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修辞现象
2020-10-21陈秋实
陈秋实
摘 要:《红楼梦》中经常运用修辞艺术来刻画人物形象或是表达深层涵义,这样既能使语言华丽优美,又能委婉含蓄地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要涉及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谐音双关,对比等等。
关键词:比喻;谐音双关;对比;人物形象与命运
一、比喻
比喻是一个常见的修辞辞格。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曾这样阐释“比喻”: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比喻分为“明喻”、“暗喻”、“类喻”、“借喻”、“对喻”、“博喻 ”、“简喻”、“详喻”、“引喻 ”、“虚喻”多种。《红楼梦》中主要使用的是明喻与暗喻。
明喻使用的地方众多,在外貌描写上,黛玉被比喻为“病西施”,体现黛玉的病态美。性格描写方面,第三回中王熙凤登场,贾母这样形容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这里的“泼皮破落户儿”原本的意思是地痞无赖之流,用这个贬义词来比喻王熙凤,从而体现王熙凤十分泼辣随性的性格以及贾母对她的宠爱。再例如第二回中宝玉直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宝玉将女孩比作纯洁干净的水,男人比作唯利是图的浊泥,生动地展现了他的女儿论。侧面表现宝玉对功名利禄的厌恶。
除了明喻,暗喻的使用也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起到了暗示人物性格与命运的作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众人在怡红院行酒令,所玩的象牙花名签子上有镌刻的诗句。这里的每一种花都有着深层涵义。“宝钗便笑道:‘我先抓…………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牡丹在古代直至今日都象征着雍容华贵,这也暗喻了薛宝钗出身高贵、大家闺秀的特征。其次,“黛玉……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这里将林黛玉比作芙蓉花,意在体现林黛玉纯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风露清愁”四字也很好地概括了林黛玉的特点。再者,“李氏……画着一枝老梅”,梅花象征着自强不息、默默无闻,这与李纨很相似,李纨青春守寡,却清雅端庄、处事明达,为人低调。这一回中,作者用花比喻美人,每一种花都与每一个人物的形象特征一一对应,含蓄生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元宵节猜灯谜,元春的谜底是“爆竹”,这在暗喻元春的命运就像爆竹一样只能享受一时的富贵,一响即散。探春的谜底是“风筝”,隐喻探春像断线风筝,最后远嫁他乡。惜春的谜底为“佛前海灯”,暗示了惜春最终阪依佛门的结局。
《红楼梦》中的比喻生动且精准,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很大的作用,使人物更加鲜活,也隐含了作者想说却不说的深层涵义。
二、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构成的双关。谐音双关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其一,《紅楼梦》中人物名称往往都含有谐音双关的特征。贾府四姐妹分别叫“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连读就是“原应叹息”。大意是四姐妹的命运令人叹息。香菱的谐音是“相怜”,原名甄英莲也谐音为“真应怜”,意在体现出香菱的命运坎坷,令人怜惜。甄士隐与贾雨村,甄士隐谐音“真事隐”,意味将真事隐去,贾雨村谐音“假语村言”也就是“假语存焉”,不说实话。这两个名字使得《红楼梦》增添了一种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意境。以及第四回出现的被薛蟠害死的可怜人冯渊的名字谐音“逢冤”,意指逢受委屈,下场凄惨。再例如大人物贾政,看似为人正直端正,实则假装正经,所以贾政谐音“假正”。还有红楼开篇就提出的四大家族“贾、王、史、薛”,实则谐音“家亡血史”,暗指这些富贵家族最终将走向衰败。上述的这些人名姓氏的谐音委婉含蓄地暗示了人物的特征与命运,也增强作品的文学性和趣味性。
