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切断术联合应用于小儿斜视的治疗效果观察
2020-10-21王武志
王武志
【摘 要】目的:探究小儿斜视患者运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切断术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小儿斜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切断术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各43人。结果:与对照组(83.72%)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较高(P<0.05)。结论:小儿斜视患者运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切断术联合治疗后,能够获得更加明显的治疗效果,其临床价值较显著。
【关键词】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切断术;小儿斜视;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4-0090-02
小儿斜视在临床中存在较高的发病率,该病的发生对外观产生影响的同时,还会使患儿出现一定的心理创伤,对患儿双眼视觉的发育和形成也会产生严重影响,通常情况下,斜眼会导致弱视形成,部分患儿的正常视力终身无法恢复,与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也无法适应[1]。因此必须加强对该病的有效治疗。遂本文主要探究小儿斜视患者运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切断术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小儿斜视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人。两组男女人数之比分别为23:20、18:25;两组年龄分别为(6.52±3.15)岁、(6.95±3.42)岁。影响组间比较的两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可以予以比较。
1.2方法
观察组患儿实施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切断术联合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成功麻醉以后,选择合适的位置做一手术切口,临床一般选择在眼睛颞象限平行于角膜缘的位置,切口大小大约为3cm,沿结膜、肌腱膜,使手术切口直至巩膜,以患儿眼外和下直肌之间的涡状静脉为准,勾出患儿的下斜肌,缝合过程中选择套圈缝合的方法,同时将其剪断,在距下直肌止端6mm的部位,套圈缝合下直肌,在和止点距离5mm的位置剪断,将下直肌缩短,并对断端进行有效缝合。单纯运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和观察组相同。
1.3疗效评价标准
患儿水平斜视小于15°,患侧眼睛能够上转或下转25°时为治愈;水平斜视小于15°至20°,患侧眼睛能够上转或下转25°时为基本治愈;水平斜视大于20°,患侧眼睛能够上转或下转25°时为欠矫。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表示方法为“[n(%)]”、检验方法为“x2”,用P<0.05表示结果有差异。
2 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3 讨论
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小儿斜视的两种治疗手段,非手术治疗主要采用戴眼罩遮盖、戴眼镜及正位视训练等手段更好的发育患儿的两眼视力,使偏斜眼位得到矫正[2]。但是其具有较长的治疗周期,且对患儿配合度的要求较高。而手术治疗效果比较明显,研究显示,斜视患儿的年龄越小,越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有效恢复患儿的双眼视功能,通常情况下,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为2至7岁。因大多数患儿有下斜肌功能亢进情况伴随发生,所以通过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切断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如果患儿存在比较严重的下斜肌功能亢进情况,则通过下斜肌切断术治疗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3]。
运用改良后的下斜肌切断术治疗小儿斜视患者,能够将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之处弥补,传统方法是暴露患儿的巩膜以后,通过镊子将靠近穹窿部位的切口缘提起,在钩取下斜肌过程中有一定的盲目性存在,容易引起眼内出血情况发生。而对于改良后的下斜肌切断术来说,它能够有效分离tenon和肌筋膜,再将筋膜打开,在直视的作用下钩取下斜肌,以便使tenon囊及其周围的血管组织得到保护,使眶脂脱落和出血情况的发生明显减少。同时,在手术期间延长手术切口,能够使手术的可靠性增强,避免切口撕裂[4]。
本文通过探究小儿斜视患者运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切断术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83.72%),(P<0.05)。综上所述,小儿斜视患者运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切断术联合治疗后,能够促进治疗效果有效提高,促进患儿的下斜肌功能得到迅速恢复。
参考文献
李占元.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术对小儿斜视的治疗作用研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8,26(03):121-123.
馬姝婷,江茂松.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后徙术治疗小儿斜视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5):2316-2317.
杨新治,赵艳辉.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术治疗小儿斜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8,16(06):136-137.
邓冬英,郭年波,栾丽娟.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9):92-94.
牛丽鑫,曹月坡,郭素娟,牛丽娜.改良下斜肌切断术治疗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4,22(0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