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

2020-10-21黄飞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质量评价信息化教学高职院校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全面运用到教育系统,在高职院校中所进行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十分迅猛地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但是调研发现此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诸多问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系统研究高职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分析问题并提出理论指导。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

近年来,为了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许多文件,在这类文件中,强调了教育信息化所具有的关键性,将信息技术全方位融合至高职教育教学中作为核心理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工作重心,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质量评价有机结合,以更好地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信息化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教学质量体系建构,明确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同时,高职院校要针对当前信息化教学质量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推动当前信息化教学良性发展。就目前而言,在进行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严格的评价标准,导致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不完善,直接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意义

教育信息化指的是国家或教育部门根据需要,把信息技术全方位地应用到教学系统中,对教育信息化给予了更为良好地规划、构建,促进信息化得到更为迅速地发展,这一过程是动态的,是随着高职教育发展持续跟进的。所谓信息化教学,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信息化环境下,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信息资源和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随着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为了满足实际教学要求,教师要总结传统教学过程的经验,实现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育的融合,推动当前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在进行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评价对整个教学过程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根本上提升信息化教学质量。因此,在高职院校进行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丰富评价方式,加强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进一步发挥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作用,为当前信息化教学提供理论和决策方面的指导,不断提升当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满足当前高职院校新课改的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进行信息化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推动高职院校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二、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不足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际需求,各个高职学校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广泛应用,“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渐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个性化,但是信息化教学评价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对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所具有的认知不够

信息化教学评价不但是一种技术性问题,还是管理性问题,需要高职院校管理者加大投入,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修正技术指标。但是现实情况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学校层面没有足够重视,体现在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方面,尤其一些民办高职院校情况更不容乐观。其次,一些教师仅是将信息化教学评价当作一种技术性问题,认为仅需将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做好就行,不必人為干预。

(二)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本身存在问题

教育部出台的高职教育教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指导方案中特别强调教学质量动态化管理,突出过程,强化痕迹,但是某些信息化平台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的角度不够全面; 往往重视终结性评价,忽略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占主导地位,或者两者不能有机结合。教学评价问题一直是高职教学的重点,教学评价不仅具有诊断功能,而且具有鉴定、甄别功能。然而,在操作层面,在以往的评价方式中,终结性评价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这一评价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创造性、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和提高,无法增强学生自身参与知识构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固化

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能及时更新,不能顺应学生发展以及专业和课程建设实际就失去了运行意义。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这对课堂信息化教学及评价体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之前传统固化的评价标准不能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需要及时更新以满足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所给予的各项需求。

三、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改进路径

(一)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提升评价的公开性和公平性。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评价目标,丰富评价方式,选择评价主体,提升评价结果。第一,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具体包括信息化质量的规章制度具体实施、教学组织情况以及教学效果。第二,多元化的评价主要包括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评价,具体体现在教学质量、教学状态以及教学过程中。第三,多元化评价方式主要是教师针对实际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评价,提升实际的评价效果。

(二)进一步明确评价原则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在进行实际评价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下几方面的原则:第一,全局性的原则。在进行实际评价过程中,要站在学生发展全局的角度,分析影响信息化教学存在的影响因素,然后总结实际教学经验,分析评价的过程中的指标和权重,对教学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从而为以后信息化教学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帮助。第二,目标性的原则。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要根据信息化教学的目标,分析实际的教学过程,结合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政策,明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 的分析评价因素,选择最佳的途径,进一步提升实际评价的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三,科学性的原则。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通过科学的理论通过多角度进行分析,融合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三)进一步完善反馈系统

要进一步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实际教学标准,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和信息评价网络,具体包括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企业的信息反馈信息网络,通过不同环节的评价信息,对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过程,从而有效反映出当前信息化教学存在的质量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这一评价结果,总结实际教学经验,解决实际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冯永娜,郭亚琦.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策略研究[J].才智,2016,(28).

[2]戎敏.高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电子制作,2014,(10).

作者简介:

黄飞(1986.01—)男,民族:汉,重庆永川人,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2018年教改项目“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管理研究”成果,编号:201813

猜你喜欢

质量评价信息化教学高职院校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BP神经网络在软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中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