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对策案例分析

2020-10-21徐瑾

今日消防 2020年4期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应对策略

徐瑾

摘要:消防安全管理作为保障超高层建筑安全、稳定运营的重要工作内容,直接影响着所牵涉人员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用户、企业等多个主体的切实利益。超高层建筑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建设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工程,需要有相配套的、高效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办法。因此,本文通过探讨超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的危害及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实际案例,提出优化消防安全管理、更新消防技术措施,从而推动消防管理工作实效的提升,为超高层建筑提供更有力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应对策略

1 引言

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数量、范围的拓展,很好的适应了高等城市用地紧张的困境,有效地利用了土地资源,符合我国城市土地规划的实际情况。超高层建筑在便利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问题。随着消防管理在超高层建筑中地位、作用的日益突出,超高层建筑火灾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越来越成为检验建筑整体安全性的重要标准之一。针对目前消防安全问题事故的实际情况,展开积极有效的研究和探讨,加强对高层建筑物消防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完善。

2 超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的危害

超高层建筑火灾事故造成的危害极大。首先,由于超高层建筑内部装修的材料大多是可燃性质的,且建筑内线路、电缆铺设密集。这也就给火灾的迅速蔓延和有毒气体的大量排放提供了便利条件。大量的毒烟、毒气随着电梯井等竖向管井迅速的扩散、蔓延,波及范围十分广泛。

由于超高层建筑内部的功能种类较多,电力用量较大。超高层建筑内包含企业单位、餐饮娱乐、休闲、住宿等功能项目,用电设备齐全[1]。这也给建筑内安全事故的产生埋下了安全隐患。再加上超高层建筑内由于功能过多,不同单位管理方式、手段不同,很难做到对建筑内各个单位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设备维护工作展开较为困难。建筑内不同单位各自为政,产权较难明确规划、处理,且建筑内人流量巨大。导致超高层建筑内的消防设施或多或少的存在设备不齐全、设备老旧、损坏的情况。有些单位并没有设置有效的自动消防装置,这也导致一旦出现火灾事故,该地区往往成为火灾救援的艰难部位。

3 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

3.1火势蔓延速度快、波及范围广

超高层建筑内各部位结构可以分成横向、纵向两种。横向结构是指超高层建筑内的通风管道、吊灯、照明系统等,纵向结构则指的是竖井、中庭。超高层建筑内结构纵向、横向交错分布,而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相互交错的部位是火灾发生迅速蔓延的“最佳部位”[2]。由于横纵结构连接处存在连通空间,或是蔓延速度较快。而竖井、中庭等纵向结构是火灾发生时浓烟、有害气体蔓延的主要部位,形成类似“烟囱”状的结构部位。这也就使得,火灾一旦发生,超高层建筑内部由于其结构的分布,火情蔓延迅速、火情形式严峻。竖井高度越高,内部空气越多,火情蔓延的速度也就越快。受超高层建筑层高的影响,建筑内竖井的高度较高,这也是超高层建筑火情危害大、形式严峻的重要原因。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控制,超高层建筑的火灾还会对周围的建筑产生连带影响,使得火灾波及的范围更为广泛。

3.2超高层建筑工地的通风、通透性良好

由于超高层建筑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留有充足的施工空间是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保障施工效果和提高空间的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但这种方式除了不利于超高层建筑施工建设之外,也给火灾事故的迅速蔓延和火灾范围的扩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超高层建筑工地的通风良好,火势很容易借助风蔓延到周边的部位,波及范围过大,给周边的群众造成生命安全的威胁。消防队在接到火灾情况和出警、展开救援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超高层建筑的有效救援,需要借助云梯等特定的设备。在消防队尚未到达的这一阶段,超高层建筑管理方应当提前准备好可能运用到的消防设施、设备,为消防队迅速展开救援工作提供有效地服务。从而尽可能地提升火灾救援的效率和效果,减轻火灾造成的危害。

3.3救援现场的动火点数量较多、焊接工作量大

首先,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工程量是很大的,且建筑中运用了大量的钢材,从而确保建筑支撑结构的稳定。因此,相对而言,超高层建筑的焊接工程量较大。焊接部位较多使得在焊接过程中火花的喷出可能会波及到周边的易燃物品,施工和管理人员可能不会及时的发现并展开扑救,进而造成火灾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超高层建筑在装修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对幕墙埋件、机电管线等进行焊接,焊接数量越多,铺设范围越广,也使得火灾风险的增高。涉及范围较广,也不利于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

3.4超高层建筑现场易燃物品过多

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超高层建筑大多是由几个团队合力展开作业建设的。这是提升工程建设效率,缩短工程建设进度的有效方法。但必须要注意到的是,由于施工团队较多,施工现场对施工材料的应用也更多,现场所陈列的建设材料数量较多,也很容易造成现场建设材料摆放混乱。许多安全防护材料、保温材料属于易燃物品,杂乱的摆放在施工现场,很容易接触到火源并燃烧。因此,相关单位应当做好对易燃材料的合理摆放和有效管理,远离明火,进一步降低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5超高层建筑人员疏散难度大

