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青羊区消防安全形势分析和防控对策

2020-10-21张聃

今日消防 2020年4期
关键词:防控对策消防安全火灾

张聃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各种消防安全问题相互交叉,消防安全问题和火灾隐患较为突出,消防工作推进步伐与经济发展步伐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笔者分析了都市青羊区消防安全形势分析,分析了表面原因和深层次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火灾;消防安全;分析;防控对策

青羊区地处成都市核心区,总面积67.78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69.07万人,以金融服务、文博旅游、商務商贸、医疗教育等产业为支撑,新经济企业2.8万家,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1200余亿元。本文对青羊区近五年来的消防安全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进一步强化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提出了意见建议。

1 五年来消防安全形势和原因分析

1.1火灾形势

自2015年1月1日起到2019年12月19日,青羊全区共发生火灾2269起,死亡5人,直接财产损失3879987元,过火面积5691.8平方米。从火灾发生的原因来看,电气线路故障、生活用火不慎等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其中,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灾1061起,占总数的46.7%;电气类火灾496起,占总数的21.85%;吸烟、自燃等其它类型火灾583起,占总数25.69%。从起火场所来看,住宅等场所火灾居多。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住宅、垃圾及废弃物和交通工具。其中,居民住宅火灾1441起,死亡2人,占总数的63.5%,伤亡占比40%;垃圾废弃物火灾243起,占总数10.7%;交通工具火灾184起,占总数8%;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91起,占总数4%,死亡3人,伤亡占比60%;其他场所火灾206起,占总数9%。

1.2原因分析

分析研判数据,可以看出辖区内隐患存量总体依然较大,消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直接原因为:

一是住宅类火灾高发。从火灾统计分析看出,居民住宅类火灾的起数仍“高居榜首”,火灾“零星亡人”时有发生。充分说明居民消防意识还有待提高,群众日常生活用火用电消防安全意识依然不高,诸如线路敷设不符合规定,直接敷设在易燃、可燃物上,违规在楼梯间和走道内停放电动车、设置电动车充电设备、随意堆放杂物等问题屡禁不止。

二是物业消防责任意识不强,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主观擅自停用消防设施、器材,消防控制室无人值守,损坏消防设施,占用、堵塞消防通道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住宅小区存在极大火灾隐患问题。

三是人员密集和易燃易爆场所火灾风险高。目前,青羊区投入使用的高层建筑1098栋;大型城市综合体有14家,宾馆饭店389家、医院34家,这些场所管理难度大,火灾危险性高,稍有不慎容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而辖区内的酒吧、KTV等歌舞娱乐场所,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影剧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随着经营发展,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住改商”、“住改仓”等违法行为,伴随而来的乱堆乱放、电线私拉乱接等火灾隐患问题,以致辖区内动态火灾隐患防控风险加大。

四是公众消防安全意识亟待提升。小单位、小场所普遍存在重生产经营、轻安全管理的情况,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火灾隐患整改不力,员工消防安全素质差,消防器材设施被遮挡、挪用、损坏、配备不齐等问题,经营人不懂消防法律法规,不会使用消防器材设施,发生火灾往往束手无策,贻误救援时机;老旧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维护不到位,消防车通道难以满足消防车正常通行。群众应对火灾事故和逃生自救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1]。

1.3根源问题

一是部门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消防法明确规定:消防工作要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的原则尽管成立了区级消防安全议事协调机构,明确了各级各部门职责,层层签订了责任书,消防安全源头管控基本成型。但是,各相关职能部门间的联动奖惩机制仍然没有形成或完善,消防监管合力依然存在不足。各职能部门仍较为独立,消防部门唱“独角戏”的现象依然严重,各网格的消防监督、宣传教育依然要依靠消防机构去督促落实;有的甚至因编制不够、人手不足及资金短缺等原因将消防工作停留在表面,监管合力依然是空谈,极易形成因失控漏管造成监管的空白,引发火灾事件。

二是社会单位责任主体意识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膨胀,火灾致灾因素高速递增,火势控制和火场扑救的难度也在逐步增加,火灾的危害性日益凸显,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单位的责任主体意识依然较低,在经济利益与消防安全投入的权衡下,单位的消防管理依然存在不足,消防安全依然停留在消防部门催一催、动一动的阶段,社会单位缺乏消防安全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单位的消防设施设备完好有效性较低,员工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没有提高,消防岗位责任落实不到位,火灾隐患久拖不改,极易引发重特大火灾事故,严重制约着城市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由于消防控制室等重点部位人员流动大,持证上岗率低;一些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的人员,又因种种原因频繁进行工作调动;部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将消防控制室交物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这部分人员大都是临时工且文化素质较低,不能掌握自动消防设施的使用管理知识,也就不能保证火灾发生时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

