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固位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远中游离端缺损临床疗效观察
2020-10-21葛兆侠
葛兆侠
【摘 要】目的:分析RPI卡环方式、三臂卡环方式在远中游离端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口腔科远中游离端缺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总例数一共具有2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8年度-2019年度,研究对象200例应用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分为两组,其中10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RPI卡环)、100例作为对照组(三臂卡环),将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在并发症方面,中度炎症患者所占比为1.00%、有1例患者,而轻度炎症所占比1.00%、有1例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之间的数据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远中游离端缺损患者实施RPI卡固体位铸造支架式的可摘局部义齿进行修复,可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不同固位体;远中游离端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8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4-0051-02
目前口腔科远中游离端缺损发生率不断增加,一般对于该类患者均实施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但是在修复过程中实施固位体十分重要,不同的治疗具有不同的效果,一项良好的治疗,为保障患者义齿稳定以及美观的基础[1]。因此,本次研究选取200例远中游离端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口腔科远中游离端缺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总例数一共具有2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8年度-2019年度,研究对象200例应用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分为两组,其中10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RPI卡环)、100例作为对照组(三臂卡环)。
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
观察组:患者年龄20-70岁,平均为(45.21±1.01)岁;(100例)中男性有50例、女性50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21-70岁,平均为(45.17±1.25)岁;(100例)中男性有51例、女性49例。
二者各项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三臂卡环方式。
观察组应用RPI卡环方式。
常规实施牙体预备,对合曲线进行调整,使用两次印模法进行取压力印膜,然后将硬石膏模型灌制,其中观察组使用RPI卡固体位铸造支架式的可摘局部义齿进行修复,而对照组则采用三臂卡环固体位的鑄造支架式进行修复,患者均在1年后进行复诊[2-3]。
1.3 观察指标
两组指标对比,包括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6.0统计软件实施各项研究分析,在远中游离端缺损患者各项指标中涉及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涉及指标的计量资料用x±y表示/T值检验,两组各项指标中(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存在差异,则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重度炎症所占比为0%、中度炎症所占比为1.00%、轻度炎症所占比为1.00%)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对比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之间的数据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研究显示,目前远中游离端缺损发生率不断增加,若未及时治疗,易导致患者口腔健康受到影响[4]。多数患者均进行局部义齿修复,而实施不同的固体位具有显著不同的效果,一般常见的固体位具有两种,例如RPI卡环、三臂卡环等等,卡环合理设计对人体基牙健康影响十分大,卡环的弹性、接触面积也和基牙压力密切相关,传统三臂卡环在制作过程中,由于连接方式占据了缺隙空间,从而容易导致患者义齿纵折[5]。同时RPI卡固体位铸造支架式能提高义齿的固位以及稳定性,能使义齿吸附在患者基牙或者种植体上,从而使义齿的固位力、义齿咀嚼能力显著增加,其与传统方式相比,具有多个方面的优势,在患者实施义齿修复过程中,将其固定在牙外形内,能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利于患者口腔恢复健康[6]。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重度炎症所占比为0%、中度炎症所占比为1.00%、轻度炎症所占比为1.00%)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总有效率中显效率、有效率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之间的数据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远中游离端缺损患者实施RPI卡固体位铸造支架式的可摘局部义齿进行修复,取得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何国侠,张晓东,武庆华等.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9):1251-1254.
刘霜,闫卉.临床路径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失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天津医药,2018,46(2):195-198.
王晓玲,王立军,朱晓英等.种植义齿修复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的咬合力分析[J].武警医学,2016,27(9):891-894.
袁琳,刘聪,桑雪等.3种不同固位结构义齿修复游离端缺失咀嚼效率比较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1):83-85.
梁磊,潘巨利,孙玉华等.应力中断设计修复下颌Kennedy II类缺损舒适度的评价[J].北京口腔医学,2017,25(2):98-101.
牛学刚,刘春艳,孙力等.Mini-SG Plus附着体义齿修复大跨度肯氏Ⅲ类牙列缺损1例报道[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4,15(6):33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