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声乐发声法在越剧演唱中的运用和实践

2020-10-21钱丽文

西部论丛 2020年2期

钱丽文

摘 要:越剧演唱的发声区别于美声、民族和通俗这三种唱法的发声,但在用嗓艺术的规律上又有一定的共性。因而从声乐发声法中寻找出适合越剧演唱的训练方法,对越剧演唱技能的提高大有好处,它使得越剧演唱发声更为科学化、规范化……。但目前越剧演唱教学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声乐的发声技巧和越剧的唱法存在着较大的冲突,如何将两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让科学的声乐发声方法为传统的越剧演唱所用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声乐发声法;越剧演唱;实践过程

1.越剧发声的原理

越剧属于吴语系,其发音原理与古汉语一脉相通。越剧语音的浊声母和韵母都是由声带发音,声带在越剧发音里有一个特殊的功能--紧缩,把气流塞住,成为“喉塞音”,方言里的“喉塞音”就是由声带与喉头一起“快塞急收”形成的,其发音特点就是“短促”,如:b?(八)、d?(笃)等;另外越音零声母的字,在发音前有明显的“前喉塞”即:声带先紧闭,然后打开发元音,发音时比较吃力,和普通话的零声母发音不完全一样,比如:音ing、烟ian等。又如:yi(以)和yü(于),y在i前发音时是不圆唇的,但在ü前发音是圆唇的。而a音发音时舌位都比普通话要靠前一些。er儿发音时舌尖不像普通话那样后卷,而是较平伸稍靠前,发近似r的声音。越剧演唱讲究“四呼”“五音”,以及润腔的需要,因此越剧的发声在喉部是灵活多变的,并且非常重视各发音器官配合的运用,通过各器官在字音形成过程中忙碌、灵活的运动产生各种声音。其中鼻腔共鸣在越剧发音里不仅能发前、后鼻音,同时要发“鼻化尾”音,比如:an、ian、on这几个“鼻化尾”韵母发音时要求口腔和鼻腔同时保持气息与共鸣,这是最具越剧特色的字音。

2.训练呼吸的策略

正确的呼吸方法可对声带和咽喉起保护作用,能增强嗓音运用的持久性,能丰富唱腔的表现力。呼吸训练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2.1慢吸慢吐法。演唱者身体自然直立、头端正、眼视平、上胸保持舒展的状态,面带微笑,口和鼻要在同一时间打开缓缓地吸气,感觉到腰腹部非常饱满有向外扩张的现象,在保持这种饱满状态2秒钟左右就可以慢慢吐气,吐气时可以发“s”以检查气息是否均匀。同时,小腹向内收,要感觉到由小腹收缩的力量推动气息的呼出,吐气的时间应该保持在20秒左右。吐完一口气后换气,小腹还原,腰腹放松,口鼻同时迅速吸气,如此循环的进行呼吸练习。也可以要求学生通过闻花香来进行慢吸慢吐法练习。

2.2快吸慢吐法。演唱者一定要保持状态,同时口和鼻快速吸气,之后再慢慢吐气。可以借助“突然的惊喜”、“吓一跳”或“咳嗽”一声的心里手段使气息与喉协调,当学生假想“惊喜”时,其肌肉的反应是自然的,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把反应延长来保持气息,因为它和发声演唱时的气息运用是相吻合的。

越剧唱腔的呼吸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既紧密结合感情、旋律、节奏等变化,又合理安排、控制,讲究细腻体现。一般抒情的慢板唱段往往是缓缓的吸气,然后保持吸气状态均匀的呼气发声演唱。而换气时需要不易擦觉快速的吸气,在人物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完成换气动作。吸气换气的快与慢,应与唱段的节奏,人物的情感表达紧密相连。

2.3打嘟练习法。所谓“打嘟”:双唇自然闭合,气息冲击双唇时发舌尖中音“d”,促使双唇颤动发出“嘟”音。打嘟练习有助于体会正确的气息运用,因为用气太多或太少打嘟的过程都会断;打嘟练习能使喉头稳定;同时还有利于训练声带的灵活性。练习初始音区可以低一点,“嘟”长音到没气,吸气后继续练习,然后一点点延长“嘟”音、提高音区,也可以借用飞机起飞的感觉来进行练习,飞机贴着跑道滑行---然后慢慢的起飞---在头上盘旋几圈---再慢慢的飞远……,盘旋的圈数可以根据气息的控制能力不断的加量,圈数越多越好;最后也可以用“嘟”唱段旋律进行练习。“打嘟”主要是训练气息保持,这是声乐技术练习的前期准备,用在越剧演唱前的开嗓练习也非常实用。

