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理解教育
2020-10-21陈晓霞
陈晓霞
摘 要:语言是思想与文化的载体,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工具。文化的差异导致了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理解是中职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中职英语;跨文化理解;英语教学
中职英语新课标把跨文化理解作为四大课程目标之一,明确指出学生要能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及能进行基本的跨文化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将文化内容融入课堂。
1 中职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现状
1.1 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中考成绩不理想,无法升入普通高中,不得已进入最后的学习基地——中等职业学校。他们大多英语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和运用氛围,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训练严重缺乏,同时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1.2 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化
虽然现在很多的中职学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和提高,但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很多教师仍然停留在讲解词汇、语法等知识点,认为学生的基础不好就是因为词汇量不够,语法规则不清晰,所以没办法进行最简单的日常交流。再加上中职学校英语课时量有限,教师在规定的课时内想要完成基本词汇语法的讲解已经相对困难,更别谈花时间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引导。
1.3 英语无用论
中华文化的再次崛起与祖国的日益强大让越来越多的国人不再重视英語的学习。自然,这样的思想在中职学生中也普遍存在。他们在课堂上会以“中文都学不好,何苦要学外语?”、“我是中国人,外语与我何干?”、“学英语那么费力,到头来用不到”等理由抗拒学习,字里行间仿佛透散着爱国爱传统的热泪与热血。
2 中西文化背景下语言差异的表现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2.1 语音语调的差异
汉语和英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汉字通常只有一个音节,而且多以元音结尾;英语单词通常由多个元音加多个辅音构成,所以英语单词多为双音节或多音节。而在节奏上,汉英两种语言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汉语以音节为节拍,节奏相对规则,每个音节所用时间几乎相等;英语以重音为节拍,一个句子有重读、连读和弱读,节奏感非常强。
除此之外,汉英两种语言在语调上的差异非常明显。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言,汉语语调主要显示在句尾的音节上,表达不同的语气只需在末尾字调的基础上稍扬或稍抑,语调起伏幅度较小。英语中不同的语调反映出说话人不同的思想、态度、情感,起伏自由,幅度较大。
中职学生因为基础差,又缺乏足够的听说模仿训练,他们在进行英语口语表达时受汉语语音语调的影响非常严重,停顿偏多,调群不准,破坏了英语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在进行英文朗读时语调平直,升降起伏小,过多使用降调,使用升调时不自然,同时节奏不明显,带有明显的“中国腔”,甚至“地方腔”。
2.2 词汇含义差异
有些词语在不同的文化中蕴含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中,狗是褒义词,如aluckydog(幸运儿),asfaithfulasadog(像狗一样忠诚),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相反在汉语文化中狗多贬义,很多带狗的词语如偷鸡摸狗、丧家之狗、狼心狗肺等明显具有贬义色彩。
中西方国家对于女性的称呼也有差别。比如“girl和woman”这两个词汇对应到汉语文化中时,他们认为girl有年轻和未婚女子的含义(汉语常译作“姑娘、女孩”),“woman”通常指成年的、已婚妇女(汉语常译作“女人”)。相反,西方国家的青年女性生怕别人把她们看小了,她们认为女性被称为“girl”是幼稚无知的代名词。
中职学生的词汇非常匮乏,他们对英语单词的理解和记忆仅凭死记硬背,很少把一个词放在语境中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同时,他们的阅读量十分有限,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还停留在一个英语单词对应一个中文意思的狭隘理解上。
3 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理解的策略运用
3.1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英语教材是对学生进行跨文化背景知识教育的很好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对文化知识进行深度学习,从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到讲解和传授语言背后隐藏的文化知识和中西方文化差异等,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外国文化,这样不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会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习俗,避免他们在交流时触及文化禁忌,造成文化误解,影响跨文化交流。
3.2 把情景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
情境教学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情景式教学法认为,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即在交际情景中才能更好地学会运用语言。情景的创设要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学情、以及语言交际的文化内涵。利用情景教学法结合教材内容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创设贴近中职学生日常生活、未来职业等相关的场景,把原本相对分散的教材内容有机穿插串联起来,同时注意让学生通过特定情景习得语言的结构并把握语言的意义。
3.3 提高教师的跨文化意识
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把语言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教授,帮助学生吃透吃准特定语境下的词语、句子的文化内涵,在语言学习的无意识状态下了解认识异域文化。在讲解枯燥的词汇时可以把它们与鲜活的民族文化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文化学习与词汇习得相辅相成,进而把语言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因素和价值观等呈现给学生。
总之,跨文化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把握好每个环节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重视跨文化教育,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跨文化理解意识,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李渊.浅析中职英语教育中的文化素养培育[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
[3]张红玲.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曹剑芬.汉语声调与语调的关系.中国语文,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