三是临时性的厂房、仓库消防安全状况令人担忧。社会需求日益增多,市区租金高,经营户就将大量商品储存在城乡结合部的厂房、仓库内,这些厂房、库房内储存货物较多,价值较高,流动人员较多。但是,这些厂房、仓库基本上是村民自建房,普遍存在耐火等级偏低,建筑装修材料简易、易燃,没有消防水源和消防基础设施,厂房、仓库内设有大功率照明灯具、电瓶三轮车插座充电,工人吸烟、电线乱拉乱接等火灾隐患,成为了消防管理的难点[2]。

2 防控对策

消防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是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推动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为抓手,建立齐抓共管的消防工作格局。

(1)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建立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要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固化为刚性制度。一是落实党委领导责任。应以法律法规形式确立党委对消防工作的领导责任,明确政府主要领导的责任,将其上升为“一把手”工程,并将消防工作纳入对各级党政领导、各行业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二是压实履责问责机制。既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又要落实部门责任清单,除了与各级政府签订消防工作责任书外,也要重视主管部门监管责任的落实。同时,要建立政府领导约谈安全、电视问政,人大、政协检查督查消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常态化机制。三是抓实消防基础工作。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消防规划,健全完善政府消防安全规章标准,建立政府级的减灾防灾体验馆和安全训练、培训中心等。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开展消防装备建设评估、石油化工安全风险评估等,有针对性的加强消防装备建设。

(2)打造全民消防格局,构筑群防群治的防控网络。在坚持“預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单位、社会的“综合治理”,尤其要强化社会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建立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社会化消防工作机制。一是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监管。消防工作是社会化的工作,各级公安、应急、建设、工商、质检、教育等部门和消防部门共同为消防工作的主体,应该建立完善的联动联勤的工作机制,齐抓共管,改变消防部门唱独角戏的工作局面,共同对消防工作进行监管,才能从根本上做好消防队伍建设、监督执法、宣传教育及灭火救援等工作。各行各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消防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确保本部门、本行业消防安全。二是突出单位主责。要加大对企业责任人、管理人个人违法的惩处力度,增加违法犯罪人的违法成本;明确物业服务企业、保安队伍及社会单位从业人员的消防工作职责、权利和义务,既提高单位职工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又维护职工消防安全权益。三是强化社会协同。要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加强资质评估管理,将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电气检测、安全评估等消防技术服务设定为强制性技术服务,探索设立居民住宅区消防设施维修基金制度、消防责任保险制度、消防安全民事责任制度、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等等。

(3)提升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一是加强消防监督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开办业务大讲堂,推行上岗必训、换岗必训、年度轮训、全员比武等措施,解决业务能力弱的问题。通过为消防监督员选配消防文员,解决警力不足的难题。二是加强对街道、社区及村“两委”的指导和服务。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要强化网格责任,按照全市消防安全网格划分,重点突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中的“九小场所”等薄弱环节的隐患整治,做好隐患的无缝隙监控。三是加强派出所专兼职消防人员的消防培训。派出所是一般单位的执法主体,但是由于日常其他事务多,他们接受消防系统教育的机会少,专业消防人员基本没有,为发挥派出所贴近群众的优势,消防机构要加强对派出所民警的业务培训和文书案卷制作归类指导。

(4)创新消防治理手段,健全科学有效的管控机制。改变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方式,更加注重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科技、舆论等手段综合治理,更加注重常态化机制建设。一是推行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搞好顶层设计,将火灾防控目标分项,有针对性的逐个制定建设标准,每年按标准验收考核,促进管理责任落实。二是开展消防安全常态化整治。针对本地区火灾暴露出的共性问题,按轻重缓急,建立专项整治机制,因地制宜加大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将所在地区的风险重点项按序号排列整改,一个季度或半年一整治、一销案,对于重大火灾隐患,采取政府挂牌督办、曝光督办、奖励督办等方法,督促整改到位。三是强化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消防法明确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是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单位,是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全面推行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落实好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的培训、安装及相关系统运行工作,将先进的管理手段用来服务我区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实时监控重点单位的消防设施设备运行情况,督促单位落实好主体责任,及时督促重点单位整改火灾隐患,预防火灾的发生。同时要建立消防设施维保企业管理机制,对消防设施维保单位实行市场准入,规范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等中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提高消防设施的完好率[2]。

参考文献: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S].公安部.

[2]四川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S].2019.

猜你喜欢

防控对策消防安全火灾
“一户一表”改造给老旧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带来的影响及其对策
校园网贷风险及其防控对策探析
试析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存在的风险及防控对策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