3.借鉴民族声乐唱法

寻求越剧演唱的声音位置和共鸣发声,借鉴民族声乐发声训练法来进行训练,因为二者同属民族范畴,既有声乐共同的规律,又各具个性。

真假声混合练习:采用从中声区开始轻声练习假声,用i e a  5  3  1;5 4 3 2 1等音阶,从慢速-稍慢-中速来进行练习,要求越过真声能唱的音高起音,先半音向上移调到能唱出的最高音,再半音向下移调能唱出声音为止,声音必须在气息支持下运行。哼唱练习:闭嘴,舌尖轻抵上门齿背,舌面平放靠近上颚,气息从鼻孔出来,促使声音进鼻腔通道产生共鸣,声音的焦点在眉心部位,鼻梁处有轻微振动的感觉,下巴保持自然稳定。例:M 1 2 3 2 1; 12  32  12 32  1等。闭口哼唱是获取头腔共鸣比较有效的方法。高音练习:练习高音多用单纯的母音如:a e u,先轻柔的起音,随着音程的上行,自然的增强声音的力度。由于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不同,可以选择各种适合的母音并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

越剧演唱的发声有着更多自己的风格特点和审美要求。声音服从“字”是原则,演唱首先遵循“声音、字音的紧密结合” ,达到自然通畅、准确细腻地体现越剧韵味。

4.唱段训练

越剧的各流派都有着自身的风格特点,不同的流派更有着不一样的音色特点。 比如:《见凤鸣气得我五内俱焚》这段唱腔,选自《陈三两·骂堂》是吕派唱腔中比较有难度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节奏感强,板式变化丰富,情绪起伏跌宕,非常富有表現力。 开头第一小段的散板音区较高,主要体现陈三两“痛心、愤恨、爱恨交加”的情绪。演唱有一定的难度,既要达到字正腔圆,真假声过渡没有痕迹,又要求演唱把握人物情感要有抑扬顿挫,荡气回肠的感觉。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声乐发声基础,开始练习这段唱腔的时候,高音通畅明亮非常漂亮,字正腔也圆。但是缺乏人物情感的表达,漂亮的声音里没有内容。越剧演唱是用声音塑造人物,因此吃透人物,分析处理唱腔很重要。如:“见凤鸣”三个字的字头阻气,喷口需有力;“鸣”字后的收腔干脆圆润;“气得我”声音要颤抖;三个“痛要有层次,强调”字头“t”的阻气与吐气,前面二个“痛”轻声短促,第三个“痛”忍不住爆发出声。第三小段的叠板是整段唱腔的高潮,要求演唱有清晰的吐字和较强的气息控制能力,喷口有劲,力求“稳”(节奏)、“准”(字)、“恨”(对贪官弟弟)“怎对得起啊……”这句高亢激昂的腔,要充分发挥头腔共鸣的作用,以情绪为基础,加演唱技巧,把陈三两对弟弟恨铁不成钢的悲愤心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强调情绪控制气息,气息控制声音,完成用声音塑造人物的任务。

结束语

将声乐发声法融入越剧的演唱中,一方面可以提升表演者演唱的功力,另外一方面也能让越剧唱腔更加的悦耳动听。传承越剧是每个越剧人的使命,当前越剧教学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合格的越剧人才。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合适的演唱技巧能大大提高越剧演员演唱表现力的体现,从而更好的塑造栩栩有生的舞台艺术形象,更好的促进越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上海越剧艺术研究中心编.马良忠.傅全香越剧唱腔精选[M].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3

[2] 魏大巍,夏美君.声乐艺术论[M].北京: 学院出版社,2016

[3] 周伟君.越剧唱腔 [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7(3):69-73

[4] 文纳.歌唱———机理与技巧[M].李维渤,译.西安: 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公司,2016(2):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