生产过程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由于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技术紧密相连,为确保教学内容紧跟生产实际,课程教学团队在充分了解企业生产技术、生产环境和员工能力需求的前提下,对《甲醇生产技术》课程实施教学改革。
一、《甲醇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直以来,教师的职责都是传授知识,答疑解惑。但是大部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都面临过同样的问题,即同样的学习内容,因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参差不齐。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有些教师会认为是学生学得不好,但也有些教师认为是自己的教授方法不合适。认真思考,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直在每个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所长,补其所短,并在其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有所获得,从而得到最佳发展。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新的教学模式建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让其有学习的渴望和对未来工作的信心。企业是学生展现能力、施展抱负的平台,对将后工作平台越熟悉,工作的效率自然越高,企业越是满意。所以,新的教学模式也要注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通过在课程中创建与企业生产零距离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至关重要。
《甲醇生产技術》课程是一门与企业生产技术相关的专业课程。在设计《甲醇生产技术》课程时,课程教学团队将企业生产任务提炼,转化为学生学习任务,创建“虚拟班组”,根据学生的学习特长分配任务,使学生以企业员工、管理者或工艺设计人员参与到任务中,通过任务的训练过程,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生产知识,让学生学会查询、学会主动翻阅书籍、资料,学会相互沟通,信息共享。通过若干相关任务的训练,使学生获得生产岗位知识、技能,通过独立思考、团结协作、作品展示等方式、环节,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方法,获得相关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甲醇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纽带和桥梁,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起着重要作用。在信息化时代,教学方法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更好的发挥着作用。各种APP实现教师与学生“无障碍”的交流,让问题不在“隔夜”;各种学习平台,便于教师发布学习任务,监督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效果,让课堂教学更高效;各种仿真软件,让生产任务、环境不在陌生,体验式教学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明确学习的目标,让知识不在纸上谈兵,实现应用中的升华。
在《甲醇生产技术》课程中,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使复杂的生产工艺“有静变动”,将静态工艺流程转换为有物料流向,反应设备结构和运行过程的动态工艺流程,使死板的“知识点”变成鲜活的、可视的“知识点”。另外,在解决复杂生产工艺操作难的问题上,课程采用“模拟工艺仿真软件”,应用软件实现学生动手操作的要求。
三、共享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相长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教学,但是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在教师与学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当教师、学生因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或者因生活、工作等原因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时,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就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甲醇生产技术》课程资源平台从课程设计思路到课程具体的实施方案,从项目第一个任务的教案、课件到最后一个任务,从简短的课程视频到复杂的操作录像;从课前任务单到课后题库、视频学习资料等都已齐全,学生可以在学前了解课程的主体结构和教学模式,也可以在学习后、工作后借助平台资料解决相关的专业问题。
四、课程改革促进教学效果
《甲醇生产技术》课程改革后学生学习课程的主动性增加了,独立思考问题的学生人数增加了,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建立了好的学习方法,逐渐有能力解决生产问题了。
为了进一步了解课程教学效果,《甲醇生产技术》对授课对象进行追踪和调研。首先了解学生喜欢学习课程的原因。由调研的结果来看,灵活的教学方法、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的教学内容以及无障碍的交流学习都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重点调研学生认为课程应该改进的地方。学生认为“《甲醇生产技术》课程的编排没有什么问题,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课程教学内容以四个工段连接,知识相互关联,教学逻辑性强,学习比较轻松。缺点就是自编教材缺少一些设备的彩色图片,学习中可能存在视觉疲劳”。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对教学内容、教材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详细的审核和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为宁夏教育厅2016年度教学工程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小霞(1984-),女,回族,宁夏灵武人,工程硕士,讲师,2006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从事煤化工方向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