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大考”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020-10-21苏春海

唯实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考毕业生疫情

苏春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既是重要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政治问题,疫情打破了原有秩序,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巨大压力。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以及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深入分析、积极应对当前就业工作的严峻形势,不断创新拓展就业工作思路,努力打开就业工作新局面,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清醒认识重大疫情应对中就业工作的新考验

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约874万人,江苏高校的毕业生达58.4万人,全国总量和江苏规模均创历史新高。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效应,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不容小觑。

毕业生择业周期和就业工作节奏受袭扰。这是一个“非常规”高校毕业季,虽然各高校迅速进入“战疫”就业状态,采取多种应对措施,但面临研究生入学复试和各类招录考试延期、社会岗位需求释放延迟、“云”就业方式需要多方磨合调适等现实因素,毕业生择业周期和就业工作节奏均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岗位供给侧与人才培养的互动关系被打乱。2013年起,江苏高校毕业生数量结构由“专本研”变为“本专研”,研究生培养规模稳步提高,同时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稳步提升,佐证人才培养结构变化顺应了江苏高质量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中小规模非公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减弱,部分经营受挫企业减少甚至停止招聘。同时受限于当前条件,各类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工作受阻或延迟,部分毕业生被动等待。有序适配、良性互动的就业供需关系被打乱。

高校就业工作渠道受限难度加大。高校原有就业工作部署被打断重置。根据江苏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要求,一方面各类招聘活动和日常就业工作主渠道均不得不从线下转到线上,工作防控点发生转换,诚信问题、法律和技术风险以新的形式出现,工作成效受到制约;另一方面毕业生离校在即,高校要在较短时间内,响应号召,协调资源,推动就业进度,确保平安毕业,难度进一步加大。

就业公共服务部门统筹工作更趋复杂。一是持续的总量压力。江苏高校毕业生达58.4万人,除省内外毕业生外,还有大量留学生需要回国就业。二是加剧的结构性压力。供需之间存在的地域、专业、学历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弱势群体就业更加困难。三是新增的疫情压力。疫情导致常规工作方式受限,湖北武汉等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牵动全局。因此各级就业公共服务部门在制定政策措施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将重心落实在保障毕业生有序就业,更好地平衡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做到既保平安,也保民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着力开创重大疫情应对中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指示:“要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面对疫情大考,江苏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攻坚克难,及时召开全省普通高校应对疫情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积极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各项考验。

着力强化责任担当。“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组织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会“六个更”要求,认清肩负的责任使命,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以“天下之大,黎元为先”的责任感引领全局工作,坚持系统谋划,为抓防疫促就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各级党组织狠抓工作落实,积极响应国家六部委“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号召,以高校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为目标,高效有序地推进落实各项工作。截至2020年4月24日,江苏教育厅“91job智慧就业”平台监测数据显示,全省累计通过“91job智慧就业”平台发布网上招聘会370余场,参会用人单位10105家,提供岗位需求472642个,参会学生84315人,收集简历1067973份,初选通过简历累计295994份。持续推进“就业创业在江苏”系列活动,吸引高层次人才留苏就业创业。坚定不移地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着力加强思想引领。重视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和择业观。通过调研毕业生群体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大力做好毕业生群体的“贴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引导高校毕业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择业观对待就业问题。组织就业工作领域的专家,就简历问诊、面试技巧、心理调适等在线接受咨询,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就业技巧指导服务。为此举办了全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系列培训、全省高校“创响青春、圆梦未来”十大行动及创新创业金种子项目遴选与展示,建立与高校、企业、毕业生常态化联系下沉机制,深化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着力提升工作本领。以“云招聘”“云面试”“云签约”等构建“云就业”新模式,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保驾护航。一是确保“云就业”质量。联合多方力量,办好各类线上招聘活动,严格信息审核,确保招聘单位及岗位信息真实准确。二是丰富“云就业”内容。及时推送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信息,推出线上就业创业精品课程和政策汇编,鼓励通过网络推送信息、网上面试、网上签约。三是提供“云就业”服务。继续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通过“91job智慧就业”平台开展网上就業签约、就业报到证办理等工作,切实保障高校毕业生身体健康和就业权益,尽一切努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着力保促精准就业。会同相关部门重点组织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及“苏北计划”等就业项目,推动各地会同有关部门,通过挖潜创新、统筹调剂等多种方式释放教师岗位,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农村去就业创业。开展精准宣传,结合国家、社会和高校毕业生的个人意向等多方面需求推送就业信息,引导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大展身手,实现自身理想价值。

