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木偶戏与刻纸艺术碰撞的新生
2020-10-21王鹏博
王鹏博
摘 要:木偶戏在我国古称傀儡戏,从古至今演化出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木偶戏。中国木偶戏很早就有记载,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汉朝末年时就有人偶被创造进行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宋代木偶戏开始流入海南岛,临高木偶戏就是其中之一,临高木偶戏独具特色的地方就是人与木偶同台表演,这与其他木偶戏截然不同。临高木偶戏早在2006年就成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奇特表演方式被赞誉为“世界少有,中国一绝”。到了近现代,由于受到新兴娱乐方式的冲击,临高木偶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传承木偶戏逐渐后继无人的情况下如何使临高木偶戏传承下去成了当务之急。符耀彩先生的《临高木偶戏通论》对临高木偶戏详细的分析其内在精神与展望其未来给人们为传承非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将对刻纸艺术为载体,将临高木偶戏经典动作刻成刻纸作品,从而使临高木偶戏以另一种新的方式焕发第二春。
关键词:临高县/木偶戏/刻纸/传承
海南临高县坐落于海南岛西北方向沿海,占地面积约为1317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0万,是出名的鱼米之乡。临高县存在的历史悠久,民间艺术发展非常繁荣,有木偶戏、渔歌、舞龙、舞狮等。2003年曾获得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谓,还有多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高木偶戏就是其中之一。
一、临高木偶戏的发展历史
2006年就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汉朝就有文字记载。最初创造木偶戏的目的是具有一定神秘色彩的,临高当地人民为了求神除邪,经常端人型的杖头木偶于肩膀。由当地年轻女子进行神秘仪式,而后逐步演变成木偶戏,当地人称之为“佛子戏”。
临高木偶戏发展到现代,由海南临高县非遗传承人陈成和老人于1979年献出七代珍藏的10个木偶,其中有4个头部明显刻有“康熙”年号的标志。其木偶神态生动,木偶面部雕刻栩栩如生。这证明临高木偶戏在清朝康熙时期发展较为成熟。清朝康熙时期受到康乾盛世的影响,人们对于精神娱乐需求提高,临高木偶戏发展达到顶峰。临高县志记载当时木偶戏最兴旺时期,在臨高县就有刘采风、王香发、曹大锣、吴四龙等近40个木偶戏班。因此《海南省志》载“清康熙年间,戏班最盛行,海南全岛,妇孺老少,几无不识木偶戏”。就可以看出木偶戏在清代康熙年间十分流行。到清末民初时期虽然时局动荡经济萧条,但是较大规模的木偶戏班依然还有10多个。日本侵华时期至解放前夕,有庆祥班、和成班、明记班等13个戏班。足以见得临高木偶戏生命力的顽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木偶戏被临高县政府重新重视。发展到现在,临高木偶戏与元宵节融合,每年的元宵节在临高县都有表演木偶戏的习惯。木偶戏在现代又称为“公仔戏”,以琼剧唱腔作为表演为基础唱调,在人物上与琼剧一样也有生、旦、净、丑等角色之分。临高木偶戏最大的特点是“人偶同台”。舞台不设屏障,演员化装与木偶同时登台合演,演员擎仗头木偶化装登台,互为表里,相互配合,人与木偶交替表演,自古至今,自成一派,成为我国木偶艺术园地稀有的剧种。
二、非遗临高木偶戏传承所遇到的问题
曾经有过一段颇为辉煌的历史,但是在现如今新兴的娱乐方式的影响下不断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光是临高木偶戏这一种,也是很多传统艺术都明显感知到却又无能为力的尴尬现实。这对于临高木偶戏来说同样也不例外。临高木偶戏的问题不只是创新那么简单,而是要在创新的同时“保存其内核”,也就是说“创新不能全部改变,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对传统有所保留。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推动临高木偶戏的创新发展。
现如今木偶戏所面对的危机,在很长时间内却是优势所在。在当代,木偶戏虽然以临高话为基本依托,但是也需要理清“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长期以来,木偶戏缺少一个对外交流机制,如果能够与本区域以外的其他艺术表达形式融合,广泛吸收其他艺术手法的优秀品质,融会贯通,一定可以人偶戏推陈出新,焕发出新的的生命力。
三、临高木偶戏将刻纸艺术作为载体的大胆尝试
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指导下,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新剪纸,开拓了刻纸创作的道路,也丰富了中国民间装饰美术的形式和内容。在新刻纸的创作中除了表现各行各业新气象的刻纸外,儿童、体育、杂技、歌舞等也成为刻纸最常见的题材。
刻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中断过。它充实于各种民俗活动中,是中国民间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艺术形态之一。
临高木偶戏其人偶同台的独特表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推广,尝试使用刻纸作为载体,将临高木偶戏中人与木偶的动作作为一幅幅刻纸艺术作品。将临高木偶戏以刻纸的形式具象化,使其与刻纸艺术相融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四、结语
海南临高人偶戏是海南临高的特色剧种,具有浓郁的“异域色彩”。其独树一帜的人与偶组合表演特色和特殊的肢体动作引人注目。人偶戏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人戏与偶戏两种符号系统之间的跨界结合,通过表演者的表情灵动弥补人偶的表情僵硬,用人偶的灵活肢体动态弥补表演者的动作僵硬。演员既是操控者又是表演者,人偶同台可以借助演员的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将人偶的内心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深入挖掘临高人偶戏角色元素,提炼艺术语言的视觉化表达,将提炼的角色元素用刻纸的手法设计一系列刻纸艺术纪念品,并进行开发研究,把临高人偶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作为临高甚至海南省的名片,让世人更加了解临高人偶戏。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和自贸港,每年有数千万的游客旅游观光,但其文化特色纪念品种类非常稀少,因此海南需要一个深入挖掘其地方特色的纪念品。让临高人偶戏成为海南的一大名片。
基金项目:2019年海南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临高人偶戏角色元素纪念品创新与开发”。项目编号:20191230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