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探
2020-10-21杨薇
杨薇
摘 要:正所谓“学起于思,源于疑”。在心理学层面上普遍认为,思维是以问题为起点的,因此,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应将问题贯穿至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将数学知识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让其能够作为小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项有机组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还利于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去积极主动发现问题,而后努力去解决问题,此过程尤为利于提高小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 言
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问题意识可持续发展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其主要体现为: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意识、缺乏数学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模式较为落后。针对这些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到问题意识对于小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价值,认识到其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还要积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小学生的提问能力,从而实现问题意识的可持续性发展。
1开放式提问,培养数学问题意识
立足于数学问题来创设课堂情境,以开放式提问为载体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踊跃提出问题,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机串联在一起,可以有效培育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形成。可以说学生在探究求解中形成的数学问题,其求知欲均是以疑问为切入点形成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疑问来合理设计提问内容,要以学生为主体,保证所提问内容的趣味性与开放性,力求教材知识点与学生的疑问需求相契合,贴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在学习《因数和倍数》一课时,教師要以问题为引导,通过开放式的数学问题来调动学生求知欲,力求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及因数的技巧。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主题图,如26=12,即2和6均为12的因数,询问学生能够再列出12的其他因数?并让学生思考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学生思考后回答12的因数还有1、3、4和12。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向组员提出其他算式问题,有学生提问:1:16的因数有哪几个?组员尝试计算回答:16的因数共有四个,即1、2、4、8、16。教师根据回答再度询问其计算的方法,学生回答是通过整除得到的,即16÷1=16,16÷2=8,16÷4=4、16÷8=2、16÷16=1。再度询问学生,因数这么多,怎么才能防止漏掉数字?学生思考后回答认为可以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用集合表现出来。学生掌握因数后,提问:寻找2的倍数?生:{2,4,6,8,10,12,14……}。提问: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学生反复计算后得出结果,即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倍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因数和倍数对学生来讲是一个新知识点,教师通过开放式提问来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问题导向中联系新旧知识。在思考的过程中自行尝试计算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良好基础,在掌握学习重点的同时顺利攻克难点,了解因数与倍数的异同点,有助于巩固知识。
2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敢于提出疑问
小学数学是一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举一反三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着极高要求的学科,其涉及非常多的概念、公式和定义,在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非常容易将一些比较相似的知识混淆在一起,这给他们的学习过程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但是,许多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薄弱的,他们并不能及时反馈自己存在的问题,这就给教师的教学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为了更加高效的解决这样的问题,使小学生能够及时地向教师暴露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善于营造出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使小学生以更加轻松愉悦的心情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也能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向教师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和探究。比如,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无法及时的表达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的束缚,为小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并要求他们在讨论结束之后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耐心的进行讲解,切忌因为问题简单而训斥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3借助悬念,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奇心较重,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借助小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创新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要在日常教学当中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通过设计教学悬念,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当中学习数学知识,探索数学知识,强化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发给每一个小学生一张A4纸,让他们设计出5个三角形。并且通过量角器测量出各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然后教师再用360减去其中两个角的和,就会得出另外一个角的角度。通过此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三个内角和的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这样才能够提高并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学生能够在主动探究中了解数学深层次的意义,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4刺激求知欲望,增强问题意识
好奇心较强是每一名小学生的天性,而具有好奇心,就会具有求知欲望,所以说,好奇心为创新的根本动力,好奇心能够让小学生对外在事物,以及学习内容等产生诸多疑惑,引发小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小学生刨根问底的精神。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保护小学生的这一好奇心理,积极引导他们,让他们能够主动去提出诸多新颖的问题,这样则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小学生的问题意识。除此之外,在小学生产生好奇心理,乐于提问的同时,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小学生能够主动提出发散性问题,针对同一问题尽可能思考其多种可能性,由一点至四周,积极探寻问题的答案,以实现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让小学生的思维能够不受到局限,也不受固有答案的限制,使问题信息能够以发散性方向前行,努力去探寻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针对此,教师则应为小学生设计开放性问题,以刺激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小学生能够以发散性思维,去思考数学问题,以防止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局限,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结 语
教师要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状况,通过创设平等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提问的信心,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掌握提问的技巧,并且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 丁小兰.巧问引思由思见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对策分析[J].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2014(25).
[2] 李瑾.“问题意识”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法新探[N].发展导报,2019-01-08.
[3] 李洪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