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的渗透

2020-10-21覃生谋

神州·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

覃生谋

摘要:德育教育,顾名思义,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让学生的道德素质有所提高。在所有的科目中,道德与法治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本文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通过社会案例渗透德育教育”“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渗透德育教育”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初中道德;法治课堂;德育教育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主要阵地,也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所以教师需要将其重视起来。毕竟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提出的要求,新课改也强调教学要以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虽然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着很多德育素材,但是需要教师将其利用起来才能渗透德育教育,才能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培养。鉴于此,以下提出了几种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着丰富多样的德育内容,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1]。

例如《少年有梦》的相关内容中,将少年们的梦想“齐聚一堂”。因为少年时期的学生很爱做梦,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这是少年时期的特点,也是成人难以维持的。因此,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并且尝试将学生的梦想与国家的建设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发挥爱做梦的特点,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又如在教学《感受生命意义》的时候,教师可以发现教材中收录了很多有关于雷锋的材料。而这些材料无一不在体现着平凡人的不平凡,可以让学生从他们的事件中感受到他们的伟大,感受到他们的精神。对学生的敬业、友善、乐于帮助他人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德育教育。再如在《合理利用网络》的相关内容中,教材里蕴含着一定的德育素材,如诚信,具体表现为在网络环境中该不该放自己的一些隐私,该不该在网络环境下袒露真实的自己。德育教育包括的范围很广,如同伴之间、师生之间、亲人之间,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德育教育,如友善。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教材中渗透了大量的德育素材。而想要使德育教育起到一定的效果,就需要教师仔细的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着的德育素材,并将其利用起来,渗透到理论知识教学中。

二、通过社会案例渗透德育教育

知识体现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所以美国的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这一理念。在他的理念中,强调了教育与生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新的课堂理念是生活就是课堂,因为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2]。而道德与法治教材将一些典型的生活案例融入了进去,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实际生活与学生的思想,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社会案例带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行观察、思考、探究。这样的课堂教学深入浅出,但是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内容,可以让学生受到一定的德育教育。

例如在教学《爱在家人间》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广告,其内容为:一个老人与家人在饭店吃饭,但是在临走时这个老人向服务人员要来了袋子,将剩下的饺子放在了袋子里,边装边念叨我儿子最爱吃饺子。学生通过观看这段广告,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回忆起家庭中的点点滴滴,感悟到家庭中的爱,感受到骨肉相连的亲情,感受到了真切的关怀与守候。这样的教学并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也没有过多的讲解,却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了家庭的爱。相较而言,这样去渗透德育教育比其他的德育教育方法更适合,因为初中生处于叛逆阶段,教师一味地强调、讲解会让学生产生厌烦。但是在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利用社会案例渗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实际和联系实际生活产生自己的认知。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学生的道德品质就会有所提高。

三、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渗透德育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书育人”,教书既理论知识的传授,育人既德育方面的教育。但是教材中的德育教育是有限的,仅靠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是无法让学生的道德素养全面发展的。

德育资源其实包括的内容很多,学生身边就有,如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对集体、对学生的态度上有着一定的人文精神与人格魅力。鉴于初中生会不自觉的去模仿身边的大人,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或非语言的表现去影响学生。鉴于产生这样的影响的前提是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需要教师注意师生关系的维護。如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了“保护环境”的内容,教师在课后就需要将其贯彻落实。在讲到“敬业、奉献”的内容的时候,课后也要做到这一点。

总结:

道德与法治在培养学生品德素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需要将其重视起来。鉴于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较为枯燥乏味,所以教师需要在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品德素养得到提高。如,教师需要将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挖掘出来,并将其利用起来;在教学中要引入经典的生活案例,在案例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思想素养得到提高。教师还需要做到以身作则,营造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渗透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黄佳妮.浅谈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

[2]赵思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初探[J].高考,2017.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
国学浸染下的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探索与实践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