超高层建筑的楼层较高,且由于建筑内不同功能的分区较为散乱,人员分布也较为分散。高层建筑安全通道距离较长,人员从安全通道逃生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再加上超高层建筑火势蔓延的速度过快,浓烟排放量大,阻碍人员的逃生视野和逃生路线,很容易出现一些人员被困在超高层建筑内,不能及时逃生。

4 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及优化策略

4.1优化超高层建筑的电梯疏散

如下图所示,以某超高层建筑电梯疏散模拟为例,在火势蔓延的情况下,某一楼层内和相邻区域的人员要快速撤离到避难区域,到达避难区域后,再展开系统的后续疏散。要根据火势蔓延的情况选择最佳的疏散方案,当火势较为危急,威胁到建筑内全体人员的生命安全时,需要充分发挥电梯的疏散作用,实现对建筑内全体人员的有效疏散。借助行人仿真软件对电梯、楼梯结合疏散人员流动情况进行模拟[3]。一种情况是不采用电梯疏散,建筑内全部成员只通过安全通道疏散。另一种情况是将楼梯疏散与电梯疏散进行有效的结合,模拟人员的流动、疏散情况。根据实验数据,比较两种方式下人员疏散所用的时间和疏散效果。通过软件控制,第二种情况下人员同时使用两种疏散方法,且两种疏散方法下人群疏散所用时间相同。最后一种情况是,人员自主随机的选择楼梯、电梯的书疏散方法。这种情况也是最贴合实际的。相比较而言,电梯疏散与楼梯疏散的结合效果更佳。电梯疏散的有效设置,很好的提升了超高层建筑人员疏散的效率,缩短了人员疏散所需要的时間。是提升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效果和保障建筑安全的重要手段。

4.2優化超高层建筑的重力供水效果

超高层建筑大多采用高位水箱供水。以某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为例,该建筑总高400米,共计102层。该超高层建筑的消防用水主要依靠高层的高位供水池提供,该水池容600立方米,囊括了该超高层建筑整个消防系统用水量。该建筑在地下区域设置了低位水池,容积较高位水池少,约在200立方米左右,主要是为了保障转输水泵抽水效果。在该建筑的中低层,大致在30层到60层之间,每层安装了分区减压水箱,容积大约占70立方米。高位和各区的水箱配备了出水管,旨在于消防给水网实现有效的连接[4]。有关人员在进行消防设计工作时,将常高压于临时高压有效协同,构建起混合消防给水体系机制,在火灾发生的时间内,其他部位的消防用水能够得到有效的调度,能够被高位水池有效应用。这种方式,弥补了传统泵房设置的缺陷,能够很好的提升空间资源的利用率,不必局限于加压设备的安装。也可以在超高层建筑中低部位为重力水箱配备有效活动轨道,方便水箱的移动,从而构建起较为完善、完整的重力消防给水系统。这样做,能够很好的应对在发生断电情况,设备能够持续、高效、稳定的运转,依靠重力既可以实现消防用水的供给。可以建立较为完善的电路检测机制,将重力消防给水系统的供电线路与检测系统进行有效的连接,从而有助于相关人员更切实的把握线路的实际情况,出现温度异常或其他情况时,及时的报警和针对性处理。

4.3优化消防设备的保养和维护

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专门人员负责对消防设施、设备的保养和维护。优化对消防设施的有效管理,发生火灾情况时第一时间选用有效的消防设备展开援救。要有专门人员定期对消防设施、设备展开实时的监察,发现问题要尽快上报并展开设备的维护、更新,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功能完好。除此之外,要在建筑室内做好报警装置、灭火器等的有效标识,从而便利火灾救援,及时的上报火情和展开自救[5]。

5 结语

建筑消防管理方案的优化设计,需要有关人员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展开分析和研讨。相关人员应当夯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做好日常工作经验的有效总结,不断提升个人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端正工作态度,以严谨、认真、负责、专注的态度展开各项管理工作的实施。致力于为超高层建筑消防管理效果的优化贡献自身的力量,为相关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刘新秀.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分析与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9,(05):5-6.

[2] 许翔.探究超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研究与运用[J].消防界(电子版),2019,(20):46-47.

[3] 张绍国.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对策案例分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7, (11):40-41+44.

[4] 李锋.超高层商业综合体消防给水设计案例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 (21):11.

[5] 潘晨.某大型超高层建筑性能化消防设计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17, (11):94.

猜你喜欢

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应对策略
“一户一表”改造给老旧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带来的影响及其对策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研究
中国超高层建筑发展及经济效应分析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层超高层建筑中的电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