着力帮扶弱势群体。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也是每个共产党人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肩负的光荣使命。决胜全面小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照顾好弱势群体。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贫困学生和残疾学生及2020届湖北籍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是这次就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之一。经过普遍调查和仔细核对,为每一位需要特殊照顾的高校毕业生建档立卡,对他们实行“一人一策”分类帮扶,保障其就业机会。

着力提高服务效能。一是保护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合法权益。积极维护好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尤其是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地域及人员歧视,严密防范招聘陷阱等不法行为。二是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真实有效。研究制定2020年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考核实施办法,通过加强就业数据监测与核查,严格执行就业签约工作“四不准”要求,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三是做好毕业生就业的“善后”服务。针对疫情所造成的特殊情况,积极贯彻“适当延长高校毕业生择业时间”的要求,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保障服务。根据现有政策,未能及时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将户口和档案暂时保留在学校,保证其两年的应届生身份。

三、积极构建重大疫情应对中就业工作的新理念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面对疫情带来的新考验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使命,以考促思、以考促改、化危为机,江苏省教育厅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工作,促使我们在这次疫情大考中构建就业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

强化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新思维。从根本上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是统筹做好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互相匹配的工作。此次疫情应对中的就业工作迫使我们进一步调整思维,以适应统筹工作的需要。举例而言,此次疫情暴露了以往工作中缺乏重视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应急管理等相关方向的人才培养和就业问题,必须注重对这次工作的经验总结,及时调整高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的工作方向。同时深度发掘、运用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求职、派遣统计等海量数据资源,实现信息互通共享,特别是反馈至大学生招生培养环节,为今后更好开展高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机制。疫情限制了人员流动,却倒逼并推动了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网上签约工作得以全面展开,供需意向及时明确对接。直达高校毕业生终端的就业监测工作得以推进,就业统计的实时性得以加强,各类就业创业指导网络资源充分整合開发,生涯规划、求职定位、笔面试指导等就业指导课程全面在线进行。工作流程精简优化,报到证签发“不见面审批”工作得以有效推进,确保毕业生顺利、安全离校。各项新策的推进为优化疫情后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机制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彰显就业工作现代化应用的新优势。当前各种互联网新技术运用、各类网络招聘活动如火如荼进行,网上教学、考试,线上面试、签约,网络洽谈、招聘等,让人印象颇深。真正有效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作用,重点打造网络招聘会、网上签约、就业手续线上办理等云服务,提升“就业+互联网”新动能等是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同时我们还应有的思想准备是,就业供需匹配的新技术与传统方法亦将长期共存。在线考试、视频面试等技术相对成熟,但是经过评估,各级考试机构依然推迟了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考试时间,这说明当前考试新技术与实际应用仍然存在差距。新技术有缺陷,意味着有发展空间,新技术有局限,传统方法依然很必要,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任重而道远。

深化突出重点优化服务的新作风。这次疫情使得我们加速了各项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改革进程。一是及时疏通毕业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此次疫情对毕业生群体冲击较大,必然影响了这一群体的正常心理。做好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少数特殊群体心理辅导和求职技能指导,是我们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必须有效疏解的重要工作。二是保证合理有序的就业局面。通过线上开展招聘和签约活动,江苏各级就业公共服务部门和各高校协调联动、互通共享,有力保障了春季就业工作的正常开展,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疫情的负面影响。三是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就业权益。江苏各级就业公共服务部门通力合作,建立了一整套动态监测系统,通过定向提供就业岗位、出台专项政策等举措保障弱势群体的就业。

总之我们将在疫情大考中不断提升治理效能,突出政治引领,推动党建业务有效融合,把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得更有温度,把这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做得更有厚度。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大考毕业生疫情
疫情中的我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