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氧气的实验制取与性质教学案例

2020-10-21唐仁菊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5期
关键词:木炭氧气分组

唐仁菊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作用

本课例选自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仁爱版上册学生分组实验,本实验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基于分组的方式,完成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同时,这一实验是学生在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后,第一次接触到的具体气体物质制法,因此,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对其中所包含的基本试剂、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进行气体制取的一般实验室步骤,掌握进行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从而为学生之后的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方法;(2)学会连接仪器装置,学习气体的收集方法;(3)引导学生理解本次实验的装置设计原理和内在的科学性,引导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情等。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分组的方式对本实验进行探究,使得学生基于同伴之间的讨论,加深对本实验的认识;

(2)基于分组观察,让能够认识气体制取中试剂、药品的选择,实验流程等实验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能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能够通过相互合作逐步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实际进行实验操作中,生成学习的兴趣。

(2)通过本次实验活动,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实验探究过程,对于学生进行化学知识获取、验证中的重要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实验观念,正视实验的存在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

二、教学准备

(一)PPT课件、导学案及分组实验报告(二)实验药品及仪器:高锰酸钾、木炭、硫粉、细铁丝、澄清石灰水、棉花团,铁架台、大试管、烧杯、酒精燈、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胶塞、水槽、集气瓶、药匙、燃烧匙、坩埚钳。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请同学们屏息,看看能够屏息多长时间?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应用氧气的案例(学生观看,并交谈自己的感受)

【师】氧气既然拥有这么多的用途,那么我们该如何获取呢?都有哪些方法呢?

【生】可以通过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获得。

【师】那么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呢?(学生陷入思考)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探究如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以及氧气的性质吧!

(二)合作探究

1.制取氧气

【视频播放】实验室制取氧气【展示装置】认识制取氧气的装置(在教师实验台上)

【师】通过对视频的观察,本次实验的操作步骤是怎么的呢?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生】需要先对实验室中制备气体的装置进行气密性的检验,并将一些药品放在试管中;紧接着,将仪器进行固定,并点燃酒精灯,促进反应的发生。随后,再使用特定的方法进行其他的收集;在将气体收集完毕后,做收尾的工作。

【师】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哪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呢?

(学生陷入思考,教师顺势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思索和实施)

【分组探究一】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要求: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实验,并让学生在操作的同时能够完成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实验步骤的记忆。

【问题】

(1)在实际操作本次实验前,我们应当如何对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验呢?(2)在这一实验中,试管夹应当夹在什么位置呢?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棉花的作用是什么?(3)停止加热之前,为什么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教师巡视学生的操作,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强调动手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互动】解决问题

2.氧气的性质探究

【分组探究二】

【步骤】

(1)将木炭燃烧于氧气中

①使用坩埚钳加紧木炭,并利用酒精灯上点燃直至发红;之后,将发热的木炭从集满氧气的瓶口处开始向下徐徐放入。

②在木炭的燃烧停止后再将坩埚钳取出,并在瓶子中加入一些澄清石灰水进行振荡。

(2)将硫粉燃烧于氧气中

①准备一个燃烧匙,并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硫粉进行加热,直到燃烧。

②将燃烧匙放入盛满氧气的瓶子中。

(3)将铁丝燃烧于氧气中

①铁丝绕城螺旋状并系上火柴杆,用坩埚钳夹住铁丝在酒精灯上点燃火柴杆。

②待火柴杆快燃尽时,缓慢伸入装满氧气的瓶子中。

【归纳】现象分析

【提问】

(1)碳、硫、铁与氧气反应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

(2)在空气中进行燃烧时与在氧气中进行燃烧时,有什么现象上的区别呢?

(3)在燃烧细铁丝之前为什么要将其拧成螺旋状呢?

(4)在细铁丝的底部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为什么要在火柴燃尽时才能够插入呢?

(5)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部事先加入一些水呢?

【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反思】为什么会在实验中出现异常的情况呢?它的原因是什么?

(三)评价总结

【师】通过本次实验的操作,以及对实验现象、操作的分析,你有什么启发或者收获吗?

(学生从本次实验的原理出发,结合实验操作的具体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反思)

(四)当堂测验

教师组织学生完成导学案和分组实验报告当中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反馈检查。

四、总结反思

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是学生分组操作的第2个实验,要形成规范性操作还有待加强。教师要对学生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及时指出改正,一位老师观察并及时指导所有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的地方,是有点困难的。可以先提醒学生分组合作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对方操作的姿势是否正确,并帮助他人改正过来。

虽然目前学生操作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但是他们对化学实验很感兴趣,且不怕实验失败,部分学生还会分析失败原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正确引导他们,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猜你喜欢

木炭氧气分组
为什么不能在封闭的房间里烧炭取暖?
落雪的夜
分组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GREEN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