其二,在一些地点名称上也运用到谐音手法。“潇湘馆”谐音“消香馆”,消香暗示林黛玉最终香消玉殒。“怡红院”谐音“遗红怨”,意指此地遗下红颜愁怨。“蘅芜苑”谐音“恨无缘”,暗指其与宝玉无缘。女娲补天的石头所在的“大荒山、无稽崖”谐音“荒诞无稽”,“青梗峰”谐音“情根峰”,遗留的石头被放在青埂峰,将宝玉与人情世故紧紧相连,也营造出一种虚无缥缈、梦幻的意境。以及“十里街”谐音“势力街”,“仁清巷”谐音“人情巷”,这些街道名称也很有趣味,为后文埋下伏笔。
其三,红楼里的物件也存在谐音。红楼开篇,作者提到“绛珠仙子以蜜青果为膳”,这里的“蜜青果”谐音“觅情果”,意指寻觅与神瑛侍者的爱情。再例如,在《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下的茶名为“千红一窟”,又让他饮下“万艳同杯”的酒,并且宝玉闻到了一种名为“群芳髓”的熏香神物。这里的“千红一窟”谐音“千红一哭”,“万艳同杯”谐音“万艳同悲”,“群芳髓”谐音“群芳碎”。这里暗含着红楼里的女子大部分都很可怜,最终都有着相同的悲惨命运,而宝玉是红楼中少有的有“女清男浊”思想的男子。他与红楼女子之间关系紧密,宝玉对女子的同情也就是作者对女子的同情,表达出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的思想。
《红楼梦》中的谐音双关分别运用在人物名称、地点名称、物件名称中,暗指人物命运,营造应景的氛围,暗示了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增强了作品趣味性、文学性和神秘感。
三、对比
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在《红楼梦》中,对比艺术被广泛运用,无论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鲜明对比,还是人物内在的强烈对比,以及情节上的对比,都深入人心,栩栩如生。
首先,人物内在对比。王熙凤就是个典型。《红楼梦》第三回中王熙凤出场令人印象深刻,活泼热情,且孝敬贾母,疼爱林黛玉。但是王熙凤对待下人,对待自己的眼中钉极其狠毒。在第六十九回中,王熙凤虽然表面对尤二姐客气,但是背地里指使秋桐陷害辱骂尤二姐,非常阴险毒辣。所以王熙凤这个人物本身的对比十分鲜明,表面活泼开朗实则心机,城府深。再例如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表面上很守本分、对人慈祥。但是在第三十二回中,为了不让贾宝玉被教坏,她对金钏儿大打出手,并把她撵出贾府。可以看出王夫人实则为人无情冷漠。
再者,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薛宝钗与林黛玉之间的对比十分突出,性格上一个孤标傲世、多愁善感,一个大放宽厚、热情识大。薛宝钗惹人喜欢,林黛玉却不易亲近。但是薛宝钗很封建,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薛宝钗总劝贾宝玉从事仕途经济,读书上进,但是林黛玉不会,她不屑于这些功名利禄。《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薛宝钗劝贾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生气说“林妹妹不说这种混账话”。这是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最大的对比,林黛玉为人更加真诚,懒理人情世故,薛宝钗则变成了封建家族的牺牲品。除了钗黛之间的对比,还有迎春与惜春的对比。在《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中,因香囊事件抄检大观园,当查到探春房时,探春护着丫鬟,并给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而查到迎春房时,司棋被搜出与表弟的传情之物,在第七十七回中被逐,然而迎春只是为之惋惜,却并未留住司棋。在这处对比中,可以看出迎春的懦弱怕事,老实无能。探春勇敢胆大,在护丫鬟这件事上与迎春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两人性格的不同。
《红楼梦》中多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展现出人物形象的多面性,和不同人物之间性格特征的差异。
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红楼梦》情节更加生动,人物塑造更加栩栩如生。通过多种修辞来表达深层涵义,暗示主题与人物命运,委婉含蓄,且增强了整部作品的文学性与独特性。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词条“比喻”.
[2]百度百科词条“红楼梦灯谜谶语”.
[3]百度文库《红楼梦中谐音的运用》.
[4]百度百科词条“千红一窟”.
[5]陈晨.浅论《红楼梦》人物描写的对比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