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迪智慧、养心安神、祛病健身的好功法

2020-10-21王卓

西部论丛 2020年2期

摘 要:中华静坐养心功(简称静坐)是一门源自我国、在海外光大、但近代以来国人缺乏科学了解的实用健身术。本文首先以实例说明静坐在历史上一直被使用,有啟迪智慧、调理身心的功能,又根据中医理论对它的疗愈原理进行了分析,梳理了静坐的主要功效,再对其起源进行了科学考证,列举了部分历史名人亲身实践静坐后的评价,揭开了笼罩静坐的神秘面纱,并对其在当代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启迪智慧;养心安神;祛病健身

“大医治未病”,如何积极应对灾害,更好地主动预防疾病而不是被动挨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下面,笔者将向大家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蕴藏的一个智慧、简捷且饶富成效的健康策略——中华静坐养心功(简称静坐)。

一、静坐是一门可以启迪智慧、调理身心的实用健身术

通俗地看,静坐就是平时常见的“盘腿打坐”或者“坐禅”,是佛教僧人修行的基本姿势。在日本著名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一休小和尚经常说:“不要着急,休息、休息一会儿。”这句经典的台词就是静坐的基本理念。在遇到难题时,他总会盘腿坐下来静静地思考问题的解决之道,然后在木鱼声中灵机一动,计上心头,难题也迎刃而解,这个经典的片段折射了静坐启迪智慧的功能。

动画片固然好看,可是静坐真的实用吗?答案是肯定的。据央视九套播出的纪录片《功夫少林》介绍,在著名的禅武圣地河南嵩山少林寺,静坐是武僧修行的基本科目。比如少林拳师释延武为了修炼绝学“金钟罩铁布衫”,经常需要进行常人难以接受的高强度秘密训练——让喉部接受14根杨木棍的连环重击,或者用绳索将自己吊在房梁上双腿悬空闭气20分钟等。但是,每当练到精疲力尽、思想困顿时,他就会到密室静坐修禅。他说,静坐会让人有静心,有悟心,真正的绝学都是自己悟得的。每年冬天,僧众们还会依照“秋收冬藏、五谷归仓”的传统理念,利用天寒地冻、不便户外活动的时机集体进入禅堂打“禅七”。所谓“禅七”就是以七天为一个周期,最长七个周期共计四十九天,每次40分钟至90分钟,每天长达12小时的坐禅。每位僧人在师父的监督之下必须姿势端正,庄重肃穆,宛如当年达摩祖师在创寺之初九年面壁,苦心修行的样子。一个“禅七”打完,每位僧人的身心都得到很好地调理——烦恼断尽、容光焕发,神采奕奕、恍若重生。可见,即使在拥有诸多气功武术绝学的少林寺,静坐功法尚能被如此推崇,恐怕绝不是摆摆花架子那么简单。

二、静坐具有养心安神、疗愈疾病的神奇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和实践表明,静坐有良好的健脑功效。《黄帝内经》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认为心主宰全身,并负担情志精神活动,包括大脑的活动在内。脑力劳动被认为是有创造性的劳动,但是脑力劳动者的疲劳易被忽视,等到注意到的时候可能已经积劳成疾了。所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一样,也要掌握一定的限度和适当的休养方式,否则,就可能损伤心神。

从中医理论的角度讲,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要消耗更多的“精、气、神”,而传统中医称这三者为人身之“三宝”,提出要积精、养气、全神,才能保持健康长寿。所以用脑也要适度,不要让大脑过度紧张,不要持续时间过长地用脑,连续用脑期间必须有适当的休息。

静坐是一种极好的休息方式。静坐如同一次好的休整,能够深度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本有功能,自内向外地唤醒潜能,扶植正能量,驱赶负面情绪。因为不借助工具和药剂,几乎没有毒副作用,不需要他人协助,可以独立完成。大量事实证明,除了健脑,静坐的功效还可以作用于全身,有良好的健身效果。凡一切本元亏损之病,如头晕、脑涨、眼花、抑郁、情绪纷乱、工作不耐疲劳等服药难见功效,检查身体又不知病根在哪的疾病都可以靠病人自己用静坐治疗,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三、静坐源于古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备受历史文化名人的推崇

静坐的产生,与古人特殊的生活方式有关。古人在平常休息或者会客时,不像现代人那样坐在椅子上,而是坐在铺有席子的地上。久而久之,这种姿势让他们体会到舒适、快乐、智慧增长,甚至能改善健康状况。这种体验被逐步总结、提炼,逐渐升华成为一门独特的养生功法。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极为推崇静坐,他说“世间何药能有此效?既无反恶,又省药钱,此方人人收得。”清末中兴名臣曾国藩也把静坐作为提高自身修养的必修课,他曾说:“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现代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早年读书时,由于用脑过度,得了神经衰弱症,经常失眠、健忘,痛苦得几乎想自杀,后来,他偶然买到一部《王文成公全集》,读到王阳明先生以静坐养病健身的故事,并学着练习,恢复了健康。他说:“静坐于修养上是真有效,我很赞成朋友们静坐。我们以静坐为手段,不以静坐为目的,是与进取主义不相违背的。”另外孔子、二程、朱熹、王重阳等历史文化名人也都与静坐结下了不解之缘。

四、揭开静坐的神秘面纱,让静坐功法走入寻常百姓家

现在的研究成果表明,静坐是普通人可以掌握的健身功法,深奥而不神秘。静坐虽然诞生于中国,但是由于近代以来缺乏科学的认知和系统的研究总结,没形成完善的理论和实践,只散见于民间,被看作一种修养手段,与强身健体的关系并不密切。

随着文化互通和民族意识的觉醒,研究、实践、阐释静坐功法的学者和成果越来越多。静坐曾被传到海外,广受重视并得到了发展。民国时期,日本的冈田式静坐法传到国内,受到国人的关注,静坐开始被国人视为一种健身术。同时一些有识之士也发现所谓冈田式静坐法实际上是源于中国古代儒释道的修炼方法。为了维护国粹,蒋维乔(中国近代倡导科学静坐养生第一人)、陈撄宁(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等人开掘出了静坐这一健身方法,在国人中传播,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其中以蒋维乔先生的《因是子静坐养生法》最为著名。南环瑾先生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郭超老师的《静坐养心500问》和方朝晖老师的《儒家修身九讲》(第二版)等也对静坐都有详尽的阐释。有兴趣的读者如果参照以上几本书自学,定能对静坐有更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陈永灿.《用脑勿过度 操劳有节制》[J]《中国中医药报》,2019-11-01.

[2] 南环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 郭超.《静坐养心500问》[M]北京:作家出版社.

[4] 方朝晖.《儒家修身九讲》(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王卓(1982-10-),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中共利津县委党校,职称:助理讲师,从事工作:党校教学科研咨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