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内涵研究综述

2020-10-21郑祥文

西部论丛 2020年2期
关键词:内涵概念

摘 要: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诞生是意识形态理论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源头。目前国内学界关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发展历程、内涵、特征等重要问题上不断有新的论断。本文整理近十年来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涵进行整理、综述。

关键词:马克思意识形态;内涵;概念

“意识形态“的概念源于特拉西,最初指“观念的科学”的意思。后来拿破仑对特拉西的“意識形态”的概念进行批评,认为其是形而上学的空谈,从而把意识形态概念贴上了贬义的标签,指向了否定性的意义。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论述虽然没有集中于某一部著作中,但在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时显现出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精神。所以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就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以理论的批判指向现实追求的历史唯物主义奠基。

一、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是一个否定性的概念

王棋认为在批判性向度里,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概念具有否定性的涵义,这种否定性的涵义在马克思那里体现为“颠倒的意识”。[1]唐晓燕认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具有批判向度、建构向度和超越向度。其中批判向度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向度。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则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杨河认为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研究 , 贯穿在其一生的理论活动中 , 他和恩格斯始终将意识形态看作是“阶级意识” ,但是在理论的分析上,却是从两个层面展开的: 在第一个层面,是对意识形态阶级性的特殊层面即剥削阶级意识形态本质的分析,在这个层面上,对意识形态是持批判态度的。第二个层面,是对意识形态阶级性的普遍层面即一切阶级意识形态本质的分析,在这个层面上,马恩对意识形态是持客观的历史“还原”态度的 。[2]

塔兴春指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以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而指向其现实实践的,也正是这种观念决定现实的唯心主义哲学颠倒了生活和意识的真正关系,从而形成了虚假意识。[3]马克思以理论的批判指向了现实的追求,批判虚假意识形态,展现了指向现实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虚假意识的反现实性—颠倒性,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现实性基础—人的现实社会生活,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现实目标—改变世界和人类解放。田佳琦则认为关于正义的概念,布坎南解释的基本路线是,马克思根本没有将正义的问题作为一种标准或者是模范去批判资本主义。换言之,就是马克思是突破了正义这个法权概念的,并创立了新的评判角度即共产主义的评价视角。[4]所以,布坎南主要是围绕着这样的一个核心议题,从不同的方面加以证明,进而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正义应是一种具有缺陷性的、不完美的、拯救性的价值,是一种意识形态。

二、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是一个中性的描述性概念

李萍、王兵认为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语境中对意识形态的论述是不尽相同的,针对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是自相矛盾、充满“冲突”的这一观点。例如从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来看,它是 “客观的历史现象”还是 “虚假的观念体系”?就意识形态的特征而言,它“没有历史、没有发展”和“经过了独立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学说本身是“科学的世界观”亦或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二人认为这些看似“冲突”的观点实质上体现了马克思意识形态观的内在辩证关系。它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是作为人们创造历史的思想文化环境—一种真实的生存环境而出现的。[5]意识形态的历史发展只能是物质生活实践历史发展的观念表现,对以往意识形态的批判正从反面说明了马克思对意识形态强大反作用的肯定。

郑慧仙认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源”与“流”的关系。[6]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三个方面即社会物质生活实践是意识形态的存在基础, 意识形态作为“软国家机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文化发展的载体。王棋则从批判性向度的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互关系这三个方面阐述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7]

庞立生认为其揭露与当代资本主义所伴生的一切新的意识形态幻象,并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中国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需要承担的时代使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不是僵化的和抽象的理论形式,而是具有自我批判自我超越精神并不断随着时代条件变化而向未来敞开新的思想空间的开放性理论结构。[8]乔治. 马尔库什认为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可以划分为三种含义,其中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第二种含义不具有批判性,而只是对相应的社会存在进行系统的解释。[9]徐凤琴则从马克思意识形态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存在的反映;作为思想或观念的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四个角度进行分析。[10]

三、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倪瑞华认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在历史语境的发生学上具有批判性和否定性内涵,在理论语境的生成学上指认唯心主义为虚假意识,在阶级语境的谱系学上指向阶级意识,在现实语境的社会结构学上指思想上层建筑。这四层内涵清晰地勾画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描绘了意识形态概念内涵所经历的由否定性到中性再到肯定性不断发展的逻辑历程,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建构性概念,阶级意识和思想上层建筑是其基本的内涵。[11]叶鑫认为其在历史上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概念。澄清“意识形态”的概念内涵,从历史与现实的逻辑考察“意识形态”概念的发展与演变,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前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经典作家们立足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对意识形态做出不同的理解和阐释,推动着意识形态的概念从否定到中性再到肯定性的转变。具体而言,意识形态的概念经历了从马克思的“颠倒的意识”和恩格斯的“虚假的意识”到普列汉诺夫的“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再到列宁的“科学的意识形态”的历史演进。[12]

综上所述 , 当代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概括和理解是不一致的, 笔者认为, 第一种观点更符合马克思的原意。虽然马克思虽然偶尔也以描述性的口吻谈论意识形态, 但是从其思想的整个背景来看, 始终是把意识形态当成否定性概念来使用的。

参考文献

[1] 王棋.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阐释[J].新东方,2017(06):5-8.

[2] 唐晓燕.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三重向度[J].浙江学刊,2015(05):111-116.

[3] 塔兴春.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现实指向[J].世纪桥,2018(08):56-57.

[4] 田佳琦.正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艾伦·布坎南对马克思正义理论的解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2):85.

[5] 李萍,王兵.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多维辩证关系[J].河北学刊,2013,33(03):96-100.

[6] 郑慧仙. 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涵[J].传 承,2008 (6)

[7] 王棋.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阐释[J].新东方,2017(06):5-8.

[8] 庞立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特质与当代使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38-44.

[9] 转引自王晶.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当代解读[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06):51-55.

[10] 徐凤琴.马克思意识形态观及其现实意义[J].理论与改革,2017(03):34-41.

[11] 倪瑞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内涵的语境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09):64-72.

[12] 叶鑫.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演进——从马克思到列宁[J].理论月刊,2018(03):23-29.

作者简介:郑祥文,男,1995年7月22日,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南充,硕士,专业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内涵概念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都市更新之概念
都市更新之概念
厘清概念,化繁为简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木木相册
寻找色彩与线条间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