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
2020-10-21朱文斌
朱文斌
摘 要:对于小学生的班级管理有过很多探究内容,实际上,提升班级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是每一位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对自己班级中的学生,教师要有正确的认知,制定的管理策略,则要符合班级中学生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小学;管理沟通;策略
在小学阶段,教师对于小学生的引导作用不可小觑,多数小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常常会将教师作为模仿对象。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自己行为举止,提升自身素养,保证自身沟通管理行为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高度契合性,这样才能真正提升管理水平。
一、保证班级管理中沟通艺术的“言之有理”
班级管理中,教师要采用一些比较有理论依据的管理策略,让班级中的学生能够真正与教师形成良好的合作,为提升班级管理效率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在管理班级中,教师要做到言之有理。
第一,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关注班级中学生的情绪,小学阶段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生活或者学习上的一点小事情就会导致情绪不佳。教师则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并依据他们的性格特点,对他们进行比较细致的开导,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进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也确保师生之间的关系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自己所说的话条理清晰,让学生能够明白教师自己关注的点在哪里。这样的话,才能确保学生在与教师交流过程中没有障碍。且教师还要注重自己的语气,即不能太过于疾言厉色。例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若是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出现磕磕绊绊的情况,即自己无法流利地说出答案的时候,教师不应该过分严厉,而是应当耐心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细心与耐心,进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也确保师生之间进行良好沟通。
多数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常常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沟通,这就导致师生之间的不平等,遑论进行良好的沟通。
二、做到一视同仁
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教师在管理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偏见,这对于提升教师的管理效率非常不利。实际上,小学阶段每一位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不大,教师只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自然能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首先,在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参考每一位学生的家庭背景与学习成绩,只从学生做的事情出发即可。即若是学生做错了,教师只需要按照班规作出处理方案就行,不要因为学生学习成绩好就对这位学生的处罚过轻,也不应该因为某位同学的成绩差就故意针对,这样的做法都不可取。
其次,教师则要制定全班一起努力学习的目标。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习能力不好的学生常常忽视,这会让班级发展不平衡。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确保做到一视同仁,让班级中的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综上,教师要有一定的是非观念,且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若是学生作出了不正确的行为,教师要及时地纠正;若是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学习上的进步,教师则要不吝夸赞之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对教师的管理心服口服,这样便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都要尊重学生这个单独的个体,并与学生进行平等地交流,总结班级中学生地性格特点,并在管理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肯定会有部分学生认为该科目较为枯燥,且学习起来难度较大。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需要多关注这一部分学生对于课堂的诉求,即他们希望教师使用哪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如何與学生沟通等。教师可以适当地与这一部分学生做好沟通工作,确保这些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投入自己的精力,并配合教师的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常常会因为一些微小的事情发生争吵。若是有此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教师要耐心引导,且教师不能带着偏见去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而应当尽可能地做到公平地去评判班级中的学生,让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且教师在此阶段中,还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再作出决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这样便可以达到教育目的。
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因生制宜”的沟通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了解到班主任对他们的爱意与尊重。这样便能够有效提升他们对班主任教师的信任度,从而为提升班级管理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管理班级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避免使用老旧的管理方式,避免始终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这样才能真正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教学,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也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为提升教学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月晃.搭建沟通美丽桥梁 走进孩子心灵深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之沟通艺术[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1):97.
[2]李秀英,李春南.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