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体育:跨学科让动作描写三维化

2020-10-21苏灿伟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5期
关键词:场景跨学科动作

苏灿伟

摘  要:跨学科的写作教学尝试,目的是让学生将观察视角回归生活,获得真真切切的写作感受,通过对动作的三维化实现场景描写,逐步明白场景描写是有迹可循,最终让学生在写作目的意图上逐步实现自觉。

关键词:跨学科;动作;场景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细节描写中,常常只见流水,不见画面,归因在学生对周边事物观察不够细致,或走马观花,或直接忽略。甚少有学生会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绿道边随风披拂的柳树,操场上相互追逐的同学,篮球场上激烈对抗的篮球赛,校园角落上不经意绽放的小白花等,停下脚步,观赏一番。这导致了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写作素材的感悟非常浅薄,只见其名,不辨其形,不知其妙。由此可见,学生缺乏的是对于生活素材的细致观察、用心体会和联想想象。而在校园中,学生的动作是最常见的,动作描写是最容易接触到的,特别是在体育课上,将体育课与语文课进行跨学科结合,就能有效解决问题,让动作描写三维化。

跨学科整合不是单纯地将两个学科接连而上,“跨学科要以学科为依托,但要超出单学科研究的视野,关注复杂问题或课题的全面认识与解决;跨学科要有明确的、整合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模式;跨学科还旨在推动新认知、新产品的出现,鼓励在跨学科基础上完成创新与创造”。由此,将语文与体育就“篮球训练动作的规范性”进行有机整合,第一节课主体是体育教师和学生。第二节课主体是语文教师和学生,语文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记录下的片段作文进行分享、点评,形成自己的观察视角。

一、你动我看,手眼相对

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篮球“三步上篮”训练,体育教师讲解三步上篮的动作要领:一大二小三高跳,提肘屈腕要记牢,身体凌空球出手,投篮碰板准又妙。一大就是第一步启动时步子要跨得大些;第二步要降速,步子小点,用来调整身体平衡;第三步就是起跳,用手把球托到最高点抖腕上篮。当学生进行训练时,语文教师要求观看学生眼睛一定要盯紧训练学生的手、脚以及身体的变化,重点落在腾空球出手的那一瞬间。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重点关注动作的连贯变化,在连贯变化中感受如何运用相对应的动词进行描写,然后再现动作画面。由于远距离观察,学生无法对连贯变化中的动作进行细致观察,而且单一的“三步上篮”,动作都比较单一,学生迅速描写出来后,缺乏多样化的变化,这就需要进一步地观察和描写。

二、你赛我写,画笔相齐

这一环节主要是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男女同学以三人小组为形式,轮流进行篮球赛,男生作为女生的观察者,女生作为男生的观察者,确保观察视角更为全面,学生轮流上场比赛,无需比赛的学生进行描写。三人小组可以让观察者观察得更加清晰,特别是对一些变化性较大的动作。

比赛能够让整个场面更加激烈,学生在竞赛中动作更加地自然、流畅,各种技巧性的动作发挥更加淋漓尽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角度挑选相应的观察对象,将观察对象的动作画面描写出来,而男女交互观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避免学生之间存在的一些尴尬而无法遵从内心想法,如实描写出来,让描写如实反映眼前所见,进而逐步形成自身的生活感受和生活意识。

三、你定我察,图画细究

语文教师在学生观察描写的过程中,利用手机(相机)将学生训练和比赛的精彩瞬间一一拍摄下来。语文课上,语文教师让学生浏览图片,对照自己的描写,找到描写与图片相对应的场面,通过手机投屏技术,挑选出几组图片加文字,逐一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对比图片和文字描写存在的差异化。

学生将图片和文字进行一一对比,寻踪觅迹,观察图片中展现出来的各种要素在文字描写中有没有体现出来,有没有抓住图片的重点展开描写,让学生在对比中回忆观察时是否存在视角的漏洞,是否存在不够细致的问题,从图画的细究延伸到生活的细致觀察点。

四、你解我明,动作慢镜

单一画面并不能完全展现出场景的全过程,缺乏相应的生活体验会让描写存在盲区,画面定住的动作是眼见的动作,在眼见动作形成之前,有一系列微妙的身体变化、动作变化。需要将动作通过慢镜进行重现,有时候还需要显微去感受动作的丝毫差距。然而,摄影特别是显微摄影技术暂不能进入到课堂,更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制作。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转变思维,让动作发出者进行现场讲解。

图片中的学生上到讲台上,拿上篮球以慢动作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动作的细微变化,如面对队友传过来的球,他的脚步、身体、眼睛、手臂做出了那些提前的准备;飞速而来的球,为了接住、接稳,他是用手指还是手掌接,手掌、手肘有没有缓冲的动作;球接到了,他内心做出了怎样的判断等等。这些都是观察者常常会忽略的,却恰恰是动作描写形成画面的精髓,是如何让“一分钟的画面”形成精彩场景的重中之重。而学生的现场动作分解和心理体会的分享,让学生间接得到生活体验,感知到篮球的运动中动作发出的生活意识,便于由此推及到其他场景的动作描写当中。

五、你点我加,景语相助

学生在示范者的讲解之下,进行动作描写的修改,形成具体的场景描写。场景描写已成,教师再将学生的作品投影到屏幕上,进行全班讨论,同时出现篮球场的远景图片,将周边的树木花草和天空等都拍摄进去。学生观察图片,指出有助于表现场景的景物描写,如阳光、树木、红色跑道等等,让学生将景语描写加入进去,美化场景。

景语的加入,不仅能够让画面更加细腻,同时可以通过景语的侧面烘托凸显描写主体,也可以通过景语的借用表现人物的情语,使得描写合情合理,情景交融。

跨学科的写作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将观察视角不是存在于凭空想象,而是直接来源于周边的生活体验,就如王荣生所认为:“写作教学的最理想境界是使学生能达到写作的三‘自,即在写作目的意图上达到自觉,在写作过程中达到自主,成文以后能够达到自正【2】”这样一种生活体验的获得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写作原来就在身边,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空的,不是假的。当然这样一种尝试,是无法实现三“自”,最多权当是让学生在写作目的意图上逐步达到自觉。

参考文献:

[1]李佩宁.什么是真正的跨学科整合[J].人民教育,2017(11)

[2]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477

猜你喜欢

场景跨学科动作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下一个动作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汉语语篇英译中词汇场理论和框架理论的应用研究
场景:大数据挖掘的新标准
《远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读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