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2020-10-21贺静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5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性核心素养语文

贺静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就是此时所产生的。而其中语文核心素养能综合体现中国语文课程的特点。因此,在当前的语文教育领域中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语文在各个教学阶段都是重要的课程,是发展学生文化修养的基础课程,是提高学生语言与文字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应全面结合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创新核心素养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实效性

现如今,核心素养在日常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其与传统的教育理念相比具有超越性和科学性。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教学,更能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最好地体现汉语课程的特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切实提高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与掌握,不断地对其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应立足于教学目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运用,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找出适合核心素养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认知

核心素养是一种具有超越性的教育理念,其教学意义主要在于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发展,教师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基础核心素养与中国语言文学相结合,体现中国特色语言文学特点的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构筑与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1]

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一)阅读理解与写作训练方法

阅读理解与写作是日常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而如今,语文核心素养中就包括语言的构筑能力和应用能力。将阅读理解与写作相结合,全方位、系统化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构筑与应用能力,切实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当讲到《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对课文通读理解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在读完课文之后自己脑海中形成的主观意象,并分享自己对朱自清先生这篇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意境与思想产生的感悟,同时让学生自己动笔写出读完这篇文章之后的感想。通过阅读与理解和写作这两种方法,全面提升学生语言的构筑与应用能力。

(二)利用合作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每一个学生的想法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他们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所以应该在课堂上全面开展合作学习,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学习,让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想法,让各种思想与角度相互碰撞,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使学生都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积极讨论,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例如,当教师讲《老人与海》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对老人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进行讨论。每一个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不断地认识到自己所没有看到的老人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更加缜密,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2]

(三)设计启发性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对于一篇文章的学习往往通过两个方面,即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文章文字与思维构筑的理解掌握。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就注重培养学生对文章情感的审美和文字的审美。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及文字和思维构筑的审美。例如,在教授中国古诗词《琵琶行》的时候,可以借助合乎诗文意境的琵琶音频,再加之一些水流,风声的音频,配合以教师朗诵诗文,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把自己代入到诗文之中,对诗文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刻的感受。通过这种代入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提高学生对情感的审美与鉴赏。同时在各种引导下,学生脑海中形成诗文的主观印象,也对诗文所描述的景色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

(四)开拓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一笔巨大的财富。虽说在高中语文课程之中中国古代文学的篇章不占少数,但是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留下的优秀文化来说,还是杯水车薪。所以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应积极开拓教学内容,引进中国文化的教学。一些古文对于学生来说晦涩难懂,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化繁而简,巧妙设计课堂,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程度。例如,在学习庄子著名篇章《逍遥游》的时候,在完成诵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可以合理地引導学生去了解庄子学说的思想,了解庄子学派在历史中的地位以及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开拓中国文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提高学生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传承中国文化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教育理念。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有着巨大的改革,使语文教育迈入一个新的征程。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切实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不断对新兴理念进行学习。通过阅读理解与写作训练方法:利用合作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设计启发性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发展;开拓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等几种教学方法,落实在高中课堂上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掌握。本文通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以上四个方面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方法,以期为以后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席剑华. 如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J]. 新课程(教师版),2019,000(004):188.

[2]陈彬. 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 语文课内外,2019,000(011):102.

[3]彭静.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教学中体现探析[J]. 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4):343-343.

课题项目:2019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古诗文实践型教学策略研究》,编号:2019B121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性核心素养语文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