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析
2020-10-21吴银华
吴银华
摘 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产物,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学好文言文能强化学生民族认同感,能燃起其民族自信心,培育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文言文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占据了一定的篇幅,成为了学科教学重要一环。但实际教学情况与预期教学效果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让教师心理产生了巨大的落差,打击了教学的热情与自信。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语文课程为例,探究文言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期能改善教学现状,促进语文教学工作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教材文本中选录的文言文文章既经历了历史的筛选,又经过了专家学者的考核,是经典中的经典,质量上有保障。但因为文言文自身具有语言简练、内容丰富,句法结构复杂等特点,对孩子们来讲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再加上讲授式的旧有教学模式让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压抑,枯燥无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此外,大多数文言文需要背诵,篇幅长,内容多,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让学生产生了排斥心理等等,久而久之,教学质量下滑,教学效率降低,直接影响了文言文教学工作正常进度,为此笔者针对问题进行了一番探究,终有所获,如下所示:
一、重视文本,强化诵读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无论引进何种教学手段,拓展怎样的课外知识,都要依据文本展开,因此重视教材文本成为了笔者做好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工作的第一步。但除了重视教材文本之外,还需要采用有效的途径展开教学活动,而诵读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但在学习文言文上用的最多的就是诵读。什么是诵读呢,那就是看着文字,大声朗读出来,做到文通字顺,注入情感,达到领会文章字、词、句到段、篇的深层含义,透过文字与作者达成共识的目的。如,在学习《孙权劝学》这一课内容时,笔者一改往日讲授习惯,预留了充足的时间让孩子们进行文本的诵读,凭借自己的力量解答生字词,疏通文意,捕捉主旨。因为笔者知道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精彩,生动,传神,都只是教师的理解与认知,与孩子亲身体会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就布置了诵读活动。其实,要发挥出诵读的效果还需要教师的协助:进行正确的示范,做到咬字清晰,注意停顿,情感饱满,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效仿对象;履行监督、引导职责,监督学生是否在认真诵读,关注诵读的成果,纠正学生的错误,促进其持续发展;提供诵读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诵读,自由诵读,深入理解文意,深刻体会作者情感,实现真正的诵读。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认为学好文言文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学生诵读教材中精挑细选的文言文文本,在诵读中调动多种器官,投入诸多情感,获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二、激发兴趣,开拓思维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即便在诸多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涌现的当下,文言文的教学环境还是不尽如意,还需要教师深入探究,投注激情,探寻更好的教学途径。其实,笔者认为当下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文言文课堂中,借助教材文本,跟随教师思路,走进古人的生活。
如,在学习《卖油翁》这一篇文言文时,笔者倾尽全力讲解翻译,激情满满,互动性极强,但还是没有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见到课堂氛围压抑、沉闷,不得不令笔者反思了教学行为:是不是讲得太多,没有给孩子预留思考的时间;是不是活动形式过于单一,让孩子丧失了兴致;还是因为……除了自己反省之外,笔者还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获悉了孩子们对文言文课程的学习态度与兴致,原来是知识体系庞杂,哪哪都是学习的重难点,处处需要记忆,让学生苦不堪言,从而产生了畏惧心理。得知这一原因后,笔者将课堂主导权交予了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变强制记忆为理解记忆,希望能在思考中燃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开拓学生思维。这一改变确实发挥了效果:孩子们“失去”了教师的引导,只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梳理文章;没有了教师的讲授,孩子们需要开动脑筋,展开合作,明确教学重难点;没有了教师的“控制”,孩子们获得了一定的自由,情绪上放松,行为上自由,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总而言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探索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有效途径——那就是给学生自由学习与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激发自身的潜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重燃学习的热火。
三、课外拓展,积累知识
虽说教材文本是师生教与学的重要依据,但因为文本篇幅有限,很多知识被省略,被忽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知识链的断裂。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巧借各种手段,拓宽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提升了其文言文素养。
如,在学习《世说新语》这两则文章之前,笔者就巧借信息技术手段,上网搜索了相关人物的生平简介、类似文章,以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诉求。果然,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后,孩子们被谢道韫、陈纪的聪慧所吸引,想要阅读更多的小故事,一览古人的风采。恰好笔者有所准备,于是为大家展示了《何晏》、《王戎》、《汗不敢出》、《杨氏之子》等文章,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增加了学生的积累。当然,课外拓展是有一定要求的,需要教师选择价值高的、符合学生口味的,这才能发挥课外拓展资料的价值,促进文言文教学工作,此外,还要控制课外资料阅读时间,避免本末倒置,占据了课堂有限时间。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了课外拓展,引进了类似的小故事,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值得教师们学习借鉴。
四、重点突破,加强练习
因为文言文随着时间的流逝,词语出现了新变,有的词性发生了转变,有的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还有的则是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且文言文多典故、词语的化用,内涵丰富,如果只是粗略学习,曹操浏览,既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还容易让学生产生新的困惑,需要强化练习。因为只有在练习中才能查漏补缺、弥补短板;才能突破难点,强化记忆;才能加深理解,提升能力。为此笔者会利用课上时间布置随堂小练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布置课下练习活动,旨在夯实学生基础,提升学生素养。
还是以《卖油翁》这一篇文言文为例,笔者在授课活动结束后,布置了翻译句子的练习,如下所示,给下列的句子断句,并完成句子的翻译:(1)以我酌油知之。(2)乃取一葫芦置于地。(3)康肃笑而遣之。断句和翻译句子是学生必备的素养,也是学生需要攻克的难点之一,为此笔者布置了上述练习活动,以期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再如,解释“之”在句子中的含义:(1)睨之。(2)但微颔之。(3)以我酌油知之。(4)康肃笑而遣之。(5)徐以杓酌油沥之。
“之”的文化的演变中被赋予了实词、虚词、语气词等不同的含义,情境不同,意思不同,考验着学生的应变能力,是文言文训练的重难点之一,需要引起师生们的重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认识到练习的重要性,于是依据文本内容,针对学生短板进行了强化练习,以期能提高学生文言文综合能力。
综上,初中文言文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作品,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能活用文言文技能解答问题,培养自身文学审美能力,提高古汉语素养。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笔者发挥教师素养,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上述几点建议,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为教育教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钱玉琴.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性的方法[J].中学语文,2017(15).
[2] 王增民.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探讨[J].学周刊,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