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2020-10-21李琳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

李琳

摘 要: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思维品质的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高中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科学思维品质,所以在高中时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也符合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要求,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以及自由讨论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关键词:高中生物;科学思维品质;鼓励提问;动手实验;自由讨论

生物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和重要概念通常都源于生物实验,实验过程中科学思维品质尤为重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是学习文化基础课最多最复杂的一个阶段,学生需要同时兼顾多门课程,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让思维更加活跃,让思考更加有深度,让各科繁杂的知识体系更有清晰度,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尤为重要,科学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或自由讨论等多种方式。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提问

学生在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百思不解的题目或者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概念,所以就会卡在某一处,浪费学习时间,降低学习效率。究其原因,这多半是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上爱面子而不去向教师提问,向学生提问也不能获得知识的来龙去脉。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这样不仅可以让不懂的学生能够理解相应的知识,还可以让其他羞于提问的学生间接获取解惑的机会。此外这些知识既然能够被学生提问出来,就代表学生在接受和内化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着障,而且也反映了学生应用知识过程中的出错环节和疏漏之處。经过这样的课堂提问,学生可以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牢固的掌握,课下复习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在原有基础上提升科学思维品质。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章内容时,许多学生无法分清细胞壁和细胞膜的边界作用,导致无法明确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很多特性。加之本章内容中细胞内的结构复杂、细胞器繁多,导致学生看见细胞结构模式图就头脑发晕。针对这种状况,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预留出10分钟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类比归纳并整理出问题面向全班提问,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提问找到教学突破口再次发问。比如有学生始终不理解什么是选择透过性膜、永远记不住各种细胞器膜的层数、特别容易混淆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等等。通过学生提问和提问过程中的问题生成,学生可以秉承着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站在更加整体和全面的角度整合细胞的基本结构,而且还有的同学进行了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有些同学在提问的过程中想到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又对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这一知识进行了深化。这样的提问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

高中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沉浸在课本当中,理论学习时间远远长于实践。“读万卷书”固然是提升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行万里路”更是生物学科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因此让学生进行亲自动手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中由于课时所限,去实验室太过浪费时间,所以教师就将实验放在了课堂之中演示,这也是可取的。但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更能引发学生在次过程中的思考,而且生物这门学科的大多数实验都处于较为安全的状况,教师除了课堂示范,还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学生就能够知晓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流程,真正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品质。

例如,在讲授“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这一章时,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通过比较清水和盐水对于细胞的不同影响让学生进行细微的观察并建立感性认识。

课堂演示之后,安排学生亲自操作“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的复原”实验,并且提供各种实验材料给学生,一番实验观察之后,让学生展示实验现象并将实验材料归类。学生归纳出四类:即液泡具有颜色、原生质层具有颜色、液泡和原生质层均具有颜色以及液泡和原生质层均无颜色,接着引导学生对材料的优缺点进行讨论。这样的方式让很多学生都喜欢上了实验探究的过程,这样的探究过程也体现了学生从定性到定量的思维过程,让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层面,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三、开展小组自由讨论

因为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这一生会遇见无数的新鲜事物,学生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对这些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小组自由讨论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不仅能够听取别人的想法,而且在观点争执之中将自己的想法得以表达;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更能“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教师的评价中还能得到理论的完善和思维的升华。

例如,在讲授“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节时,首先引导学生先对有丝分裂进行旧知回顾,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讨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异同。学生在下面进行小组讨论,各抒己见,之后各小组回答出各种各样的分裂方式和分裂结果,接下来各组进行质疑和辩驳。这样的小组自由讨论让一些错误的观点不攻自破:有的学生在讲述思维过程的时候就能意识到自己的疏漏之处;有的学生在听取其他小组汇报的过程中也能结合本小组的讨论结果比较思考,进而形成更接近客观事实的答案。这种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的过程不仅养成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好习惯,还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这样的科学思维品质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总之,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寻求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和措施,切实让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得到高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2]李兴芳.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8(30).

[3]郑燕飞.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教育观察,2018,7(16).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量表的设计与使用初探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