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在复习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2020-10-21高文立
高文立
摘 要: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念、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能力四部分组成。基于此,本文结合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对学科核心素养指向的高中地理复习教学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复习备考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掌握地理知识与技能价值的体现,其中涉及到个体知识、能力、品格、观念等,涵盖了丰富的基础地理知识与基本技能。它是地理方法、能力、与思维的升华,深化地理核心素养,对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人地协调核心素养
1.明确人与自然间相互作用的联系
人地协调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学科观念,人在当今不断发展的时代下仍需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有意识地约束和调整自身行为,促进和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已经逐渐开始依靠自然资源来生存,在逐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生产力也得到了发展。到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与此同时,人类也应明白,大自然与人一样,同样有其承受能力和极限,在依靠和利用自然资源获得发展的同时,绝不能去肆意地破坏生态环境,否则势必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通过实践活动深化人地协调观念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可以应用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进行深入、多角度的辨析和思考,印证所学地理知识。
例如,在“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导入一段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视频。视频内容有黄土高原曾经的山清水秀和鸟语花香,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变化,人口增多,垦荒、屯田面積逐渐扩大,使得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愈发严重。播放完视频后,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问题本源来进行思考,即水土流失的原因:由于风力、水力等自然原因加上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所引发的土地表层的被侵蚀以及水资源的流失。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人地协调的必要及重要性。
二、生活化地理实践素养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实践能力,是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以及丰富其地理认知的重要手段。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应用教学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印象更加深刻,在探究中巩固所学知识。将知识与客观存在的地理现象结合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在进行工业区位的教学中,其中涉及到三个主要因素:运输、土地和集聚,其它因素还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生产技术以及市场等。对于学生来说,在教学中仅是对这几个名词产生了印象,并不能对其实际意义有深入了解,这说明教学只让学生获得了知识,而并未学到能力。学习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时,教师就应选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来用生活素材传递和解读地理知识。那么要使学生了解区位所代表的真正涵义,就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从原材料到加工再到成品运出的过程。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从一个企业领导者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多种工业区位,印证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看待地理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的使学生的地理素养得到提升。
三、区域认知素养
区域性是地理知识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帮助学生认识和强化人地关系概念和地域系统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在地理世界中认识区域,又要使其了解区域在地理世界中的独立性,区域认知也是学习和了解人地关系的基础。
1.加强识图能力
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以区域为载体进行切入的题目,而近些年的高考题目也在更多地选择一些小区域进行问题设计。因此,只有提升学生的定位识图能力才能够使其对题目中所涉及区域的区域位置和基本区位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从而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解题。
2.横向对比,纵向分析
区域之间虽相互联系,但又彼此独立发展,比如河流、土地、气候等。但每个区域又分别有各自的特征,形成了区域与区域间明显的差异界限。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区域对比来对区域本身的特点以及其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和不同。
此外,任何区域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教师应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了解其存在背景,明确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例如,在纵向维度上来看深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前,深圳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渔村,改革开放后被划为特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现在其综合经济实力进入中国大陆城市前4名,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居首位。因此,在认知区域现状的同时,也要了解其发展的前因后果,明确其每一个发展阶段中的特殊区位条件。
综上所述,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引导和鼓励,演绎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尚锦雄.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高考复习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14):64-65.
[2]应向莹.浅谈高考地理复习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